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藏到香港,被中國刷爆信用額度的「一國兩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一種說法認為與西藏簽定《十七條協議》是中國第一次實行一國兩制;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西藏是獨立國家,只是處於被中國占領的狀態下,兩者本非一國,故而談不上一國兩制。
文:達瓦才仁(達頼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
1950年,中國軍隊入侵西藏。在此之前,西藏一直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中國人在擊潰西藏軍隊的抵抗後,強迫西藏於1951年簽訂了所謂的《十七條協議》。
有一種說法認為與西藏簽定《十七條協議》是中國第一次實行一國兩制;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西藏是獨立國家,只是處於被中國占領的狀態下,兩者本非一國,故而談不上一國兩制。
誠然,產生一國兩制說法的香港與西藏很不一樣,香港是割讓租借而變成英國殖民地;而西藏是一個獨立國家被中國征服兼併;雖有這許多的不同,但《十七條協議》和《中英聯合聲明》在承認中國主權的前提下,都賦予了西藏和香港保留不同於中國本土之政治或社會制度的諸多權利,就此而言,說中國第一次實行一國兩制的地方是西藏也沒有大錯。
根據《十七條協議》,西藏「回到中國的懷抱」,同時也承諾「西藏現行的政治制度不變」,可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尊重信仰自由、發展藏語文等等。然而,中共後來在西藏的所作所為,卻與協議內容幾乎都是背道而馳或截然相反。尤其是最初的20年,近120萬西藏人由於中共入侵和迫害而非正常死亡,六千多座寺院被摧毀,藏語被貶抑而淪為只在鄉間使用的非正式語言,集體化運動讓每一個藏人幾乎都是一貧如洗……
也許,中國政府本來就沒打算遵守協議或承諾,一切都只是緩兵的權宜之計,一旦公路修通,西藏的山川江河不再是障礙時,協議或承諾也就不再是個問題。
在最近的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為尋求妥協而做出了系列承諾,也頒布了尊重知識產權或開放市場等相關法規,但據新聞報導,即使親中的美國學者也對承諾能否落實心存疑慮。美國的中國通專家們現在才承認獲得中國的承諾可說於事無補,就像川習會時,習近平承諾不會對南海軍事化一樣。
西藏人應該是比較早見識到這一點的,達賴喇嘛雖然對中共宣稱的抑強扶弱等平等理念充滿熱情,但也看出中國政府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本性。1956年,達賴喇嘛去印度參加佛陀誕辰2500周年紀念活動,曾想藉機在印度申請庇護,竟引來中國總理周恩來和陳毅副總理專程跑到印度對達賴喇嘛好言相勸,中國政府不僅禮數到位,而且也不吝做出承諾。但當達賴喇嘛返回西藏後,卻又一切照舊,好話說盡的目的似乎只是騙達賴喇嘛回來。兩年後,達賴喇嘛再次踏上逃亡之路,這時想離開就只能化裝成士兵,幸好有西藏反抗軍的保護,才順利脫逃。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收回香港殖民地的過程中,中國政府也承諾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還通俗地稱之為「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並向聯合國備案以表達誠意等,能做的姿態都做到了完美。1997年香港真的回歸時,起初也是井然有序。一段時期,一些當初選擇逃離的港人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過於疑心緊張,想像中共政權真的發生了改變。
而達賴喇嘛尊者和西藏流亡政府雖然對中國政府有較充分的認知,但基於既成事實和避免衝突,尤其是為傳承西藏宗教文化,延續民族特性著想,期待中國政府最終會接受普世價值,逐漸向法制民主等正確方向發展的良好願望,提出互利互贏的中間道路政策,主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實現名副其實的民族區域自治。
雖然中國以《憲法》之高度做出的民族區域自治、保護民族文化語言發展權利以及信仰自由等承諾,中國政府也自詡為泱泱大國,但竟然將是否實踐中國的《憲法》作為條件來跟流亡西藏討價還價,如此無賴相,也難怪世人對如何確保中國政府的誠信普遍抱持懷疑的態度。BBC一月十日的新聞標題就是〈「落實承諾」成為中美貿易談判關鍵詞〉。
針對西藏的《十七條協議》可謂是一國兩制的濫觴,卻維持不到八年,隨著軍事後勤部署的完成,協議變成了一紙空文,承諾更是徒託空言。對於西藏,不論是按照中共意志簽訂的《十七條協議》,或是中國自己頒布的《憲法》,中國政府都完全可以不當一回事,更遑論遵照執行。
針對香港的《中英聯合聲明》應該是國際協議,而且香港對台灣具有一國兩制的示範作用或價值,故而維持了較長時間的自治、自由和法治,但隨著台灣自主意識的高漲,香港的示範作用相對萎縮,加上中國政府本性難改,心急手癢,按捺不住地進行干預,不論言論自由、教育、建設或香港獨立的司法體系等,都要依照中國政府的意志行事,導致平常只想掙錢,不關心政治的香港人也被迫群起自救,或在沉船前逃離香港。新年伊始,博訊網轉載法廣的報導稱:一半以上的香港年輕人希望移民國外。
從《十七條協議》到一國兩制,從西藏到香港,乃至於在國際社會,中國政府雖然翻雲覆雨幾十年,但出來混畢竟是要還的,信用刷爆後的今日,不僅一眾人等聞「一國兩制」而色變,國際社會也對中國政府的承諾公然表達懷疑。已經是這樣了,中國政府竟然還堂而皇之地將一國兩制作為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張提出來,不知其居心何在。真讓人產生不知今夕為何夕的感覺。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