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霸權的水晶宮:為什麼英國有這麼多博物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晶宮已在倫敦人的視野中消失,只剩下公園與部分遺跡,但曾舉辦萬國博覽會的該地,曾經代表英國工業革命和海權的強大成果,並催生了倫敦西區一整片的「博物館區」。
你或許知道南倫敦有個水晶宮公園(Crystal Palace Park),可能還聽說有支存在感薄弱的球隊也以此為名,你隱約曉得這個莫名其妙的公園其實和世界第一個萬國博覽會有關,但你很難想像,它其實和維多利亞時期大英帝國的海外擴張與工業革命脫不了關係。
事情必須回溯至15世紀初,隨著葡萄牙積極地拓展海上霸權,大航海時代興起也讓歐洲人將目光從自身轉向了全世界。他們重新「發現」了樹影婆娑、斑斕鸚鵡、奇珍走獸、膚色黝黑的土著,並將此帶回母國展示。與此同時,大航海時代也開拓了許多貿易路線,貴族們爭相建造珍奇屋(Cabinet),無論中國精緻的瓷瓶、日本黝黑美麗的漆具或是墨西哥的閃閃發光的銀器,皆成為歐洲貴族社交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爾後,啟蒙運動開展,博物館學在17世紀興起,珍奇陳列室不單是貴族們彼此誇耀炫富的工具,幾位有見識的貴族如英國史隆爵士(Sir Hans Sloane)也將收藏遺贈給帝國,作為公眾博物館的起源。
珍奇屋從私人收藏移向公眾視野的進程,也促使了博覽會的興起。世界第一個萬國博覽會1851年在倫敦海德公園(Hyde Park)盛大展開,但為什麼是英國呢?畢竟博覽會的興起該歸功於法國。1789年法國大革命結束,王權徹底垮台,貿易與工業的產業振興成為新政府的首要之務。1797年在巴黎舉辦的產業博覽會率先成功,各地的工商團體紛紛要求加入舉辦。這時候,產業博覽會不只是勞工教育,它還肩負著宣揚國威的責任,鼓舞國民士氣並對外國嗆聲本國產品才是世界第一。博覽會旋風式席捲了整個歐洲,無論義大利、德意志、荷蘭、比利時、瑞典、俄羅斯都紛紛由政府或地方主導辦起博覽會來相互拼搏。
不幸的是,隔著一個海峽的英國,工業革命得風生水起,在蒸汽機、煤炭、鋼鐵的蓬勃興起下,日不落帝國的機械製品已成為歐洲霸主,即便有許多地區的博覽會籌辦方已開始討論是否該舉辦萬國博覽會,但在工業保護政策下仍打消念頭,因此當國際型博覽會的發展箭在弦上時,唯一能舉辦的地方就是大英帝國了。由於其他國家的產品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舉辦萬國博覽會更能夠讓他們挺起胸膛宣揚其世界第一的品質。

第一屆萬國博覽會就這樣以1851年為目標堂堂地發展了起來,其建築絕對是指標性的一點,該怎麼讓公眾在第一眼就被這個盛會吸引成為重大問題。皇家委員會公開招標,但245個提案又都被否決,他們自行提出一個磚造煉瓦建築,卻造價高昂又審美俗氣,受到輿論批評後,改採Joseph Paxton的玻璃鋼構設計。現在仿間流傳著大量軼聞,說身為溫室建築師的Joseph Paxton是看到睡蓮為發想設計出的結構,但事實上,這個建築的原型取自於植物園的溫室,其主要材料鋼鐵與玻璃,正是英國工業革命發展的象徵,因自18世紀開始,熔煉技術和製鐵業的蓬勃發展,鑄鐵逐漸被應用於鐵橋、鐵道、工廠、教堂的建造上,與此同時,玻璃也被頻繁運用於住宅中。
如此一來,沒有陰影、璀璨的水晶宮誕生了。通透而開闊的視野,展區切割兩半,一半為大英帝國的產品,另一半是世界各國的展示區,各式繚亂的物品被排列其中,大風琴、離心幫浦、鳥糞石、鬧鐘、瓦斯爐⋯⋯陽光透過玻璃灑落在物品上製造出夢幻的光澤。商品只供展示不供觸摸買賣,人們摩肩擦踵,眼神死死盯在各個物品上。6個月期間,仰賴於鐵路網的發達,400多萬人從英國各地湧入水晶宮,此外,造紙與印刷術進步使報紙大眾化。日日夜夜,大眾的目光投注在水晶宮之上,「商品拜物教的神殿」卓然而生。

展覽結束後,博覽會組織委員會宣告他們將利用萬國博覽會的利潤購買海德公園以南,如今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的土地。這個土地爾後也陸續成立了英國最具指標性的表演場館——皇家亞伯廳(Royal Albert Hall)、英國第一個工藝品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如今倫敦爸媽遛小孩聖地——科學博物館(The Science Museum)和自然史博物館(Nature History Museum)。
而水晶宮也被被控股公司買下,他們在南倫敦Sydenham Hill以海德公園的水晶宮為原型,重新建造了更為宏偉的建築。1854重新開幕時再度引起風潮,直到1936年11月底一場無名火燒毀建築前,這個場館舉辦了大型展覽、航空博覽會、馬戲團、選美比賽等大型活動,也曾在一戰時被當作皇家海軍訓練場地,並在戰後結束後成為目前落址蘭貝斯(Lambeth)的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前身。水晶宮作為維多利亞時期大英帝國的偉大象徵,更是當時倫敦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地標,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耳聞火災時,還感嘆:「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如今,水晶宮已在倫敦人的視野中消失,只剩下廣袤的公園與部分遺跡,讓人一窺水晶宮曾經的繁華。
廣場兩側矗立的人面獅身獸連結著大英帝國對世界的探勘與殖民,最受歡迎的恐龍島爬滿因找不到特殊景點只好鋌而走險的網紅們,然而這個恐龍島在建造當初,可是英國古生物研究與考古學興盛的象徵;水族館與賽車場早已從消失,只剩下義大利花園與樹藤高起的迷宮供我們回溯時人假日娛樂,至於水晶宮體育場雖然在1895至1914長期舉辦FA Cup,但其所屬足球隊水晶宮(Crystal Palace F.C.)總是在聯賽起起伏伏,近年才稍微有些起色。
最新發展:
-
為何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而不是中國(下):代議制避免政府巧取豪奪,但殖民地又是另個故事了 1年前
-
養在深閨人未識:缺乏外語版本的藝術展館網站,如何走出台灣? 2年前
-
公元前兩百年的「羅賽塔石碑」,為何成為大英博物館LGBTQ+導覽的展品? 2年前
-
「文物掠奪」背了多少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並非全都是「偷來搶來的」 3年前
-
「泰特現代藝術館」低薪風暴:賺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3年前
-
VR觀展、賣「防疫托特包」?武漢肺炎重創藝文圈,歐美日韓博物館的因應之道 3年前
-
上海榮宅:Prada集團花六年整修而成的歷史門面之磚 3年前
-
電影沒演的黑暗倫敦:持刀傷人、硫酸、電單車搶匪 4年前
-
電影沒演的黑暗倫敦:凶刀、硫酸、機車搶匪,和不配槍的英國警察 4年前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