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願》習維尼讓中國網友激憤,除了「玻璃心」還有什麼原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還願」一出原本在中國上好評連連,但在「習近平小熊維尼」字樣被發現後引起軒然大波,相關討論被刪得乾乾淨淨,網路上更有人擔心,將殃及中國遊戲產業。
由台灣遊戲公司「赤燭」新推出的《還願》,受到兩岸廣大網民喜愛,上周二(2月19日)才剛推出就橫掃社群網站,佳評如潮。
不過日前被網民踢爆,遊戲中出現寫著「呢嘛叭唭」(諧音:你媽 87)的符咒,下面的符咒印章近看更寫著「習近平小熊維尼」,讓該遊戲在中國聲勢急轉直下,不僅網民揚言抵制,該遊戲的中國代理商也宣布終止合作,中國各大社群網站開始刪除《還願》相關內容,網民也擔心後續效應。
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中央社)近日網路開始流傳一張「還願DEVOTION」遊戲場景截圖,其中一張符咒的四角出現諧音詞「呢嘛叭唭」,符印則是篆書紅字的「習近平小熊維尼」。

這個消息23日上午開始在中國社群網站微博發酵,不少中國網民留言表示,遊戲「辱罵國家領導人」、製作人「支持台獨」等,揚言抵制。
中國代理商終止合作關係
《還願》中國代理商Indievent23日下午在官方微博發表書面聲明,表示上午得知消息後立刻進行核查、內部整改並發出道歉聲明,另對主要負責人實施嚴厲處罰教育,確保往後不再發生此事。聲明強調,已全力檢查遊戲中是否存在類似政治敏感議題,「經玩家檢舉,最新版本仍存在隱喻政治元素」,因此在慎重考慮後,宣布與台灣製作公司赤燭遊戲終止合作關係。
由於微博開始全面清除包含《還願》字樣的內容,上述聲明已無法在微博查閱。雖然關鍵字已被屏蔽,但群情激憤的中國網民仍透過加入符號等方式,在微博上發表對《還願》的不滿。
目前Steam中國官網尚未將《還願》下架,但已被大量負面評論灌爆。

不過也有人質疑:「為什麼侮辱習近平就是侮辱共慘黨(共產黨),侮辱共慘黨就是辱華,就是台獨?共慘黨能代表中國?」
還有人表示:「黨和國是兩碼事,分分開,他們罵的是黨的領導人,不是國家的,某人一個勁地想讓制度倒退也是不爭的事實,為那種人背書,不值。」
遊戲公司赤燭二度發聲明致歉
赤燭也在23日二度在臉書上發表聲明,表示這次風波反映團隊製作流程上不夠嚴謹,對於造成各方困擾感到萬分抱歉,懇請所有玩家見諒,一切責任歸咎皆為赤燭所應承擔。
根據赤燭聲明,出包的原因在於美術團隊參照網路用語作為暫時素材,但因為版本同步問題而沒有全部刪除,實屬意外,沒有任何攻擊或辱罵意圖。團隊已於21日晚間將該版本移除,原本的「習近平小熊維尼」字樣,也換成了「恭賀新禧」。
不過,目前《還願》已經在Steam中國區全面下架,除了中國代理商Indievent與赤燭終止合作,負責歐美地區發行和營運的「唯晶科技」也於微博發布聲明稿,表示不只要和赤燭停止合作關係,同時將向他們索取經濟損失。
赤燭也重申,這件事情的發生,合作發行商Indievent、《還願》專案投資人唯晶科技完全不知情,目前與他們的合作關係已終止,相關損失也會依合約承擔。
拿中國資金卻「踩底線」,赤燭未來如何找資金?
議員苗博雅在臉書上揭露,「習維尼彩蛋」在民主國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政治嘲諷,卻搞到製作團隊不得不二次致歉,她好奇這其中有沒有中國資本的影響力?追查唯晶科技的資金來源,一查之下,唯晶科技果然是有中資的公司,中資持股佔比「100%」。
苗博雅表示,台灣的新創團隊因為有資金需求,接受中資企業的投資,完全可以理解。但台灣政府不斷鼓吹創業,卻提不出刺激本土資金投資解決的方案,只能放任中資填補台灣新創團隊的資金需求。她擔心最後在「紅色資本」的影響下,這些創新、創意的空間,到底還會剩下多少?
不過部落客廣告小妹指出,商業行為要從商業角度看,唯晶科技(投資方)與赤燭(遊戲開發商)分擔開發成本,而赤燭「拿著祖國投資方的資金玩明知會踩線的彩蛋,又不是不知道,中國過去這兩年遊戲業被查得多緊」。
她也指出,赤燭前作「返校」,中國銷售量佔整體 40%,依照這記錄,雙方新作的投入金額應該很可觀。不過這起事件顯示赤燭會「衝康」投資人,其他投資人挫咧等,「此事的嚴重性,遠大過被中國玩家抵制。」
不全是因為「玻璃心」,中國網民擔心什麼?
中國網路觀察網站「微信上的中國」指出,《還願》一出原本在中國上好評連連,網稱「國產遊戲之光」,不過因為遊戲中某個符咒以篆書寫著「習近平小熊維尼」被辨識出來,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擔心《還願》闖的禍會殃及中國遊戲產業,造成官方政策對「遊戲版號」的收緊,更可能封鎖國際平台steam或隔離中國區。
在中國,遊戲公司向地方當局提交申請,再提交給監管機構。中國的遊戲需要通過審查,拿到版號才能發行,沒拿到版號,遊戲做好也只能放著。
根據《路透社》,中國去年3月一度暫停各類遊戲的審批,鑑於中國對於電玩遊戲造成暴力、成癮、青少年近視等諸多社會的批評越來越多,所有遊戲版號的發放全面暫停,即使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也因為拖延審查,股票蒸發了數十億美元。
這一暫停直到2018年12月29日才重新恢復處理申請,行業內部人士估計至少有5000個遊戲等待批准,由於數量太多,2019年2月19日,中國新聞出版總署(GAPP)再度通知地方政府停止新申請,報導指出,此一舉動對整個行業來說,「都受到了驚嚇,而且沒有跡象顯示監管機構將放寬控制」。
台灣網民力挺,《還願》銷量逆勢上漲
《Inside》報導,「習近平小熊維尼」事件持續發酵,在中國遭封殺的同時另一方面,可看到在銷售上的反應卻是逆勢上漲中,從 steamspy 觀察,《還願》從23日7萬5千套,到24日下午已突破20萬套關卡,被中國抵制的風波,似乎反成為更強大的宣傳效果。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