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奧斯卡精選】最佳外語片:「家」與國族的多重辯證,非齊頭式平等的對決

【奧斯卡精選】最佳外語片:「家」與國族的多重辯證,非齊頭式平等的對決
《我想有個家》劇照,Photo Credit:海鵬影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入圍2019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我想有個家》是典型的兒童電影,以戲裡戲外同名的12歲男孩贊恩作為主角,追蹤其在法庭上宣言式道出:「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文:王振愷

每年奧斯卡外語片的入圍名單都能看見西方主流論述圈對於當下世界電影品味的選擇,今年入圍的五強影片中在議題的選擇上有多重的相似性,但透過不同導演的風格與國族性開展出不同的經典,也勾畫出屬於當下世界電影的趨勢。

五部影片中有兩部來自歐洲,分別是波蘭的《沒有煙硝的愛情》與德國的《無主之作》。前者透過大時代下怨偶的分合與遷徙,側寫出冷戰時期歐陸內部複雜的政治更迭,也對於戰後歐陸的美麗與哀愁進行悼念,延續帕貝爾.帕夫利柯夫斯基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前作《依達的抉擇》,採取極簡、黑白的現代主義影像風格。

然而兩片相比下,《沒有煙硝的愛情》在哲思層次上略輸一籌;後者則是改編自德國當代著名藝術大師葛哈李希特的真實身世,規則的三段式敘事,以及透過藝術史的對照進行對於納粹歷史的跨域討論,沒有顯目的缺點卻過於中規中矩,兩部影片都透過戰後的歐陸歷史借古喻今(新冷戰與新納粹獨裁政權復甦)。

另外三部入圍片的故事背景來自非西方的南美洲、亞洲與中東,且都在對於「家」提出不同的辯證,進一步投射出不同國族,或是整個世界的普世價值。

以好萊塢獨立製片的操作模式、採取美墨合拍的《羅馬》,是多年在好萊塢深耕的墨西哥大導艾方索.柯朗回望童年與故鄉的動人之作,黑白色調的選擇上呈現出鄉愁式的詩意,以及反璞歸真的靜謐。

以真實陪伴導演成長的原住民女傭做為原型與本片主角,穿梭在華而不實的白人中產家庭中,也側寫屋外墨西哥社會的種族、階級與歷史事件,在對於美墨邊境牆議題持續升溫當下,具有一個母性與柔性的回應,本片入圍本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劇情片等十項大獎,在產製條件下與其他四部外語片並非齊頭式平等的對決。

最後兩部電影分別來自日本的《小偷家族》與黎巴嫩的《我想有個家》,兩片已在去年坎城影展交手過,當中獲得金棕櫚最高榮譽的《小偷家族》,對於長期熟悉是枝裕和的影迷來說,這絕非導演最好的作品,但他長期透過日本家庭/家族的描繪,去反照出日本看似光明進步的社會中所被人忽視的黑暗面,並以潔白的光影風格去呈現出晦明不顯的深層暴力,此片也可以視為是枝裕和的電影被西方影壇接收的高峰作,以及其被認定為當代大師的奠定之作。

在當中混雜著多位實力派演員、明星與素人去勾劃一個非典型的家庭組成,並以層層剝開方式去探究平靜和樂的表面相處下各自複雜的情感與社會枷鎖,這也拆開表象日本潛藏著貧富不均、司法無力、老人獨居、都市更新拆遷等同是已開發國家會面對的問題,在結局處則點出小孩的自主與教育的重要,這兩個面向也能在獲得評審團獎和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我想有個家》中看見。

黎巴嫩女導演娜迪拉巴基(左)的新片《我想有個家》榮獲奧斯卡獎提名
Photo Credit:海鵬影業
黎巴嫩女導演娜迪拉巴基(左)執導作品《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是典型的兒童電影,以戲裡戲外同名的12歲男孩贊恩作為主角,追蹤其在法庭上宣言式道出:「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背後成因,以分段式的法庭答辯作為電影各章節的開頭,這樣的劇本結構在去年同樣來自黎巴嫩亦入圍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你只欠我一個道歉》也能夠看見,法庭戲是否成為當代黎巴嫩電影的一個重要印記,未來值得留意。

然而相對於《你只欠我一個道歉》中透過法庭之辯證去解析與深論黎巴嫩內部複雜的種族、宗教組成以及連帶的歷史傷痕,《我想有個家》則將法庭戲作為帶出贊恩重要關鍵他人的場景而已,而這些人皆帶著明顯標籤:如無法翻轉貧窮宿命而不負責任的原生父母、惡霸形象的人口販子,以及作為此部電影副線—來自衣索比亞的非法移工泰格斯。

在贊恩因故離家後,偶遇兒童樂園工作的蟑螂超人,悲慘的情緒轉成帶有電影《歡迎光臨奇幻城堡》那樣童話般的超脫奇幻感,也在樂園中遇見泰格斯與她偷生的兒子,三個被國家排除而沒有正式身份的人,在破敗的臨時租屋處共組了一個美好卻短暫的家。

以贊恩的逃家到尋家過程中,帶出貧窮世界中俯拾皆是的孩童買賣、毒品交易、非法童工、歐洲夢等社會問題,導演不斷將贊恩與泰格斯推向極致的困境深淵,最後冷漠地使他們都進入司法的審理程序中,能發現這與《小偷家族》的後段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視為劇本的某種解套。

然而作為觀眾的我們,透過鏡頭去理解了問題兒童與非法移工被視為罪犯背後複雜的成因,卻也只能旁觀他們的痛苦,如同最後要做出仲裁的法官一樣無能為力。

贊恩去年在聯合國協助下移民挪威、展開新生活,並因《我想有個家》榮登土耳其金橘獎影
Photo Credit:海鵬影業

贊恩去年在聯合國協助下移民挪威、展開新生活,並因《我想有個家》榮登土耳其金橘獎影。

而贊恩對於大人世界有力的控訴,同樣在去年金馬影展探討虐童事件的印度電影《暗魘迷宮》也能看見,而這種對於孩童生命的不尊重不僅止於開發中、低發展國家,如果放在台灣社會近期多起的家暴案件,其實也具有警世作用。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