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除了「重啟核四」,這次還要「以核減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台電統計,2018年核能發電比例為11.4%、燃煤為38.8%,一位台電主管指出,以現況來看,直接「核煤歸零」才有可能做到所謂核能不低於燃煤。
經濟部日前拍板核電廠不延役、不重啟。「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今(15)日上午在臉書宣布,「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正式啟動!」並呼籲民眾盡速簽署「核能減煤公投提案書」,不過這次的主文看起來是要「以核減煤」。
黃士修在2018年提出「以核養綠」公投,提案廢除《電業法》中的核電廠停止運轉期限,全案最後也以589萬張同意票通過公投門檻。
公投之後,行政部門宣布《電業法》相關條文失效,但定調公投主文效力並未涉及核電廠延役。1月底「新能源政策」出爐,經濟部表示,已依照公投結果,未來2年內將不會有新增、或是擴建燃煤機組的規劃,以達到每年減少1%火力發電量的公投要求。
至於核能發電,經濟部長沈榮津指出,由於客觀條件不可行(核廢料無處去)、地方民意不支持,不管是延役或重啟都「困難重重」。
看似沒有變動的能源政策,是否違反公投結果?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當時強調,《電業法》寫的是「2025年之後不可再有核電機組」,公投結果廢止的是這一條,經濟部表示,核電機組將依照運轉期限到2025年5月停機,從2026年開始,將不再有核電。
不過,黃士修這次決定推出「以核減煤」公投,公投主文為:
您是否同意,立法院應制訂包含究責機制之核能減煤專法,使2030年以前達成核能發電比例不得低於燃煤發電?
也就是說,希望要求立法院訂定「核能減煤專法」,規定在2030年以前核能發電比例不得低於燃煤發電且需有究責機構。黃士修說,這次提案希望能藉一案整體解決4座核電廠的問題,不必再陷入行政機關執行細節的爭論。
另外,黃士修也提出4套「以核減煤」劇本,指核一到四若能全數運轉,年發電量將達600億度,屆時可透過增核、減煤、減煤增核、或核煤皆歸零等做法讓核電及煤電發電比例一致。
- 增核不減煤:燃煤4成、核能4成、綠能2成、天然氣單純支應
- 減煤不增核:燃煤2成、核能2成、綠能2成、天然氣4成
- 減煤增核:燃煤3成 、綠能2成 、核能3成、天然氣2成
- 核煤歸零:僅剩純天然氣與綠能支應
根據台電統計,2018年核能發電比例為11.4%、燃煤為38.8%,兩發電比例差距甚大,而目前核一廠1號機(已正式停機進入除役期)、2號機(2019年7月到期);核二廠1號機(2021年12月到期)、2號機(2023年3月到期);核三廠1號機(2024年7月到期)、2號機(2025年5月到期)。
一位台電主管指出,以現況來看,直接「核煤歸零」才有可能做到所謂核能不低於燃煤。
也因為必須在2月底前,收集3000張提案書,在3月初正式向中選會提案。(提案書連結)
黃士修也請民眾廣傳影片,下載提案書格式列印,「不要急著衝上街頭,請先打電話,找十個親朋好友簽名。然後拜託他們,再各自打電話找十個人。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請務必照做」。
此外,還有相關人士也繼續推動核四啟封公投,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學系特聘教授李敏指出,去年已蒐集到20萬張核四公投連署書,只要拿出其中3000份、就能送中選會提案。他強調,核四公投及以核減煤2案都預計要綁2020年總統大選,也樂觀預期結果有望能和去年以核養綠一樣、獲得600萬民眾支持。
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
- 再戰公投!黃士修宣布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正式啟動(聯合)
- 不死心!以核養綠公投2部曲 黃士修要推「以核減煤」(自由)
- 以核養綠二部曲!黃士修等人提「以核減煤」、「啟封核四」2公投案 拚綁2020總統大選(風傳媒)
核稿編輯:楊之瑜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