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高就該惦惦?美國四大職業運動好像都搞過罷工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些人會認為薪水高就不該罷工,但美國包括NBA、NFL等四大運動聯盟的運動員都曾發生多次大規模罷工,有的時候,資方甚至會以「閉館」的方式來回應。
文:Barry Kuo(Lawsnote創辦人、律師)
華航的罷工還沒落幕,最近的Google Trend看都不用看,滿滿的都是罷工議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各有各的道理。
反對者有個論點是「工資這麼高還搞罷工!」,這句話讓我想到,這世界上薪水最高的工作——美國四大職業運動的運動員,好像都搞過罷工啊!
「罷工」(strike)和「封館」(lockout)
基本上職業運動的勞資爭議,是一場億萬富豪對上千萬富翁的戰爭,機師的月薪雖然高,但在這場戰爭中也只是塞牙縫的。因此勞方,也就是職業球員受到的保障可能會比一般受薪階級更少。當勞資協商破局(幾乎都是針對球員的薪資上限爭議),球員可以罷工拒絕比賽,但資方,也就是球團老闆也可以決定封館來不讓球員比賽,這都是雙方用來增加談判籌碼的合法權利。
有趣的是,即使有合約保障,封館的時候,球團老闆是可以拒絕付球員薪水的,在1988年NBA的仲裁中,仲裁人認為除非合約中有針對封館的薪資特殊保障,否則原則上老闆可以拒付薪資。
催生十全大補男:1987年NFL罷工
四大職業運動的老大「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歷史上出現過5次罷工4次封館,最近一次罷工在1987年由球員發起。
1987年的罷工十分有趣,主要爭議是因為自由球員的爭議,當時球員罷工了一個月(NFL賽季只有17周,每隊只打16場比賽),但賽季只取消了一周,原因是因為各個球隊在球員罷工後,緊急找來各種雜牌軍和退休球員組成新的團隊開始比賽。
如果你覺得這個情節很熟悉,沒有錯,基努李維的電影十全大補男(The Replacements)就是由這次罷工改編的。
由於替補球員延續了賽季,球員缺乏有力的談判籌碼,最終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結束罷工。
影響最大:1994年的MLB罷工
NFL聯盟中Replace Game的概念,也影響了1994年的MLB罷工。
職業運動老二MLB也曾經歷過5次罷工3次封館,最近一次是在1994年的大罷工,同時也是四大中時間最久(長達310天),影響最大(取消了季後賽和世界大賽)的罷工。
主要爭議來自於美國小市場球隊經營不易,提出了設定球員薪資上限和分享每一隊的轉播收益來平衡大小市場球隊的發展,但這個提議遭到球員的強烈反彈,最終導致球員發起罷工。這次罷工一共取消了948場比賽,造成勞資雙方將近10億美元的損失,由於影響太大,甚至驚動了當時的總統柯林頓出面協調,一直到了1995年,資方終於同意放棄設定薪資上限,但罷工仍未結束。
當時,聯盟開始規劃如同1987年的NFL replace game的替代比賽,使用小聯盟的替代球員,結果為了這件事又吵成一團,連部分資方都反對(例如巴爾的摩金鶯隊),加拿大也因為法令限制的關係,不允許聯盟使用替代球員在加拿大境內比賽,所以在這個賽季,原本的多倫多藍鳥隊(Toronto Blue Jays)就移師到了小聯盟的佛羅里達但丁尼(Dunedin),變成佛羅里達藍鳥。
也因為這次的罷工,讓一個超級明星球員從MLB退役,1993年從NBA退役的Michael Jordan當時正在白襪隊的小聯盟,因為拒絕打Replace game而退役。當然,如大家所知,他又回到了NBA,然後再一次三連霸。
這次罷工的結果造成勞資雙輸,同時在四大中也輸給了NBA而讓MLB退居到老三地位,但在過去20年勞資都學乖,攜手努力的情況下,不但讓MLB重回老二,並且讓總營收成長了400%。
去年2月,因為MLB的薪資緊縮一度傳出球員有意要罷工,不過後來聯盟和球員工會都搖搖手說沒有沒有那是搞錯了,看來1994年的教訓似乎影響不小。

聯盟一去回不來:2004-2005賽季的NHL封館
老四NHL只在1992年經過一次罷工,但過去20年有3次封館,影響最大的是2004-2005年賽季的封館,造成整個賽季取消。
2004年由於不堪虧損的球隊提出各種薪資上限的概念,一開始遭到球員工會的強烈反彈,最後雙方卻是在薪資上限的金額談不攏(5200萬美金對比4000萬美金),造成聯盟取消整個賽季。
在封館結束時,最終球員工會同意的薪資上限是3900萬美金,這次封館也對NHL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超過半數的球迷認為封館是因為球員造成的,只有少數(21%)球迷認為責任在資方,也因為這次封館,很多人認為基本上NHL已經從四大除名了。
空中飛鳥:2011年NBA封館
NBA從未發生過球員罷工,但有4次封館,最具有代表的性的就是2011年的縮水賽季。在2005年勞資雙方的協議(CBA)在2011年到期後,雙方對於利潤分配比例和薪資上限的結構沒有共識,最終聯盟決定封館。
資方提出一些數據說大部分的球隊都在虧損,希望在新的CBA中降低球員薪資的分配比重,而球員認為應該維持現狀,球隊大部分的虧損來自於折損攤提等會計上的計算方式,並不是真的沒有賺錢。
這次封館網路上有非常多專業文章可以參考,但今年Netflix的自製電影空中飛鳥(High Flying Bird)則帶給我們封館的另外一面,除了勞資雙方外,那些圍繞著職業運動討生活的人的故事。
以往我們更關注在封館期間內大牌球星的動向,例如跑去土耳其打球的Deron Williams,但透過電影讓我們看到封館影響最大的其實是我們看不到的人,那個經紀人可能真的會因為封館丟了工作,而那個剛加入聯盟的新秀,會因為領不到薪水去借了高利貸。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