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繁齊《風箏落不下來》:妳去了太平洋的另一邊,已經遠到我失去感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非常著迷「miss」這個英文單字,除了想念的意思以外,它還帶有錯過的意味,挖掘得更深,是許多未能完成的事,I miss you,說的是我未向她說出最真實的答案了。即使她依然很瞭解我。
文:陳繁齊
明明生命中最痛的事發生在雨天,卻還是喜歡雨天。和海一樣,我也喜歡海,陸地上的人好像很常眷戀海,從岸上去看,它是那麼忠實。這些依賴與共處不知是何時產生的。
可能是因為P吧。剛認識她的時候,曾猜想她的身體裡,藏著一個極度蒼老的靈魂。彼時就讀國中的我,並不具備任何符合該年紀會被稱許的魅力,沒有參加球隊,也不像一些同學,能在頭髮上標新立異,僅是因為有次在音樂教室,課後心血來潮留下來彈琴——一手沒學多久的爛鋼琴,P正好經過聽到了,就進來和我親近。沒多久正好學了一首四手聯彈,我將譜多印了一份,與P共坐在短小的鋼琴椅上,手肘偶爾不協調地碰撞。那時候的我以為這就是情誼的最高境界了:撇除外在條件,有默契而無差錯地完成一首鋼琴曲,所有肢體的接觸都溫和有禮。
像是初入原野的溫馴動物,因為踐踏在草皮上,而為小草心疼。
粗獷而賀爾蒙橫行的中學生活,在P出現之後就突然變得柔軟。有次P穿起她姊姊的高中制服,有模有樣地寄了一張照片給我,問我合不合適?是她想要讀的高中。我只覺得她適合所有更加成熟的樣貌。我不禁在腦中快轉,一年後兩年後,我們都穿著氣派的制服坐在鋼琴前。
我偷偷注意過四手聯彈的那首曲子,我們手靠最近的段落,中間沒有白鍵。
但一年後,P無預警地就要離開台灣。「我只是到海的另一邊而已。太平洋,太平洋的另一邊,搞不好我們同時都看著海,也可以看到對方,目光可以交會。」P離去前這麼和我說,隨即壓了隨身聽的按鍵,就把耳機塞給我。唱的是曾因偶像劇爆紅的〈孤單北半球〉。聽著歌曲前奏音樂盒般的音效及弦樂的二次鋪陳,林依晨在歌曲裡唱了第一句歌詞:「用你的早安陪我吃晚餐。」從那之後,就對大海有著神祕的投射,即使後來我們都不在對方的進程裡了,還是改不掉盯著地平線,好像把什麼丟進海裡,就會有人撈起來。就算沒有也不要緊。
當年對時差的感受是壓迫,好像太陽或月亮被切開了,再被惡意地分配不均。國外,多遠、多麼不可知的詞。P在國外那一年來,我們很少說到話,畢竟仍過著守序的校園生活,白天黑夜的差距是很難湊在一起的,但即使覺得遙遠,卻從不覺得困難。可能是認為所有的等待都有盡頭。那時還未曾經歷過撲空。
漫長的一年,自己對於距離的容忍值忽然地擴大,同時也因拉扯而扭曲,開始小看身邊所遭遇的相隔,一心認定:思念是必須有條件的,而且條件必須嚴苛。聽著女同學說想念隔壁校的男朋友,竟苛薄地覺得短淺,明明那是個應當肉麻的年齡。也因此非常著迷「miss」這個英文單字,除了想念的意思以外,它還帶有錯過的意味,挖掘得更深,是許多未能完成的事,I miss you,說的是我未向她說出最真實的答案了。即使她依然很瞭解我。
如果我們都是不能妥協的直線,那到底該平行還是相交?這是從中學就一直跟隨著、永不過時的大哉問。人們好像都覺得平行絕望,因為兩條線一輩子都不會有關係,但我卻總是擔心相交,交叉之後迎來的是無限擴大的距離啊。有次K對這個問題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你們又不一定是在紙上,搞不好你們是在一個方體上。」他咧嘴說著,兩根手指在他不俐落的鬢角旁比著「秀逗」的手勢。要真是方體,平行線最後會撞到自己。我對他罵髒話。
但K沒記得,有一次還反問我。「你覺得變遠這件事有極限嗎?」我搖頭。
「但我常覺得再怎麼遠也就那樣了耶,就例如說認不出來、完全無法跟對方講話之類。」
「那是因為你們已經遠到你失去感知了。」但你們仍然持續地變遠。你變成宇宙,他縮成砂,他仍然存在於你的存在裡頭。我想起以前曾讀到的一個現象,叫做量子纏繞,好深情卻又哀傷。
「處於量子纏繞狀態下的粒子,無論粒子間相距多遙遠,只要對其中一個粒子干擾,會瞬間影響到量子纏繞狀態中的其他粒子。」
相關書摘 ▶陳繁齊《風箏落不下來》:這間滿佈專輯的狹長店面,是市區裡再浪漫不過的空間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風箏落不下來》,大田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陳繁齊
出版過兩本詩集《下雨的人》《那些最靠近你的》,陳繁齊這次寫散文。他以最習慣抒發原始自我心境的文體,圍繞著詩意旋風,再一次和讀者對話。
陳繁齊2016年在出版浪潮上嶄露頭角,希望未來產量是一年一本的創作,算是對自己的期望。而為什麼是一年?他說:「一年是看見一個人改變的最小單位。一年,不會太細碎,也足以改變。」只是,這「一年一本」的期許,卻帶來一次無法言喻的衝擊。
交出文稿後,他沒想到被總編輯「退稿」了。他坦言寫了不少,但僅僅只拿出一半的量,竟然就被砍了四分之三……他決定全部重寫。
在重寫的三、四個月裡,他每天下午一點開始,乖乖坐在電腦前,可能發呆什麼都沒做,可能重覆翻著筆記本,或者聽過一張又一張Spotify上的專輯,他強迫自己去面對。創作的盲點,是一個極具殺傷力的敵人,而陳繁齊遇見了這個敵人,又殺死了這個敵人。
莫名與淚光,任性與純情,在他的筆下,曾經瘋狂和無端情緒,在時間的滾軸中一一「告別」,回望「告別」,雖然教人感傷,卻隱藏著一種不得不記錄的衝動,於是《風箏落不下來》就成了時光中最深刻的印記。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