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庭會支離破碎?從《還願》看台灣社會福利變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還願》帶給我們的除了「不要輕易相信神棍以外」,也告訴我們現在和1980年代不同了,是個該好好照顧自己的時代,求助的方式會越來越多,傷痛也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被理解。
文:陳懷恩(社會工作師)
「在1980年代,如果你是當時一家之主,遇到家庭變故,你要怎麼辦?」
身為一個1980年代出生的社工,看到《還願》裡小時候的彩色圓石磁磚浴缸和ㄅㄆㄇ摺疊桌,我掉了滿地的雞皮疙瘩,也不得不去想如果當時家庭適逢變故,能獲得什麼協助?
以下文章會討論杜豐于一家如何「無法受到協助」,並且分析與劇情相關的社會福利議題。涉及少部分劇情,請小心服用。看完之後,也許你慶幸活在此時此刻,除了慈孤觀音以外,還有很多選擇可以尋求協助。
家庭暴力防治與目睹兒

「1993年的鄧如雯殺夫案,是《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緣起,而1996年彭婉如命案發生之後,更加速了《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制定,並於1998年開始實施。」
這一段歷史是社會福利或家庭暴力工作者考試必考的內容,由此你可以知道,1980年代根本沒有家庭暴力防治的相關政策法規,完全沒有,家庭暴力不過就是難斷的家務事。在劇情中你看到的杜豐于損壞妻子的衣物、怒罵,或是小孩聽見父母爭執,看見家裡爭吵毀損的物品,這些家庭成員所受到的傷害,在當時根本無從保護起。
儘管在遊戲中你難以看到互相傷害的狀況(我想是「赤燭」希望大家不要模仿而避免掉,但顯然大家精神創傷滿重的),但仍有許多傷害事實的蛛絲馬跡。而在一個專業工作者的眼中,這就是我們每天在工作現場看到的活生生的家庭悲劇,需要進一步去協助。
家庭暴力不僅僅是肢體暴力,也包括精神虐待和性侵害(如亂倫),在現行的家庭暴力防治與保護性工作之中,有非常多的項目,包括兒少保護、成人保護、老人保護、加害人服務、緊急救援、安置等等,有興趣的可以進一步了解。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遊戲中直接發生的一段,是關於杜美心在房間裡聽聞父母爭執,你不難直接連結:美心的身心症狀跟父母爭執有關,而這塊正是「目睹兒」的工作領域。或許你聽過「童年陰影」、「早期創傷」,這個現象就像是你熟知的「PTSD壓力創傷症候群」一樣,但影響的層面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包括家族治療、精神醫學、心理諮商,在關注身心症狀跟早年家庭經驗的連結,你可以搜尋「創傷」當做關鍵字。「目睹兒」相關服務是在家庭暴力發生時,介入協助家中的兒少們,降低兒少在家庭暴力中受到的傷害。你可想而知,「目睹兒」的工作同樣也很晚才開始發展,台灣的研究、民間單位試行的方案服務多半集中在2000年之後,到2015年才正式被納入法令執行工作之中,美心根本來不及長大。
延伸閱讀:
- 家庭暴力防治法-維基百科(順帶一提,中國是2015年才有家暴防治法規,不知道在遊戲人數僅次於台灣的中國地區怎麼看待這個遊戲裡的家暴問題。)
- 台中市目睹家暴兒少防治網
男性關懷專線

「錢我會處理,男人的事情你不用管!」
「什麼叫做男人的事?你算什麼男人啊!」
這一段是杜豐于因為鞏俐芳決定復出賺錢貼補家用,因此發生爭執的內容。甚至後面有一段鞏俐芳的獨白,是在訴說他覺得杜豐于只是愛面子,勝過於愛這個家。這些都顯示著杜豐于的困境──男性會顧及的社會觀感不同。
男性在家庭困境上有著跟女性不同的困境,面對閒言閒語,女性容易感到羞愧,男性則會感到憤怒而付諸暴力行為。在家族治療的研究裡,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談論金錢方面的問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男性被看待的方式,當社會以金錢、地位來看待男性的成就,男性就更不容易直接面對問題,常常會先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成功」。
這樣的性別差異,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初期,都以女性為受害者為主,因此「男性也需要協助」的想法在早年並未得到重視,當案件累積到一個程度,專業工作者們陸續發現男性的工作同樣不容忽視。「男性關懷專線」始於2004年,就是希望協助男性處理在家庭中的特殊問題,可以讓男性訴說自己的挫折、不被理解、痛苦,而不是「不成功便成仁」。杜豐于若是可以訴說自己的失敗挫折,也許就不會走上不歸路。
離婚、兒童監護權與單親扶養

「所以我決定,這場演出之後,我要帶一家子離開那裡。」
鞏俐芳未能帶全家遠離何老師和慈孤觀音,而自行離家。若他們打上離婚官司,對鞏俐芳有好處嗎?在還沒有家暴法的時代,除非有人可以證明鞏俐芳被明顯傷害,否則鞏俐芳還有可能蒙上「未盡妻子義務」。雖然大家都為她的遭遇憤恨不平,但你可以想像在當時的民風之下,為什麼鞏俐芳的媽媽要勸說「夫妻床頭吵,床尾和」,不要隨意回娘家,以免落人口實。
若是離婚爭取杜美心的監護權,在當時也是比登天還難。成人可以自己決定從母姓是2007年的民法修法才開始的,在這之前除了有父母離異等原因可以提出改姓聲請以外,還必須說服法官你改母姓的原因。當時的女性無法受到合理對待,經濟、社會處境與權力處於弱勢都還是普遍現象。在1980年代,不管女性是公司老闆還是有錢的大明星,監護權多判是判給父方的。近年來女性處境稍微改善,女性也比較能經濟獨立,這一類的親權法院判例,以實際上的扶養能力來判定監護權,或是實施親子會面評估,參考親子互動決定判決,可以說是從2000年以後才開始備受重視。
若是離婚,單親家庭的服務直到2000年才開始,當時叫做《特殊境遇婦女家庭》,這一類的服務涵蓋未婚懷孕女性、夫亡夫失蹤的寡婦或因家暴離婚的女性。就算監護權判給了鞏俐芳,她恐怕在當時得獨自面對各種流言蜚語了。而若是判給了杜豐于,也還得等到2009年才能獲得協助。當時因為性別的考量,男性在家庭離異裡也需要協助,要將男性也納入服務,將法規修改成《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而不限定女性受到這樣的服務,使單親爸爸可以獲取相當的資源與協助。在這之前,杜豐于是處於求助無門的狀況,也難怪會被拉攏到奇怪的宗教團體裡。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