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編輯推薦書單【哲普篇】:訓練自己「不被騙」的基本教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學哲學的好處除了可以成為出口成章的知識青年外,真正的用意應是用各家的思想挑戰自己既定的思維,並預防外在的各種訊息欺騙,這五本書,能讓你先充實基礎的哲學知識,再參看各種「論述騙局」,讓你即使身處資訊風暴的疫區之中,也可以百毒不侵。
文科和理科之間的戰爭一直存在,即使學界(和關鍵評論網站內)有不少將社科資料化和數學化的作品,許多人仍把焦點聚集在「社會科學是不是科學」這件事,討論得淺,就好像騙學分用的通識課聽聽即忘,討論得深,又顯得生硬,一堆專有名詞常常讀不完,不如去看理科太太。
不過,若扣掉那些招搖撞騙的「超譯」們,我始終認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本質其實一樣:用各種方式讓自己更接近真相。其中,古今中外各家的思維,就是一種種用來挑戰自己觀點的檢驗工具,確保自己看事情時不會狹隘,而能用各種立場與角度切入,同時,也讓自己更難為片面的資訊所矇騙。
讓自己不停的戰自己,聽起來好像有些瘋狂,不過在「disinformation」充斥的這個時代,不斷質疑或許才是生存之道。
下列推薦的五本書,在我看來,就是讓自己「不被騙」的訓練素材,從讀起來一點也不無聊的基礎哲學知識,到媒體與公關人操作手法的揭露,以及一份讓你能實測的「考古題」,讓你養成與自己辯論的習慣,不但可以挑戰各樣的不實資訊,心有餘力甚至還可以騙騙別人。
1. 《哲學家的工具箱:如何論證、批判、避開邏輯謬誤?一套現代人必備的理性思考工具》,麥田出版
相關書摘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是我心中最好的哲學科普作家,雖然大部分人講到的都是那本大賣的《自願被吃的豬》,但我個人卻更喜歡《新聞挖挖挖:頭條新聞背後的哲學思索》這本從實際媒體報導談回去的精彩作品,《一把鑰匙,走進哲學》也是我時不時會找出來複習的經典作品。
而這本《哲學家的工具箱》在介紹各項哲學術語之時,也加入了許多類似的案例,例如我們書摘選文的這一篇,就由「如果小報(或對台灣人而言的內容農場)報導某個名人去世,這件事是否一定就是不可信的」為開頭,探討「起源謬誤」的概念,讀者可以一邊了解各類的思維模式,一邊也可以檢視自己過往在相關情境時,是不是也落入類似的圈套。
我認真覺得,大家都應該讀巴吉尼,讀一次不夠,就讀兩次,十次也可以。
2. 《知性對話必備!提升素養的生存之書》,究竟出版
相關書摘
如果你覺得巴吉尼把哲學寫得太過科普(巴粉表示不許你瞎說),你或許可以翻開這本進階版的作品。
雖然有著十分世俗的書名,作者的筆也更多著墨在各種哲學思維的細部層面,但若要真正了解各個學派的知識體系,《知》是本必備讀物,除了哲學之外,作者也將藝術、宗教、科學等等的領域包裝其中,只要願意花時間研讀,你也可以成為出口就是康德、黑格爾的知青——但千萬不要過度沉迷其中,畢竟知識青年和奇怪的通識課老師,往往就只有一線之隔。

3. 《我們為何從眾,何時又不?:從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等角度剖析群聚與反群聚行為》,商周出版
相關書摘
磨亮了槍,裝配好彈閘,在www之後的Enter鍵和零與一之間,我們也僅算是個合格的步槍兵,而上戰場前的單兵教材,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兩本「戰爭紀錄片」。
上傳播學的人,一定都曾接觸過「兩級傳播論」。這個早在1940年就創造出的理論,雖然被許多後世的學者視為老舊,但這本談「從眾」的作品,卻清楚展現了這個理論在今日的變異體:意見領袖們對人類習於群聚、跟隨和模仿他人本能的利用。
從這本書,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媒體和公關操作者如何利用這種心態,透過各種網紅和「Influencer」在我們沒意識到的情況下施展影響力。小到面膜品牌的選擇和住哪間民宿,大到美國總統選舉——和離我們更近的高雄市長選舉,都能從中參出這樣的操作痕跡。
既然我們知道這種操作存在,當然得學習應該如何防範。
4. 《利用衝突:忘掉你學過的營造團隊合作!歷任Google、GE的專家教你,讓彼此沒共識的部屬一同完成大事》,大是文化出版
相關書摘
話說回來,這種媒體大環境下養成的閱聽人性格對我們而言並不是全壞,只要拿捏得宜,我們也能靠這種群眾心態做些(或好或壞的)事情,反將一軍。
因為今日的群眾和過往相比變得更愛吵架,「溝通」的定義也不似傳統上的「尋求共識」,反而變成加厚小圈圈同溫層的各種手段,這時候,你就能結合前面所學,學會利用「衝突」這項趨勢。在內心不斷的挑戰自己,讓自己對刻意操作的對立免疫,對外則適洽的挑戰組織,利用有效的手段把衝突化為成果。

5. 《人渣干政:人渣文本帶你前進台灣政壇第一線,坐擁海景第一排》,臺灣商務出版
相關書摘
花了那麼多時間備戰,考試的時間總算到了。
原本沒想薦這本書,因為不願讓周偉航太得意,但《人渣干政》真的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笑談之間,就把你在政論節目上看到的、PTT和Dcard與網友筆戰的每個議題,背後那些人沒想到——或是故意沒說,估狗上也找不到懶人包的種種秘辛,通通吐出來。
首先,你可以先讀過一輪,用書中揭露的資訊比對其他管道接收的消息,看看有哪些不一樣,自己被哪些人,騙過了什麼,打破傳統利益結構之下不想讓你看穿的雙層玻璃;接著,請再讀一次,這時候則加入你前面學到的各種哲學思維,仔細檢閱書中字裡行間的各項論述,看看有沒有哪裡,有些怪怪的。
這時候的你,即使站在資訊風暴中心的疫區也能無畏的挺立,因為你知道自己早已百毒不侵了。
看其他編輯推薦哪些好書
- 2018編輯推薦書單【地緣篇】:現實又浪漫的學問,複雜又離奇的故事
- 2018編輯推薦書單【科普篇】:關鍵理科太太覺得這些書很好看
- 2018編輯推薦書單【性別篇】:七百多萬個巴掌 vs. 三百多萬個擁抱
- 2018編輯推薦書單【國際篇】:在黑暗哀愁的時代,我們沒有選擇沈默
- 2018編輯推薦書單【高齡篇】:人口變少又變老,我們的未來會怎樣?
- 2018編輯推薦書單【紀實篇】:說故事,讓低端小人物重回公眾視野
核稿編輯:翁世航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