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書評:白銀、猶太人、國王流蘇的平行與交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正如書名《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所顯示的,並非以西班牙征服印加作為唯一敘事視角,作者網野徹哉在書中以「平行的主線」與「交錯的連接線」將這段時期的歷史鋪陳出來,體現出其卓越的選材眼光。
一般說來,對於印加的概述可能是被西班牙人征服前的「獨立」樣貌,或者也可能側重於從十八世紀末的庫斯科大起義以來的「獨立」活動,但本書的作者網野徹哉選擇了將重心放在殖民時期(十六世紀初至十九世紀初),這是考慮到十八世紀末的獨立活動中的「印加要素」並未隨著實體王國的覆滅而消失,讓人不由得想知道在三百年來的殖民社會裡,這種要素是如何在政治、宗教雙重壓力下延續下來。本書正如書名《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所顯示的,並非以西班牙征服印加作為唯一敘事視角,作者網野徹哉在書中以「平行的主線」與「交錯的連接線」將這段時期的歷史鋪陳出來,體現出其卓越的選材眼光。
平行的主線:印加與西班牙各自的國家發展
印加帝國的疆域大抵為現今的祕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爾、智利北部,其前身為十二世紀成形的庫斯科王國,大約在十六世紀初擴張到極限。印加帝國的政治結構為中央政府以及四個「蘇尤」(Suyu)行政區構成,中央政府位於庫斯科,東南西北四方剛好就是四個蘇尤區,通常由王族成員及地方貴族控制;經濟型態則是以貢物及勞役為主。整體而言,印加帝國統治者的權威來自於他在位期間所能直轄的領土,這些領土依照傳統往往是經由對外擴張所獲,而現任統治者過世後,這些領土並不會繼承給繼任者,而是轉為他自身的私人領地,領地的收入則主要給予該統治者的姻親貴族。
隨著印加帝國的擴張到達極限,因周遭地理環境及工具技術的影響,印加人無法征服叢林地帶的部落,使得「王畿」難以增加,到了第十二任薩帕.印卡(西班牙語:Sapa Inca,印加帝國君主的尊稱)瓦斯卡爾的時代,他決定將歷代薩帕.印卡的私人領地收歸國有,使之成為自己的轄地,得罪了依靠這些土地收入維生的貴族,因而在瓦斯卡爾與阿塔瓦爾帕(之後的第十三任薩帕.印卡)的王位內戰中,瓦斯卡爾派的軍隊故意屢戰屢敗,最終讓瓦斯卡爾兵敗被捕。勝利的阿塔瓦爾帕則是在與西班牙人會面的場合中,被後者突襲捉拿,1533年被處死,至此印加帝國宣告滅亡。
從網野徹哉的描述來看,印加帝國的擴張是以被征服的地方貴族承認薩帕.印卡的權威,換取帝國承認貴族在地方上的統治權,這是一種較為鬆散的政府結構,其穩定取決於統治者與地方貴族的信任,因此當瓦斯卡爾不得不破壞「祖宗家法」時,也間接摧毀了帝國統治的基礎。
另一方面,本書的另一主角——西班牙帝國,則是卡斯提爾王國與亞拉岡王國締結婚姻聯盟後,透過對伊比利半島南部的伊斯蘭國家展開宗教戰爭(收復失地運動)後的產物。相較於印加帝國在政治上的鬆散,西班牙帝國歷經宗教戰爭後,為了「淨化」國內的社會結構,不僅對境內的穆斯林加以驅離,也對非基督教徒的猶太人逐步壓縮其信仰與生活空間,例如要求穆斯林、猶太人改信基督教,否則就離開西班牙。日後的異端裁判所則將這種「淨化」工作更加系統化,依網也徹哉的描述,在收復失地運動之前,原本的伊比利半島大抵上是個較為寬容的社會空間,無論是南部的伊斯蘭國家或北方的基督教國家,彼此信仰不同的人皆能在這個空間立足,這是源自於早先穆斯林於八世紀征服伊比利半島後所建立的社會傳統。
在西班牙完成「收復失地」後,儘管在君主宮廷內仍有零星的被「寬容」成員,但在一個要求國家純淨化的社會氛圍中,「寬容」只能視為是個案。當這樣的國家前去南美洲征服一個異教國家時,出人意外的是,相對於伊比利半島境內肅殺的淨化風氣,「印地亞斯」(當時西班牙人對美洲殖民地的稱呼)卻允許印加人保留諸多原有的習俗與信仰形式,雖然仍要求印加人接受基督教教士的傳教,但是在內容上卻是混合了基督教與印加宗教的情況,可能一方面要感謝耶穌會的核心精神——這些耶穌會教士主張運用當地語言與文化傳統來傳教,因此他們會試圖將大西洋兩岸的宗教「異中求同」,事實上,這也是早期基督教在歐洲、北非、西亞各地傳教時所採用的策略。
另一方面,可能是直接管理「印地亞斯」對西班牙王室來說成本過高或者毫無興趣,王室透過委任總督的方式來治理殖民地,要求總督定期上繳貴金屬給國家,作為交換,總督往往擁有殖民地的各種特權,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殖民者對於殖民地只考慮到財富的搜括,沒有什麼興趣把「印地亞斯」給「西班牙化」。印加帝國被征服後,印加人仍能在相對「寬容」的環境裡維持自身的文化傳承,多少與上述原因相關。

