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不死》:與書店的最大不同,圖書館「不是零就是一」

《書店不死》:與書店的最大不同,圖書館「不是零就是一」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圖書館與書店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圖書館是個不是零就是一的世界吧!幾乎所有書的庫存量不是零就是一,書店則是只要能賣,一次就能下幾十本的量,再看實際操作情形如何。我想就是這一點不一樣吧!

文:石橋毅史

脫離常軌的男人——前澤屋書店店員.伊藤清彥的退隱

伊藤清彥也讓我看見有別於「書店店員.伊藤清彥」的另一面。

我偶然得知他也有使用推特。

2010年八月,一本名為《傷痕累累的店長》(伊達雅彥著,PARCO出版)的書出版問世。因為是敘述某家書店店長充滿糾葛、苦惱、鬱悶與委屈,偶爾也會有小小喜悅伴隨的每一天,以及一直到他離開工作崗位的歷程。我不但參與了這本書的連載企畫,也擔任編輯與發行單行本等相關作業。這本書不但揭露不少書店從業人員的心聲等善意的感想,也有報導負面的批判聲音。

因為很在意書店從業人員對於這本書的看法與感想,所以有段時間我常上網搜尋相關訊息。幾乎不太使用推特等社群工具的我,雖然知道不少書店店員都有使用推特的習慣,但因為自己很少接觸,所以也不太注意這方面的訊息。後來發現這類社群工具雖然屬於公開性質,但其實也可以偷偷地看,不參與討論,這點倒是吸引了我。就在我搜尋關於《傷痕累累的店長》這本書的相關評論時,意外發現不少自己認識的人都會透過社群工具,跨越任職單位、居住地區的限制,互相交流情報與意見。

於是我偶然在推特上發現了伊藤清彥。

剛發現那時,可能是因為才成立不久,所以跟的人不多,但我對他的推文很感興趣。

他的推文,以紀錄個人的事情為主,然後PO些意有所指的訊息。我最感興趣的是他介紹自己讀過的書,雖然只有少數幾本是比較知名的作家與作品,不過倒也沒有那種除非是嗜讀者,否則不會感興趣的書。大部分的介紹文都只有短短兩、三句,但一定會附上具體的書評,彷彿回到他最拿手的選書工作,介紹文也讓我不由得想起澤屋書店裡隨處可見的手寫海報。

伊藤清彥基本上一天介紹一本,有剛買的書、重讀的書,也有買了卻一直沒看的書。此外,他堅持去住家附近的小書店訂購,哪怕等上幾天,甚至一個禮拜,就算多花點時間,他也絕不利用亞馬遜之類的網路書店購買。這種既是推文也像個人書信,讓人清楚感受到手寫自訂各種原則的表現方式,竟讓我感受到一股莫名的魄力。

「難道這是為了準備隨時回歸職場的暖身運動嗎?」

聽到我這麼問,伊藤只是嗯了一聲,笑著說:「要是這樣就好了。」

我邊誘導他說出答案,邊在內心否定他的答案。伊藤的追隨者越來越多,雖然他和從沒見過面的年輕書店店員之間的交流讓我很感興趣,卻也覺得他的推文越來越融入推特的框架中,明顯失了新鮮感。

聽說伊藤曾因為一關市圖書館的藏書不夠豐富,一再要求館方改善,甚至直接找圖書館裡的人員溝通。也聽說有個組織計畫將與岩手縣有關的絕版書予以系列化的重新發行,特地登門向他請益。就算沒有回到原本的工作岡位,伊藤清彥還是持續做些活用他一路走來的經驗的工作。

最特別的是,以往那個以善用大量促銷手腕聞名的伊藤清彥,已從「主動出擊」的立場轉換到「幫助別人」的立場,無疑是一大改變。

然而,關於重新再版與岩手縣有關的絕版書計畫,最後因為與主事者意見不合,在內容的選擇上看法迥異,所以伊藤選擇退出。

至於圖書館方面,地方政府計畫統合一關市內七所圖書館,預定於平成二十年完成一間具有中央圖書館功能的新設施計畫,伊藤也以委員身分受邀出席籌備會議。但新設施的預定地卻遭市民反對,導致計畫延滯,籌備委員會內部也是意見分歧,加上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不彰,所以目前這項計畫依舊混沌未明。

雖然事情都不如想像中來得順利,但伊藤說他每次去圖書館,就會覺得自己投身圖書館的可能性很高。

「其實盛岡那邊的圖書館也是一樣,長久以來對圖書館的不滿聲浪,一直都沒斷過。像是以小孩子為對象的童書、繪本這一塊,因為目標對象清楚,所以書種還算齊全,也常辦說故事時間之類的活動。但國中生以上,尤其是大人的這一塊就做得很糟,完全沒有想到利用書本向當地居民傳遞訊息,讓他們也能盡享書中樂趣。圖書館的人員絲毫不去思考如何充分發揮書本的魅力。特別是小說區,根本是要什麼沒什麼,書種不夠豐富。」

「意思是,圖書館的藏書基準要比照書店囉?可是買書與借書是兩回事吧?」我說。

「是沒錯,但多少有點不太一樣。有別於一切以銷量、利益、營業額至上的書店,圖書館是根據批准的預算來運作的。但我覺得該擺些什麼書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要想讓人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至少要懂得去思考這個領域要擺些什麼書,該怎麼擺,而不是一味依賴TRC(圖書館物流中心。即以圖書館為主要客戶的出版品經銷商)準備好的書單,這樣圖書館根本沒有選書權。」

「意思是,關於書區的打造,基本上都是依賴經銷商這一點,與新書書店面臨的問題很類似?」我問。

「沒錯,像是以借出的冊數為評價基準這一點也不好。譬如日本小說,每間圖書館都有很多內田康夫的作品,卻完全不會去發掘或注意那種雖然只出了三、四部作品,卻很厲害的作家。只有一館稍微積極些,會召開關於選書工作的讀書會,其他圖書館雖然也有設法改進的意思,但當我向館方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法時,卻又遭到婉拒。他們的理由是,圖書館員只會按照TRC給的分配號碼順序排書,要是破壞這個制度,他們就很難做事了。所以這辦法不可行。像這樣連主事者自己都搞不清楚情況,也不願正視問題,那就沒什麼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