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萌的!女生在冬天裡讓男生覺得很可愛的10個瞬間

超萌的!女生在冬天裡讓男生覺得很可愛的10個瞬間
Photo Credit: Antara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訪問過身邊的男生後,我做了一個「女孩在冬天讓男生覺得很可愛的瞬間」之台灣版排行榜。

日本人很愛做一堆有的沒有的排行榜,例如現在正值冬季,就一定會出現「女生在冬天裡讓男生覺得很可愛的瞬間」之類的排行榜。

因為我是一個學人精(其實是我好怕如果再拖稿,總編輯大概會在辦公室對著我的照片射飛鏢……),所以訪問過身邊的男生後(註:本篇討論的都是異男),我也做了一個「女孩在冬天讓男生覺得很可愛的瞬間」之台灣版排行榜。

1.戴耳罩、毛帽和大圍巾,把自己整個人都包起來。

Photo Credit: Antara @ Flickr CC BY 2.0

Photo Credit: Antara @ Flickr CC BY 2.0

台灣的緯度沒那麼高,所以我個人覺得耳罩這個選項,有點出乎意外(妳是有多怕耳朵凍到掉下來),不過大多數的男生認為,女生戴著耳罩或毛帽的樣子,有一種呆萌呆萌的感覺,如果再加一條大圍巾把小臉蛋遮住一半,模樣真是可愛極了。

2.承1,而且還弓縮著身子小步走路。

蛤?這樣很可愛嗎(不解)?不過老身訪問的某位男生表示:「吼,妳不懂啦,她這樣看起來好像很冷,會讓男生想保護她。」

3.一邊說「好冷喔」,一邊很撒嬌地把自己塞到男友的大外套裡。

這題是我先生力薦的,難怪每次我哇啦哇啦鬼叫:「好冷!拎祖媽快冷死啦!」他就會打開大外套說:「妳過來抱著我,就不會冷了。」

原來他喜歡女生這麼做啊,那下次我就先助跑10公尺,再用手刀飛衝撲到他懷裡好了(露出猛獅的臉)。

4.穿淡色、粉色系大衣,或看起來軟綿綿的絨毛系服裝。


我忍不住問:「為什麼是淡色系大衣?」接受訪問的男生回答:「因為看起來不會很厚重,而且有小雪人的印象。」(那不就是……雪寶嗎?)

他又補充一句:「如果還揹照相機的話,會讓人感覺更可愛。哈哈哈哈。」

5.和身邊的姊妹淘在冷風中往彼此靠近揪扭著走路。

這我在學生時代還滿常做的,而且兩個人一定要勾手腕,迎面吹來一陣寒風時,還會不約而同一起尖叫:「好冷啊!」原來這樣在男生眼中很可愛喔?那我當年應該一天24小時都揪扭著走路才對。(謎之聲:妳是在劃錯什麼重點)

6.帶她去看耶誕節燈海或是跨年煙火時,像孩子般興奮得不得了的臉蛋。

可能因為我是女生,所以不是很清楚,為什麼這會讓男生覺得很可愛?我先生好整以暇的說:「女生不要機機歪歪的話,怎麼樣都嘛很可愛。」

喔,原來如此……不對,你這是在婊我嗎?!

7.因為怕冷而呈現某種放空的呆滯。

當我的「口袋好梗提供者」告訴我這點時,我納悶地問他:「這我常做啊,可是我先生會巴我的頭。」他露出專家的神色告訴我:

「重點就是,放空的時候,嘴巴不能張開。妳應該是嘴微開,所以就被巴了。」

這、這太嚴格了吧!有誰放空呆滯的時候,嘴巴還會閉得很緊啊?

8.用雙手捧著杯子,像貓一樣小小口的喝熱飲。或是天氣太冷時喝到甜熱飲,瞬間轉換的表情。

好吧,我承認貓小小口喝水的樣子,真的很可愛(掩)。是說男生喝到燙死人的熱飲時,又是什麼樣子呢?下次我來觀察看看

9. 溫差關係,洗完澡後走出浴室時的瞬間叫跳。

這麼說的話,我覺得男生洗完澡後什麼浴巾都沒包,端妖妖走出浴室的瞬間,因為毫無設防室外會這麼冷,因而鬼吼大叫:「靠北!好冷!」其實也很可愛耶。

10. 因為天氣冷,早上會很迷糊的賴床等等。

畢竟我也算是歷經滄桑一少婦的表率,我個人認為,這應該只限剛交往時或新婚階段吧?因為我現在如果賴床,我先生就會說:「喂,妳要我叫妳起床,結果還賴床。好,那妳等著遲到好了。」

然後便無情的關上大門,上他的班去了(哭)。

萬能的天神,可不可以請祢讓我們女生,一輩子都處在新婚的階段呢?(天神表示:給我滾!)

結語

我必須懺悔一件事,我一直覺得男生似乎很直線條,對於女生,好像注重的也多半是長得正不正、或是胸部、腰、腿等性象徵。但是訪問過這幾位好男孩後,我除了很驚訝他們的觀察入微,也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有一點偏見的(戴上大圍巾遮住一半的小臉蛋跪下)(妳少騙了妳哪有小臉蛋!)。

男人並非全都是只能看到女性局部身體的阿呆,其實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女生的細節觀察,也是不少的。

有空的話,也歡迎你多和身邊的異性朋友聊一聊(當然,如果你覺得對方對異性有敵意、或是觀念上出現偏頗,那下次就不要去問他/她了,夏蟲不可語冰咩),這才是兩性之間互相理解、學會體貼和欣賞彼此的真諦啊啊啊。

下次有機會也來訪問一下女生,覺得「冬天裡男生有哪些可愛的瞬間」好了。

(謝謝提供我資料的這幾位男士:月鳥丸、阿沾、鋼鐵魔人、青小弟)

Photo Credit: Antara @ Flickr CC BY 2.0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鄭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