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的城市再思考:法蘭克洛伊萊特與「逐漸消失的城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人喜歡獨棟房屋更甚於公寓,「每戶一英畝」的想法,在一九三○年代當時似乎遙不可及,如今卻幾乎是正道,儘管那一英畝地往往是草坪而非玉米田。
文: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
萊特先生與逐漸消失的城市
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名字未出現於《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中,但他對美國都市主義的影響,至少和「光輝田園美化城市」一樣大。萊特於一九三○年晚春,受邀赴普林斯頓大學的「康講座」演說時,首度討論都市主義這主題。前面五場演講分別以建築、科技、風格、住宅、摩天大樓為題,他把這最後一場演講的主題放在「城市」。其演講內容恐怕會令聽眾大吃一驚。他斷言,「我深信我們今日所知的那種城市即將消失」,並列出正鼓勵人散居的種種科技(飛機、汽車、電話、收音機)。儘管在當時,電視還在初萌芽之階段,但他預見到電視的衝擊。
「不久後,在家裡看、聽『影片』、『有聲電影』之類東西,會比在任何放映廳裡看、聽來得好。把交響音樂會、歌劇、演說帶到家裡,最終會比讓人到老式的大會堂來得容易,而且與意趣相投的人一起聽它們會更叫人滿意。在這方面,家作為個別社會單位,將含有迄今為止城市所能提供的所有東西,且還予人私密舒適和自由的個人選擇。」萊特未詳細具體交代將取代傳統城市的東西,但他直率點出一件事:未來將迥然有別於「柯比意和他那一派」。
不久,萊特就與柯比意(Le Corbusier)的理念正面遭遇。一九三二年一月三日,《紐約時報雜誌》刊出評論美國都市主義的文章〈一位名建築師剖析我們的城市〉,作者就是柯比意。柯比意承認美國執現代科技之牛耳,且儘管從未踏足美國城市(三年後他才首度造訪美國城市),其評斷仍非常斬釘截鐵:「許多人不假思索認為曼哈頓和芝加哥擁有現代的建築和都市規畫,但我完全不同意此說。沒那回事,就是沒那回事!」此文附有瓦贊計畫的空照插圖,宣傳著有青翠草木圍繞之高樓的好處。
他對城郊住宅區的看法已變得更為堅定。「這個新城市將與田園城市截然相反,原則上與它南轅北轍。田園城市坐落在城郊,所以擴展了城區,進而創造出交通難題,但綠色城市會縮小城區,所以完全免去這個難題。」為防有人心存懷疑,他還說:「我們得立即拋棄傳統形態的房子。」美國大部分人都住在獨戶住宅(在城郊住宅區和城裡皆如此),因此這說法擺明是在挑釁。
不到三個月,《紐約時報雜誌》刊出萊特的回應文〈廣畝城市:一位建築師的構想〉。萊特是受邀撰寫此文,還是自行向雜誌投稿並不清楚(他在報刊雜誌上的文章常是自己投稿)。很可能是後一情況,因為他惱火於歐洲建築師受到過多的關注。一個月前,紐約現代美術館的現代建築展已揭幕,萊特雖有作品參展,但展覽焦點卻擺在歐洲現代主義建築師的作品上,策展人並將他們的作品封上國際風格之名。對萊特來說,在《紐約時報雜誌》上發表的這篇文章是奪回目光焦點的機會。
萊特於四年前評論《走向新建築》時曾給予柯比意正面評價,但在《紐約時報雜誌》上的文章則針對柯比意的都市理論猛烈批駁。萊特重述他的以下觀點:汽車、電信之類現代科技已使集中型城市變得過時。人可以散開來住,不必得再聚居於稠密的城市裡。他寫道:「集中於城市的這種方式,如今大行其道且已走過很長歲月。它還未消逝,但不再是必需品或奢侈品,一英畝擠一千人(指柯比意在其文章中所提議的都市人口密度)……其中的九百八十人是多餘的。」
柯比意想把自然帶進形同公園的城市裡,萊特的建議則與此背道而馳;他建議把城市帶進鄉村。他更充分的闡述他在普林斯頓演講的觀點,描述了在路邊市場購物的人,在農場和工廠裡工作的人,以及散居於土地上、靠公路網相連的獨戶房子裡的人。萊特未詳細交代這一去中心化城市的細部,未提供平面圖或素描,但給了它一個名字:廣畝城市。(註:《紐約時報雜誌》被一幅素描插圖誤導,該素描呈現萊特想為紐約市設計的一棟聖馬可高樓。)
廣畝城市打哪來的?萊特寫下《紐約時報雜誌》那篇文章時是六十五歲,比柯比意年長整整二十歲。他屬於較早的一個世代,有浪漫主義者的美名,但他對都市主義的看法,與那位歐洲建築師的看法不同,乃是建立在第一手的觀察上。柯比意住在巴黎揣想摩天大樓城市時,萊特正在洛杉磯親身體驗他所希望的都市主義。一九二○年代初期,他在該市居住、工作了數年,而該市是當時美國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且其成長方式使它不同於世上其他城市。從人口來看,它不是特別大的城市(人口只約五十萬),但城區寬逾一百一十公里。對先前住在稠密的芝加哥城郊住宅區,且喜歡開車的萊特來說,暢快行駛於洛杉磯的林蔭大道和大馬路上,令他眼界大開。

與柯比意的公開交鋒,促使萊特出版了小書《逐漸消失的城市》。書中詳述他在普林斯頓的演講、在《紐約時報雜誌》上的文章等主要思想,且闡明了一個主要原則:「我們要把這個為個人而存在的城市稱作廣畝城市,因為它建立在每戶人家最少擁有一英畝地的這個基礎上。」萊特的構想受到經濟學界怪才亨利.喬治影響,要讓每個人在大規模的重分配計畫中各領到一英畝地,「為每個人得以成為更好國家裡的更好公民創造了機會」。《逐漸消失的城市》書中未放進平面圖,但萊特以文字詳細描述了廣畝城市,多次提到他早些時候為公寓大樓、飯店、房子所擬的設計。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