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師的人體實驗:寒假沉迷於手遊《傳說對決》,快速成癮後急速勒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也許你會好奇,《傳說對決》到底有什麼魅力,竟然這麼有自制力的歐陽老師也淪陷了?直到我讀到《欲罷不能》這本書,我才明白一個道理:不是我們沒有自制力,而是在手遊背後,有上百人努力瓦解你的自制力。
文:歐陽立中
趁著寒假,我進行一場殘酷的人體實驗,那就是:沉迷手遊《傳說對決》。
會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愛玩手遊。聽到下課鐘聲,就立刻拿手機出來玩。其中玩得最兇的,就是《傳說對決》。甚至有些孩子下課玩、上課也玩。你說他回家不會玩?我不相信。
好奇之下,我想知道這款遊戲到底多好玩,於是我給自己注射了一劑……哦!不是,是下載這款遊戲。
然後,我輕而易舉的,手、遊、成、癮。

《傳說對決》是一款推塔遊戲,玩家選一個英雄,和隊友組隊,透過打怪、吃兵、擊殺對手,獲得經驗和金幣。經驗讓你升級,金幣供你買裝。遊戲最終目標是:打爆對手的防禦塔和主堡。
你放心,一場遊戲時間很短,大約十幾分鐘。所以有玩家心安理得的一天花幾個小時打傳說。因為他們都告訴自己,「一場很快,打完我就去做正事」、「耶!贏了,再打一場試試,反正很快」、「Shit!輸了,我要報仇,再來一場!」
遊戲很快,於是我們大方的捐獻時間。一開始我想說能克制住,但沒想到越玩越上癮。那幾天除了吃飯睡覺做事,都拿來打傳說。
也許你會好奇,《傳說對決》到底有什麼魅力,竟然這麼有自制力的歐陽老師也淪陷了?(自以為)
直到我讀到《欲罷不能》這本書,我才明白一個道理:
不是我們沒有自制力,而是在手遊背後,有上百人努力瓦解你的自制力。
他們都是洞悉行為心理學的專家,深諳如何讓你對遊戲死心塌地。
有位遊戲開發者說得中肯:「父母師長不可能防止小孩手遊成癮,因為你們是業餘防止成癮,我們是專業研究如何成癮。你們唯一能做的不是禁止,而是引導他們了解跟管理人生。」
基本上,「行為成癮」是可以設計出來的,只要你懂得這5大元素,我就以《傳說對決》來說好了。
1、目標
你的人生可能沒目標,但是遊戲會幫你找目標。
「傳說」一場15分鐘,目標很明確,就是打爆對手主堡。玩了幾場後,「傳說」會告訴你,恭喜你完成目標,獲得金幣、寶石、道具。
你好奇之下,點進去看,發現還有更多的目標在等你──像是「完成三連殺」啦、「成為單場MVP」等等。
於是你拳頭一握,義無反顧的進入下一場遊戲。
2、回饋
現實人生的回饋來得慢,你讀完一本書,不會有經驗值出現在你頭上,也不會有金幣掉出來,你甚至不知道讀了有沒有用。
但在傳說都有,打野怪、小兵、對手,都會有源源不絕的經驗和金幣。你的每一個動作,在遊戲世界都有意義,而他也會給你熱烈的回饋。
就算你打差了,最後數據出來,你永遠找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耶!首殺是我」、「哦哦哦!我推掉三座塔」、「我果然夠坦,承受了39%的傷害」。
3、升級
升級讓人見證成長,現實中升級很慢,6年小學、3年國中、3年高中、4年大學,你花了16年,升到16級。
但在傳說,你不到10分鐘,就升到15級了。從懵懂小白,變成江湖鬼見愁。
現實中你是魯蛇,但在遊戲中他們稱你為神。
玩完一場遊戲,獲得經驗值,你又進入到另一個升級系統,永無止境。你在遊戲的成長可見,但回到現實,成長對你卻如此陌生。
4、懸念
這個詞最常見於小說或電影,但我告訴你,把懸念玩到家的絕對是手遊。
手遊多半讓你免費玩,問題來了,那它要賺啥?
賺你的「忍不住」,所以要靠「懸念」。
像是打傳說,最大的賣點就是各種英雄,有坦克、戰士、法師、射手、刺客5類。有些英雄都讓你有熟悉感,比方有趙雲、呂布、貂蟬,也有超人、蝙蝠俠、神力女超人。有些英雄在戰場縱橫天下,像是射手特爾安娜斯、刺客刀鋒寶貝、法師納塔亞。偏偏一開始,你能用的角色屈指可數,玩到都膩了。
但傳說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會定期提供「限免角色」,讓你玩不用錢,但時間一到,就讓你跟英雄say goodbye。
你想真正擁有這隻英雄嗎?可以啊!那你買吧。你可以用金幣買,也可以用點券買。金幣靠一場場遊戲賺來,點券靠的是新台幣取得。
「我才不要讓遊戲公司賺!我要用金幣買英雄!」你很有骨氣的說。
傻瓜,不論你選哪一種,遊戲公司都賺。他用金幣賺你的時間,用點券賺你的新台幣。因為你已落入懸念沼澤,無法脫身。
5、赴約
這是我覺得手遊最恐怖的一點,它不要你每天玩很久,但要你每天都玩一點。那要怎麼做呢?我把這機制叫做「赴約」。
以傳說來講,只要你每天上線,就算不玩遊戲,它也會給你好處。有時是金幣,有時是寶石,有時是英雄。
更猛的是,這英雄你還不能用買的,它要你連續10天都上傳說簽到。
你都上線了,會簽到領賞完就閃嗎?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但我不會,於是,我又乖乖貢獻3小時給傳說。
前陣子,看到一張照片,是爺爺帶著孫子吃麥當勞,孫子猛打遊戲機,而爺爺落寞地看著孫子。一旁的網友看到了,拍了起來發在網路上,寫了一句:「快要沒有時間了!孩子你沒有意識到。」
這已經是現在的常態,我們不願錯過遊戲裡的分分秒秒,再回頭,卻發現眼前人去樓空。
我跟老婆一向有說不完的話,但在那段在我沈迷手遊的日子,我們一天卻講不到幾句話。她湊過來,想跟我聊聊天,結果,我遊戲裡的英雄被對方殺了。
「先別吵我,拜託!」這是當時,我對她撂下的話。
於是那幾晚,她都靜靜地窩在一旁,深怕任何一個驚動,都會引發我的暴跳如雷。現實中的我很溫柔,但遊戲裡的我很暴躁。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