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奧斯卡私心預測名單:《羅馬》輾壓眾生,《波希米亞狂想曲》影帝搖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黑豹》代表著黑人超級英雄,《綠簿旅友》講述了一段跨越種族的溫馨故事,《真寵》把西方宮鬥劇結合了《單身動物園》的荒誕元素,但是,《羅馬》仍是碾壓眾家好手的存在,宛如真實世界的環繞音效,細到連柴火燃燒的嗶啵聲都能聽見。
告別五首最佳歌曲只給唱兩首、攝影、剪接想在廣告搬完的軒然大波以後,第91屆奧斯卡仍將盛大展開。究竟,締造漫威歷史的《黑豹》能否奪下金像獎?象徵串流新時代的Netflix真能打破傳統,抱回無上榮耀?現在,就讓我來小小預測與分析,各大獎項的熱門得獎者:
最佳男主角:雷米馬力《波希米亞狂想曲》
片中,雷米馬力(Rami Malek)將「皇后合唱團」主唱 Freddie Mercury 演得入木三分。演唱時的爆發力、迷失自我的惆悵、尋求團員諒解的誠懇,都將情緒渲染出銀幕之外。雖然外型與真實的Freddie不完全相似,但在演唱會上的詮釋,以及面對性向的掙扎,卻讓人可以感受到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個人最喜歡的,是他向團員公開表示自己得到了愛滋的片段。過去,他曾拋棄了如同一家人的他們,現在,他則敞開心房,向他們說出內心最脆弱、可怕的秘密。坦露秘密、接納缺憾,當四個人互相擁抱的時刻,他們早已將彼此視為值得信賴的夥伴。
「你是個傳奇,佛萊迪。」團員說到。
但是,不只有他是傳奇,皇后合唱團的每個人都已經寫下屬於自己的一頁傳奇。
最佳女主角:格蓮高絲《仁妻》
這裡我只有一句話想說:「把那座該死的金像獎頒給格蓮高絲(Glenn Close),立刻、馬上!」
上一秒才因丈夫外遇而發火,下 一秒卻能聽到孫女誕生的消息喜極而泣。憤怒、哀怨與悲傷之間,她就像是一座情緒點唱機一般,在各種情緒間收放自如的切換,因應著劇情釋放出該有的力道,非常非常厲害的演出。不過在演員出色的演技之下,《仁妻》意欲表達的,終究是那一幕幕掙扎於天分與名利的悲傷愛戀。
身為自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以後,現役與金像獎擦身而過最多次的演員,這第七次入圍絕對值得抱回一座金像獎,是時候把這項「紀錄」交棒給我們的艾美亞當斯了(笑)。
最佳男配角:馬許沙拉艾利《綠簿旅友》
當黑人音樂家遇上白人司機,階級與種族之間的地位彷彿全然翻轉。《綠簿旅友》裡面,馬許沙拉艾利(Mahershala Ali)飾演的唐薛利博士,鋒芒其實跟男主角不相上下,甚至有幾場戲更加出色。從出場高高在上的尊貴音樂家,連肯德基炸雞都沒吃過的黑人,到後來不只愛上了炸雞,更與白人司機成為莫逆之交,卸下自己緊閉已久的心門。
讓人感觸最深的,是他在路邊淋著雨,吼出內心壓抑已久的情緒。對白人來說,他是高雅的音樂家,卻因為膚色始終被人瞧不起,只能用著不同的廁所,到被隔離的餐廳用餐。就他的黑人同胞而言,他卻與他們格格不入,同胞們用血汗不停勞動,他卻在南部進行巡演。他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更不是受人重視的音樂家,他什麼不是,只是一個不像黑人的黑人。
從前面一路積累的情緒,在這場戲之中徹底爆發,為整部作品帶來最有力道的火花。唯一不把獎頒給他的理由,或許正是他太會演了,因為就在兩年前,他已經以《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拿走金像獎,而且同樣是最佳男配角的獎項。
最佳女配角:麗素慧絲《爭寵》
說到《爭寵》,不得不提的是愛瑪史東(Emma Stone)與麗素慧絲(Rachel Weisz)的雙姝對決,由於兩人之間的戲劇張力,將整部片的氣氛烘托到最高點。如果說,愛瑪史東的角色是從泥巴中一步步崛起,麗素慧絲的就是緩緩陷入泥淖之中,逐漸丟失了王后的寵愛。
但是,被寵愛的就真的是贏家嗎?還是讓人愛不到卻好想要才是勝利者?複雜的三角關係之中,也許率先抽身才是明智之舉。內心交錯於執著的愛戀和瀟灑的離去,在狂放與落寞之間,麗素慧絲把失寵的公爵夫人詮釋的唯妙唯肖。從一開始恨的牙癢癢,到最後的掙扎與釋懷,情緒的波動與轉折用得恰到好處,這也使得她在演技上勝過一直處在奔放狀態的愛瑪史東。

最佳原著劇本:《爭寵》
想在宮廷的權力鬥爭中,加入荒誕與超現實的元素,卻看起來相當自然,這有可能做到嗎?事實上,《爭寵》完美的做到了。看似醜陋不堪的爭寵,卻出現許多讓人拍案叫絕的場景,卻讓人在大笑與驚嘆之餘,留下一抹淡淡的悲哀。究竟,這齣在泥巴中開始,在泥巴中墜落,以及許多兔子簇擁的女王成長故事能否拿下金像獎?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
過去11年,最佳動畫長片不是迪士尼,就是頒給皮克斯。畢竟,這兩家動畫公司創造出無數經典,從《沖天救兵》到《玩轉極樂園》,誰能不愛他們呢?不過,今年情況將有所不同,由索尼和漫威聯合出品的《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將帶著平行宇宙的蜘蛛俠們強勢問鼎奧斯卡!
有別於我們近來習慣的3D動畫,《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讓手繪的漫畫人物擺盪蜘蛛絲於城市之間,在2D與3D之間來去自如,試圖在拯救世界和尋找自己之間取得平衡。從彼得帕克、關史黛西到邁爾斯摩拉斯,我們將見證的不只是他們超凡的能力,還有他們面罩之下,每天在學業、工作循環著,掙扎於人際情感之間的「日常」困擾。
最佳攝影:《羅馬》
以黑白作為述說故事的色彩,《羅馬》卻沒因為捨去了色彩忽略細節。相反的,他仍舊栩栩如生的復刻出往日年代的墨西哥小城,帶領銀幕前的我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一般,目睹著女主角Cleo經歷的一切事物。有人曾說,夢境大多數是黑白的。如果真是如此,羅馬就如同一場兩小時的夢境,卻讓人在結束之時,久久不願醒來,希望跟著結尾的飛機一起,飛往遙遠的彼端。

最佳導演:艾方索柯朗《羅馬》
導演、編劇、攝影集一身,艾方索克朗(Alfonso Cuaron)將童年場景直接重現,打造出記憶中的墨西哥,可說栩栩如生。看似小品的故事中,他呈現出時代的動盪與家庭主僕間的真摯情感。與其說是創作出一部電影,不如說導演想要刻劃的,是他內心裡一則則再熟悉不過的故事。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