產生交錯的連接線:白銀、猶太人、國王流蘇
隨著西班牙征服印加後,原本屬於各自獨立發展的社會結構也開始出現融合的現象,網野徹哉在本書詳加闡述這些情況,筆者在此以白銀(經濟)、猶太人(宗教與社群移動)、國王流蘇(政治)來說明印加人在殖民時期的生活樣貌。
- 白銀
原本西班牙殖民美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財,而印加原來並沒有貨幣觀念,貴金屬通常拿來加工成藝術品,因此十六世紀時西班牙確實從美洲輸入了可觀的黃金、白銀,只不過當時西班牙在歐陸上參加了許多戰爭,這些戰爭的經費光靠本國稅收不足以支撐,所幸其時歐洲銀行業已頗具規模,當時的義大利商人願意以西班牙從美洲運來的金銀當作抵押,貸款給西班牙王室。因此這些美洲貴金屬可不是意外財富,而是某種期貨性質的擔保品。十六世紀晚期開始,西班牙人透過佔領菲律賓群島建立起東亞貿易的據點,由於中國人與西方人做生意只接受以白銀購買貨物,因此原本從印加開採來的白銀,不知不覺就被商人偷偷流入菲律賓,以便跟中國買東西。受到東亞貿易的影響,當時不少中國、日本的製品也流入印加社會之中,形成一種潮流。白銀貿易之下,最不開心的就是西班牙國王了,因為這些白銀本來是他要拿去支付欠款的。
- 猶太人
Tags:
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灣全英文課程HEC Liège EDBA,把博士頭銜鍍金在您的名片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業界對具備博士學位的高階主管需求日益增長,但在忙碌的工作卻難以腾出時間攻讀博士學位。幸運的是,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最快可在2年內完成博士課程與發表,為渴望提升自我和更新產業知識的高階主管與企業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機會。
現代商業界對於高階主管具備博士學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許多專業人士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難以腾出足夠時間攻讀博士學位。幸運的是,現在有一個解決方案: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除了提供一個在職攻讀歐洲頂尖企管博士的機會,還提供了一系列研討會發表的協助與各領域的專家建立強烈的人脈連結,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最快可以在2年內完成博士課程與發表,為那些渴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更新產業知識的高階主管與企業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學習機會。

學術研究與實務兼顧,提升個人品牌影響力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家與高階主管必須面對複雜的挑戰,例如: 全球化所產生的地緣政治動盪、技術快速創新造成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等。EDBA博士學位能夠提供深入的商業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企業家及專業經理人能夠更好地應對這些整合與挑戰。此外,博士學位也是個人品牌建立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商業界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尊重,為高階主管及企業負責人打開更多商業拓展的機會,並且是領導者和決策者的首選。
擁有博士學位不僅展示了專業經理人的學術涵養,也體現了他們對自己產業發展的承諾和毅力。學位的獲得除了彰顯其頭銜與專業能力,更增加自信並開展職涯與事業願景。完成學位後除了成為該領域之專家,並增強自己在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力,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學位也為高階經理人開啟了更多的不同產業的交流機會和晉升通道。許多企業和組織都尋求具有博士學位的高階主管、董事,他們被認為具有深入的商業洞察力和領導能力。

全台獨家全英文授課環境接軌全球最新商業議題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在台以全英文授課為特點,為學員提供了一個全英語環境的學習機會。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學員的英語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全球商業環境中更自信地交流和合作。此外,彙集了一流的教授和業界專家,他們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學術造詣,能夠為博士候選人們提供專業指導和深入的商業洞察力。
時間效益最大化 – 兩年完成,學習品質不打折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提供了一個精心設計的課程結構和專業指導的學習方案,使博士候選人能夠最快2年內完成學位與發表。首先,課程內容涵蓋了企業管理領域的核心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從策略管理到領導力發展,從知識創新到市場行銷工具的革新等。其次,博士班提供了個別化指導和專業支持。除了每位學員將被指派一位專業的指導教授提供個人的指導,課程模組更導入了每學期兩天的獨立學習課程(Independent study),由列日大學欽點的導師親自手把手帶領博士候選人完成研討會、期刊以及畢業論文答辯。這種一對一的指導可以加快學習進程,確保學員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學業要求。

就讀比利時列日大學高階企管博士,完整您的事業版圖
最後,快速攻讀高階企管博士班對於高階主管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列日大學在台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班不僅提供了學術、知識和實踐技能,還培養了企業家與高階主管在全球商業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這些都是現代商業領袖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才能在全球化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比利時國立列日大學EDBA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