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歷史的溫度(1)》: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正面與反面

《歷史的溫度(1)》: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正面與反面
Photo Credit: Wikip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功成名就後的杜月笙,無時無刻不在想「洗白」。為此他褪下黃金大戒指,穿起青布長衫,結交文化名人,討好兩路政黨,為國家和民族拼盡全力,盡力想博個好人緣,好名聲,好歸宿。但最終,杜月笙發現,自己原先怎麼做的,已註定後來人家怎麼看他。

文:張瑋

「上海皇帝」的正面與反面

這是一個流氓的故事,當然,這不是個普通的流氓,當年的他,名震上海灘,甚至全國。這些年來,關於這個流氓大亨的故事越來越多,出現了不少他的語錄,他也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偶像,但無論是哪個人,都會有他的正面和反面。

杜月笙,1888年出生,沒錯,真要算起來,他也做過清朝人。他出生於當時江蘇省川沙廳高橋鎮,這塊地方,現在已經屬於上海的浦東新區。

杜月笙小時候很苦,四歲時就沒了爹娘,是由繼母和舅舅養大的。關於他如何發跡,不是今天這個故事要講的重點,簡單來說,「小混混」杜月笙加入了青幫,然後遇到了上海灘另一個流氓大亨黃金榮,自己有天賦,老大又提攜,終於成為上海灘一代大亨。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的,主要還是杜月笙發家之後的一些故事。

1

比如,先說說他的錢。

杜月笙有錢,這點大家都知道。關於他揮金如土的故事,數不勝數。杜月笙家過個年,就得花掉近百萬大洋。而且最關鍵的是,杜月笙花錢的觀點是:「別人存錢,我存交情。」多好的一句語錄。

不過在喝下這碗雞湯之前, 很多人也很好奇:杜月笙的錢,到底是哪裡來的?

杜月笙的暴利源頭,是他的「三鑫公司」。「三鑫公司」當時一年的利潤,甚至要超過整個北洋政府全年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做什麼那麼發財?

當然是黃賭毒(指傳播黃色信息、賭博、買賣或吸食毒品的違法犯罪現象)。而和毒品相比,黃和賭還要靠邊站。

心思縝密、手段狠辣的杜月笙,當時聯合黃金榮和張嘯林,壟斷了整個上海的鴉片交易,甚至通過法租界,將鴉片銷往全國各地。

1930年杜月笙造的杜家祠堂落成,氣勢恢宏,但祠堂其實還要派另一個用場——製作嗎啡和杜冷丁(哌替啶,〔Pethidine〕,別名杜冷丁。為白色、無嗅、結晶狀的粉末,能溶於水,一般製成針劑的形式。用作麻醉藥)。

2

再說說他的朋友們。

杜月笙原名叫杜月生,是個很普通,甚至帶點鄉土氣息的名字。後來,有一個人幫他把名字改為杜鏞,號月笙。

幫他改名的這個人可不簡單,叫章太炎,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你看,明明是一個黑社會大佬嘛,居然能請到國學大師改名。但當時事實確實如此,除了學者章太炎,還有當時的名士楊度(清朝「預備立憲」的主要參與者)、章士釗等人,都是杜宅的座上賓。黎元洪的祕書曾專門為杜月笙寫了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這副對聯,掛在杜宅客廳最顯眼位置。

當過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落難上海時,是杜月笙盛情款待的。杜月笙曾說:「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杜月笙一生交友無數,在上海號稱「上海皇帝」,幾乎就沒有他擺不平的事。平心而論,杜月笙細膩的心思和豪爽的為人,再加上仗義疏財,確實得到了很多人的真心佩服。

但人到了無權無勢的時候,才是考驗他朋友的時候。

1945年,日本人無條件投降,杜月笙從重慶返回他苦心經營的上海。杜月笙滿心以為,他的各界朋友、幫派的徒子徒孫,會在上海北站打滿橫幅標語歡迎他榮歸故里。但一名先到站的徒弟傳來的消息是,北站確實全是標語,只是標語是:「打倒社會惡勢力杜月笙!」

一時胸悶的杜月笙,提前一站下車。無一人迎接。

後來杜月笙才知道,背後給他這一悶棍的,是他當年的門徒吳紹澍。而回到上海後門庭冷落,更是讓杜月笙感受到了世態炎涼。

3

再來說說杜月笙和共產黨的關係吧。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在上海做過一件事:出鉅資找人印刷共產黨希望傳播的書籍《西行漫記》和《魯迅全集》,再印上自己的燙金印字「杜月笙贈」,送給上海各個租界的圖書館,供人借閱。

杜月笙和共產黨的交情還不只這些。同樣是抗日戰爭時期,杜月笙給共產黨軍隊買過不少通信器材。因為日本軍隊卑鄙的毒氣戰,杜月笙還專門花錢買了一千個荷蘭進口的防毒面罩,由潘漢年經手,送給八路軍。

但這些舉動,更像是杜月笙在為自己1927年的行為洗白。

1927年,蔣介石的國民黨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通過流血和暴力的方式捕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的左派。

在這場政變中,杜月笙是蔣介石主要的合作夥伴。

政變前夜的4月11日晚,杜月笙邀請上海總工會委員長,當時的上海工人領袖汪壽華(中共黨員)赴宴,然後讓門徒將汪打昏,塞入麻袋,直接活埋於上海的西楓林橋下。

杜月笙喜歡別人叫他「杜先生」,總是穿青布長衫,再熱的天,第一粒扣子也不會解開(傳說他身上有紋身,做了文化人,不願意讓人看見)。

但當年做起這類事,杜先生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

4

那麼杜月笙和國民黨的關係呢?

杜月笙其實一直對國民黨有求必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民黨對杜月笙也是頗為「尊重」。

在酒桌上,別人來敬酒,蔣介石都是坐著的。但杜月笙來敬酒,蔣介石是要站起來的,還要說一聲:「杜先生。」

1931年,杜月笙花50萬大洋建的「杜氏祠堂」在浦東高橋落成,萬人空巷。但最讓杜月笙有面子的,是那天國民黨自蔣介石以下,何應欽、胡漢民、孔祥熙,包括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和上海市市長張群,全都送來祝賀匾額。

只是,「尊重」是有代價的。

1945年日本人投降之後,已經沒有租界存在的上海,也就不再需要黑勢力的「斡旋」。對蔣介石來說,杜月笙已漸漸失去了利用價值。前面說到的在上海北站打出標語的吳紹澍,並不是小人物,他是當時的上海市副市長。而他之所以敢打出「打倒杜月笙」的標語,是因為他背後站的是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