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12年國教歷史新課綱的憂慮:逾越歷史之所以為歷史的分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整體來看,高中歷史新課綱有其立意良好之處,但也在許多書寫以及預設價值觀上,使歷史處於與教義一線之隔的危境。我們總是期待學生——未來的公民具有「批判」思考,歷來課綱也多把培養「批判」精神作為各科共同的教學目標。於是,我們社會從不缺乏站在自己這邊、以自己為對他人為錯的撻伐之聲。
文:林慈淑(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教學學會理事長)
歷經多年波折和醞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終於在2018年10月由教育部拍板公布了。課綱擬定茲事體大,研修小組辛苦費心,不在話下。但從關切歷史教學的角度來說,大家仍應多與新「歷史課綱」良性對話,這種論辯互動為的不只是現在,還有未來,相信這才能使歷史教育不斷往前邁進。
我曾在不同場合提到,這次新的歷史課綱有個亮點,也是我認為最具里程碑意義的籌劃,那就是將「探究與實作」這個元素納入了課程中。我相信此一規範會改變歷史教學現況,無論影響是大是小,中學歷史教學的前景必然會有不同。
但是,在欣喜於歷史課綱加入了新的精神、促使教師有機會稍稍擺脫習慣的「傳授灌輸」並帶領學生朝向探究之餘,也對其中若干規劃頗感憂心,我看到了教科書編輯、教師教歷史、學生學歷史可能面對的困難與限制。
國中通史——編年架構、教學景況更嚴酷
國中歷史課程沿襲以往,三個年級的歷史都是採行自古至今的通史架構,從台灣通史、到中國通史、再到九年級世界通史。或有人認為,國中部分改變不大,倒是好事;反正長期以來編年取向下,教師必須時時趕進度的問題早已見怪不怪。但麻煩的是,這次課綱社會科教學時數都縮減了,國中必修歷史比過去少了1-2個學分,亦即三個年級每星期只有一節45分鐘的課程。時間的壓縮,可以想見歷史教師教學壓力更甚於以往。而為了要上完三個領域自古至今的通史,教師「追趕跑跳」式的教學只會更為嚴重。
另一方面,時數減了,通史編年內容理應裁切減少,況教科書又有字數限制,這些條件下編寫成的課本敘述恐怕比以往更加稀釋和簡化,其結果是,教科書會變得更無趣單調,任何史事現象只能兩三行草草帶過,還真比不上「維基百科」。(現已如此,未來會否更為嚴重?)至於國中生能不能因為學過這些通史,而具備三個領域的歷史知識基礎,好為高中專題課程做準備?若對照上述從教科書到教與學遠較過去嚴峻的情況,這恐怕是理想甚於實際的期待。
高中主題多又難、易流於簡化空洞
此次改變最大的是高中部分。和前一輪課綱很不一樣,高中課程採用專題設計、主題方式呈現。台灣史、中國與東亞、世界史三個領域,各有三個範疇及相關主題。這個規劃想必出自一個重要的構思:解決長期以來國高中歷史教學為人詬病的「重複」學習問題。確實,多年來這兩個學習階段無論那個領域都採用通史架構,導致學生在國中學完一輪歷史後到高中再學一次,差別只在前後所學內容多少而已。新課綱把通史留予國中,高中改走主題學習路線,這不能不說用心良苦。另一方面,高中捨棄通史編年型式,以主題編排課程,或基於此一理想:使教學更為聚焦、深入探討,避免如編年流程瑣細無所不包,散漫沒有重心。
主題式課程設計常見兩種型態,一是以時間為軸、針對某個專題在長時段中的流變。這種專題「發展史」,旨在讓學生掌握一些現象的演進,學習認識變遷與延續的痕跡。第二種型態是在特定時空下選擇若干問題深度探索,著重人、事在短時限內的發展變化,學生可藉以瞭解原因和影響涉及的多重複雜因素。的確,縱長和深度探索兩種主題設計都見於新的高中課綱,甚至可說,這兩種課程型態譜成了此次改革的主調。如台灣史和中國與東亞領域的「移民」、「人群移動與交流」屬於發展史,世界史的「文藝復興」、「冷戰期間的政治局勢」是深度探索。然而,這兩類課程儘管是針對編年通史之弊,卻也有需要慎行之處。
試看英國自1970年代以來歷史教育改革運動,同樣是捨棄編年史綱、改採專題發展史如交通史、醫學史、戰爭史,以及深度探索如中世紀的城堡、文藝復興等。但多年的實驗教學,以及1990年代後隨國定課程而普遍施行於中學歷史課程後,引發許多問題與討論。原因出在這兩種課程架構最需要的是充分的教學時間。英國歷史教研者指出,發展史的主題課程,若課時不足,無法呈現變遷的複雜背景,或展示促成變遷的歷史脈絡,一樣會產生「去繁從簡」的困境;如果發展史只是將某個專題孤立而論,仍會步上編年史的後塵:不過就是一些依時間排列的事實、乾枯無意義的組合而已。至於深度探索課題,更需搭配足夠時程,學生始能領會歷史的錯綜曲折。因此,若設計不當、時間不足,可能導致空有主題設計之名,而無歷史探索之實。
