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機場捷運與娛樂相遇:從現代化的交通線,直達美好的旅遊購物線

在機場捷運與娛樂相遇:從現代化的交通線,直達美好的旅遊購物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真正提供機場捷運壓力測試的不是上下班的通勤族或出國旅客,反而是一年一度的跨年或演唱會人潮。這似乎暗示著機場捷運的「機場」成分,發生了質變。像是五月天在桃園舉行演唱會時,桃捷公司便打造「五月天彩繪列車」。

從吳志揚和鄭文燦的話,可以看出桃園也正在經歷同樣的改變。譬如「桃園航空城」和「三心六線」,都可以說是受機捷刺激而產生的一系列都會更新計畫。當代世界各國許多的大城市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球城市」,而公園、綠地、現代化公共運輸系統和頂級建築都是發展為全球城市的必要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亞洲城市挹注大量資金於大型基礎建設上。如桃園機場捷運的快捷公共運輸系統躍起,成為這些城市重要的文化象徵或新的公共空間。借用高雄捷運的例子,李安如也觀察到,當高雄竭力成為台灣的南方首都時,它並不從獨特方言、歷史特質著手,反而認同於外在世界,借用同質、普同的全球化符號。如此一來,「全球」與「國家」合為一體,越為「全球」即越「台灣」。桃園也宣示它要成為這樣的全球城市:從北北桃一小時生活圈的口號,可以知道桃園正努力從「縣」轉型成「直轄市」;從台北的後花園和衛星都市,躋身首都圈之列。

春節期間旅運量高 桃捷籲民眾預先購票或儲值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結語:交通部做出了桃捷,而桃捷和娛樂活動相遇

機場捷運的歷史和台灣的產業發展脫不了關係。20年前正是台灣工業化時代的尾聲,政府努力推動貿易自由化、國際化,往後工業化時代邁進。機捷在這個背景下誕生,代表的是現代性,一個從發展型國家轉型為已開發國家的過程。在那個脈絡下,機捷的目的是服務觀光客、洽談公務和商務的旅客,都是一個後工業化國家典型的產業型態。

這條現代性的路走了二十年,過程中數任總統都用言語或行動,把機捷塑造成一個「光耀國家門面」的工具。但二十年過後,社會已經變化許多,現代性的觀念漸漸退流行,總統們的話漸顯得像舊時代的產物,彷彿中國或北韓領導人的口號。

而在機捷終於被做出來之後,它卻誕生在一個和初設計時脈絡完全不同的時代。如同鄭文燦說的,捷運系統前五年的任務都是要「衝高運量」,迫於財務和現實,桃捷努力找生路——和娛樂活動結合,吸引假日輕旅行的觀光客或是重大活動的觀眾。

交通部「做」出了桃捷,而桃捷和娛樂活動相遇,「做」出了不同的空間示人。桃捷公司結合了人(旅客)、物質(贈品)和非物質(音樂、影片或數位產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大型展演,譬如電影欣賞會、球員見面會等,透過新聞稿或影片把自己的形象固定下來。

機捷的形象影片就是一個重新定義交通工具的例子。在《直達美好》裡,徐若瑄用溫柔的嗓音敘述她遇到的各種美好──可能是直達溫暖的家、直達媽媽味覺的鄉愁,或是直達夜市參加姊妹淘的聚會。觀眾的視野跟著她的腳步,超越了行李架、站名等和機場綁定的符碼,找到了機捷的不同意義。

「今天,你想直達哪一種美好?」

延伸閱讀

本文經GeogDaily地理眼獨家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