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怎麼過新年】韓國人也重視農曆新年,但壓歲錢是「白包」為主

【外國人怎麼過新年】韓國人也重視農曆新年,但壓歲錢是「白包」為主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國長輩大多是新年一大早,等小孩子跟他們拜完年,講完「吉祥話」後,才發放「歲拜錢」(即壓歲錢、紅包),若跟臺灣比較起來,韓國小朋友領的壓歲錢沒有這麼多。

眾多佳節節慶,台灣人特別重視農曆新年,這幾日總是可以看到家族親戚,圍爐大團圓、閒話家常,而亞洲各國也有相似節慶。大家是否知道,韓國過年風情是什麼面貌?又有哪些民俗異於台灣的嗎?韓國人也重視農曆新年,稱農曆1月1日為「설날」(抑或「舊正,구정」)。

免不了俗地,我們先從吃的談起。若說台灣人除夕農曆過年之際,習慣圍爐大魚大肉,而韓國人則是喜歡在初一當日,吃上一碗年糕湯(떡국),有來過韓國旅遊朋友都知道,韓國年糕除了有小長條狀(諸如辣炒年糕)外,還有伴著湯麵、湯餃一起吃的,圓薄扁類似元寶糕狀,小孩子過年吃上一碗年糕湯,象徵長一歲外,也有「招財進寶」之意。

此外,過年也是韓國人祭祀祖先之際,一大清早家裡的女性就得早早起床,精心準備祭品,拜拜用的大小碟子,裡面盛上煎好的鮮魚、削去果頭的梨子、水煮雞、白飯、甜點餅、傳統泡菜外,讓我印象深刻,還有多樣化煎餅(전)料理,除了台灣時常可以吃到的海鮮、泡菜口味煎餅外,韓國道地煎餅還有南瓜煎餅、香菇煎餅,或肉餅煎等。祭品擺設完畢,家人行抬頭手禮叩頭祭拜祖先後,就是團圓聚餐。

當年留學韓國時,與我特別好的慎學長,也曾邀請我前去他們家過上一次道地韓國年,這些佳餚內我最愛的,就是極好下飯的「燉排骨(牛肉)」(갈비찜),只不過韓國燉排骨口味異於台灣,除了裡頭會加上蘿蔔、栗子或紅棗等佐料外,口味偏甜,當然,若是經濟狀況允許的家庭,父母親還會上超市買「韓牛」,燉做此道料理,好好慰勞去年辛苦一整年的自己與家人,吃飽迎接下一年。

90076518_ecdd86ffdf_o
韓式年糕湯|Photo Credit: stu_spivack@Flickr CC BY SA 2.0

而愛喝酒的韓民族,農曆佳節必定少不了「酒」,除了日常喝的燒酒與啤酒外,農曆初一早上,長輩往往會遞給小孩,一盞冰涼且口味接近清酒的「歲酒」(세수),祝他們又長了一歲。據韓國友人言及,過往的韓國家庭甚至還有提前親自釀酒,好招待新年來訪的朋友,但這樣的風氣已經漸漸消逝了。

此外,「食醯」(식혜,或稱「甘酒,감주」),也是韓國人宴席後,不可或缺的傳統甜點酒,就我自身品嚐過後的口感而言,食醯和甘酒的味道大同小異,也是偏甜,且兩者外觀都是米粒浮在甜水上方的飲品,但細觀兩者差異,食醯是將泡在麥芽水內的白米,加以發酵後飲用,甘酒則是將發酵過的白米和食醯水一起煮過,再濾掉白米後飲用,但口感相差不多呢。

繼之,台灣小朋友在除夕夜、過年期間,最期待領的壓歲錢紅包,其實韓國也有。但韓國長輩大多是新年一大早,等小孩子跟他們拜完年,講完「吉祥話」(덕담,「德談」)後,才發放「歲拜錢」(세뱃돈,即壓歲錢、紅包),若跟台灣比較起來,韓國小朋友領的壓歲錢沒有這麼多——就學齡前或國小生,領到的壓歲錢大多1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85元),而國高中生或大學生,則是5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430元)左右。根據韓國當地媒體報導,今(2019)年回家發紅包的成人,大約得準備23萬1000韓圜(折合新台幣約6600元),看來比台灣少了許多。

那麼,一定有讀者會問,韓國成年出社會工作的子女,會不會在過年包紅包給父母親呢?其實也是有的,只不過給長輩的不稱做「歲拜錢」,而是改稱為一般的「零用錢」(용돈,「用錢」),包的金額多為5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430元)起跳,當然,也有人包到100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萬8570元),依個人經濟狀況而取捨。

有趣的是,台灣壓歲錢包多以鮮紅色「紅包」居多,而韓國則是「白色」為主,但近幾年韓國當地,可看到有著各式各樣的卡通人物,或畫上當年生肖年動物等,多樣討喜壓歲錢包紛紛問世,不再侷限白包了。

8484497289_dd2f3d8d4e_k
韓國小朋友正在玩擲柶遊戲|Photo Credit: Jinho Jung@Flickr CC BY SA 2.0

而台灣過年家人親戚團圓外,酒足飯飽後,玩得大多諸如大富翁、或小賭怡情的撲克牌等,韓國人過年習慣玩的是「擲柶遊戲」(윷놀이),擲柶遊戲基本玩法是人們扔擲出如同骰子功能的四根半圓柱木棒,再根據落地後的木棒正反面(共計五種組合),計算當次棋盤上要走的步數,這些步數有豬(도,돼지:走一步)、狗(개:走兩步)、羊(걸,염소:走三步)、牛(윷,소:再重擲一次)、馬(모,말:再重擲一次)等,若是擲棒掉出遊戲鋪布外,則失分不計步數,是一種類似大夥比賽走格,看誰新年好運氣,先擲出好點數,踩捷徑走回終點獲勝的遊戲,且據傳擲柶遊戲在過往時代,也是人們年初用來預測來年農事或運勢,類似「占卜」的遊戲。

然而,21世紀的韓國,我倒觀察到韓國人也喜歡於農曆放假日內,男女老少上街逛街購物吃美食時,總不忘記找間塔羅牌,抑或占卜攤,算算自己或家人的來年運勢,或是詢問算命占卜先生(점쟁이)關於自身健康、課業,或家庭愛情等疑難雜症,其中更可看到一些新年假日約會的情侶,總是會把「算命」列入到約會行程內,過年期間,街頭上算命占卜的生意總是特別好呢。

最後,一日與韓國朋友娫聊天,娫稱羨台灣農曆年之處,除了台灣人可以大快朵頤美味的火鍋佳餚、小朋友領到金額頗高的壓歲錢外,還有假期之長——眾所皆知,台灣農曆春節多為4、5天起跳,諸如2019年的農曆佳節前夕,適逢週六日,連假將近9天之長,而韓國大多都只有放3天假左右,看來,不分台灣韓國,佳節能多多放幾天假,在家陪陪家人,都是大家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