回頭看看十二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程。課綱內三個領域編排形式都同,依次展示:主題-項目-條目-說明。嚴格來說,如台灣史的「多元族群社會的形成」、「經濟與文化的多樣性」,中國與東亞的「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與交流」等「主題」,更該說是「範疇」或者「主軸」。真正展現「主題」意義的是其下各「條目」,如「戰後來台的移民」、「傳統政治權威的類型」、「明清時期東亞人群移動與特色」、「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那麼究竟新課綱為各領域每個學期規劃多少主題?扣除導論,三個領域的條目/主題各是:台灣史15、中國與東亞14、台灣與世界16。一個學期多達十餘個條目/主題,教學時間又是多少?課綱建議每學期各領域、條目課數共是30節,所以每個條目/主題平均只有兩節、100分鐘。未來教學之緊縮和難處,已可預見。何況各個條目涵蓋面廣、時間縱長,如台灣史「多元的信仰與祭祀活動」條目,課綱說明:「多元信仰包括佛教、道教、民間宗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及原、漢的信仰改宗及其與自身傳統文化的可能衝突。」這顯然是「台灣宗教發展史」,學生必須面面俱到地瞭解多個宗教在台傳布以及引發的文化衝突。範圍之大,只有100分鐘的學習時間。
Tags:
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將於10/20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即刻報名掌握最新技術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即將在今年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邀請各方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一起線下相見,掌握技術趨勢!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生成式AI技術已邁入產業應用階段,雲端服務、運算晶片等相關產業也紛紛迎來噴發式的成長。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AI帶動伺服器與晶片的硬體需求成長,下半年AI運算風潮將持續滲透至雲端、電商、製造等專業領域;也就是說,跨領域的AI技術開發與雲端應用,亦是未來各大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面對不斷創新、變動的AI技術,開發者該如何掌握趨勢呢?別擔心,AWS即將於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就是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們了解技術趨勢的絕佳機會。
AWS Dev Day七大焦點主題,多技能高效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今年度開發者大會聚焦各大產業的熱門議題,期待帶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WS的全新服務如何幫助開發者提升生產力、克服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挑戰。本次活動共包含超過15場以上的議程,內容依技術性質分為「AI雲端技術與產業策略」、「開發者體驗最佳化」與「驅動雲端效能革新」三大類別,並以多軌分場的方式針對以下七大主題深入探討,每位開發者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深入了解:
- 生成式 AI
- 現代化應用開發
- 開發者專案管理
- 開發維運一體化
- 雲端安全與韌性
- 雲端設計原則及架構最佳實務
- 資料庫進階應用

為了保證議程內容扎實、拳拳到肉,AWS邀請各方產業大咖擔任議程講師,包括AWS內部的資深技術講師、企業資深開發者、產業高級主管等重量級人物,深度解說熱騰騰的產業趨勢走向、AWS的服務精華與資深開發者的第一手實戰經驗,邀請與會者站在產業典範轉移的前緣,成為新一代的多技能高效開發者。
AWS Dev Day帶您掌握現代開發趨勢!參與就送多項精美好禮
一年一度專屬於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怎能錯過?不只能在現場與眾多技術同好互動交流,還能接觸知名企業的第一手轉型及開發經驗,甚至現場還配有 AWS 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與會者最即時的服務諮詢。相信不論是尋求突破、創新的執行長、技術長、技術主管,還是期待自我賦能、增廣見聞的解決方案架構師、工程師等開發者,都能在各式議程中找到經驗參考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只要報名並出席活動,還有機會帶走防風傘、毛氈收納包等活動好禮!有得學、有得拿,不要猶豫了,立即點此報名吧!

AWS Dev Day Taiwan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0日(五) 10:00-16: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報名方式:免費參與,立即點此報名
注意事項: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