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國外研究大放異彩的中醫針灸療法

在國外研究大放異彩的中醫針灸療法
Photo Credit: Official U.S. Navy Page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Official U.S. Navy Page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Official U.S. Navy Page CC BY 2.0

古醫諺云「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灸發源的歷史極早,在《黃帝內經・靈樞》中已經有詳細的紀載。至清代《醫宗金鑑》的《針灸科學》、《針灸大成》乃至於民國黃維三大師的《針灸科學》,皆是耳熟能詳的針灸代表著作。

清初,由於避免所謂的侵入性療法,在當時也曾經重藥理而輕針灸,以致於針灸的研究一度遲滯。然而,針灸的速效以及在止痛麻醉方面的驚人成果,使外國人大感不可思議;加上「十二經脈理論」這個非常具有系統化的中醫學術與上古中醫的神祕感,深深的吸引外國人。因此,針灸研究在外國可說是大放異彩。

在針灸治療疼痛的研究上,林昭庚教授於國際著名期刊《Pain》上(延伸閱讀1)曾經發表相關論文,值得大家多所探究。除此之外,我想要介紹一些較為新鮮、特殊的針灸書籍(延伸閱讀2),供大家作爲參考!

1. 陸瘦燕《針灸腧穴圖譜》

陸瘦燕與其夫人朱汝功在臨床針灸、教學和針刺手法的研究中有諸多特色,其著作頗豐,值得多加參考!

2. 董氏奇穴針灸學

董氏奇穴針灸法,乃為針灸一代名醫董景昌先生所提倡,楊維傑醫師的著作(楊維傑-董氏奇穴論壇)。相傳董景昌醫師的倒馬針(也就是三針連插)與經外奇穴的應用頗具特色,若讀者有興趣,也可多參考楊維傑醫師以及董氏奇穴相關著作。

3. 周楣聲的《灸繩》與《金針梅花詩抄》

近代醫家周楣聲以灸法獨步全球,其代表著作《灸繩》(台灣繁體版為《灸療寶鑑》),記錄了以灸法治療難治之免疫疾病與外感染症;而《金針梅花詩抄》則紀錄許多特殊針法。

一般而言,針灸針乃以不銹鋼針材為主,罕用到「金針」或是「銀針」。金針的傳導效果好,止痛效果佳;然而,「金」本身過於柔軟,故通常以「銀針」代替。

若讀者喜好繁體中文版,則可查詢啟業書局合編之《周楣聲全集》套書。

4. 郝道猛教授的灸療科學化研究

灸療法治療癌症,如在淺層部份的乳癌,或是較為深層的肝癌,皆有臨床醫師或是研究學者討論過相關議題。由於使用「艾灸」的方式,其熱傳效果佳,可將熱與藥力透入較深層的肌肉與組織中,達到類似放療的效果(當然,西醫放療的設備與精密的計算則會深入許多)。

清華大學郝道猛教授針對這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其著作收納於《郝道猛教授論文集》中,若讀者有興趣,可至圖書館借閱。

5. 單桂敏的《極簡艾灸治百病》

單桂敏老師的著作頗豐,近年來在網路與部落格的點閱率極高,為「39健康網」的部落格人氣版主。單桂敏老師的《極簡艾灸治百病》,內容深入淺出,從最基本的灸療法到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以及慢性病都有,可說是一本極佳的參考書。

當然,歷代名醫家的針灸論著十分豐富且多元,若想要從一本書籍入門,可以考慮直接從《黃帝內經・靈樞》著手,比較直接了當。當然,若讀者朋友覺得針灸學過深,則可考慮由《針灸基本功》一書入門(延伸閱讀3),記誦人體十二經脈穴位與循行,應該是不錯的方法。

針灸入門較迅速,然而,人體十二經脈穴位與循行的緣由,可說是千古不解之謎。雖然當今科學發達,然而要解釋其原因,仍然是十分不容易的。從血液循環、良導絡、或是通氣感傳,都有許多學者討論與研究。

由於針灸較為速效,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論文發表上所佔的比重頗高,是許多當今科研人士的研究重心所在,十分期待讀者朋友的加入與支持!

延伸閱讀

  1. Lin JG, Lo MW, Wen YR, Hsieh CL, Tsai SK, Sun WZ. The effect of high and low 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in pain after lower abdominal surgery. Pain 2002; 99(3): 509-14.
  2. 陸瘦燕、朱汝功,《針灸腧穴圖譜》,臺北:文光圖書,1993年。
    周楣聲,《灸療寶鑑》,臺北:知音出版社,2005年。
    單桂敏,《極簡艾灸治百病》,臺北:源樺出版社,2012年。
  3. 謝錫亮、關玲,《針灸基本功》,大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