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表】菸界的都市傳說:加熱菸能幫助戒菸?水菸能過濾尼古丁?

【圖表】菸界的都市傳說:加熱菸能幫助戒菸?水菸能過濾尼古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除了一般傳統香菸適用於《菸酒管理法》和《菸害防制法》之外,電子煙和加熱菸都屬於「違法產品」。水菸的菸草則屬於《菸酒管理法》中的其他菸品,一樣要課稅。

文:羊正鈺|圖表設計:游承穎

台灣每年約有2萬4000名吸菸者死於吸菸及近2600名非吸菸者死於二手菸害,平均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菸害防制,一直是國內的管制重點,不過隨著電子煙、加熱菸的推陳出新,似乎永遠「防不勝防」?

而根據國健署統計,從1997到2009年《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實施後,台灣在大部分室內場所禁菸,菸品容器得印製警示圖文,同時推動菸捐等措施,成年人吸菸率由2008年的21.9%降到2017年的14.5%。

青少年吸菸卻有不同的趨勢,國、高中學生的「電子煙吸食率」由2014年的2.0%與2.1%,竄升至2016年3.7%與4.8%,增加近一倍,明顯呈現隨年級愈高而增加的趨勢。其中,吸電子煙的青少年,成年後多數都會抽菸,推估台灣約有5.2萬青少年正使用電子煙,但現行尚無法規可管。

尤其是很多人依然有「電子煙不是菸」、「加熱菸可以幫助戒菸」、「水菸會過濾掉尼古丁」等迷思,就讓《關鍵評論網》幫你一次搞清楚:

傳統香菸(Cigarette)

  • 內含物:菸草+助燃劑+不同添加劑
  • 產生煙的方式:燃燒菸草產生
ff-香菸

菸草烤乾後切絲,然後以紙捲成圓柱形條狀。吸食時把其中一端點燃,然後在另一端用口吸入其不完全燃燒而產生的菸霧,而其燃燒後產生尼古丁、焦油、亞硝胺、砷、甲醛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有250種已知有害物質以及70多種已知致癌物質,菸草中的醣類在不完全燃燒後也會生成焦油,焦油也含有大量致癌物質。

香菸跟「雪茄」的主要分別在於香菸體積較小,菸草經過煉製和切碎。而雪茄的菸草量更高,燃燒後產生更多的焦油、一氧化碳及含氮物質。其中,一包紙菸約含20毫克尼古丁,大支雪茄的尼古丁可達444毫克。

此外,吸菸所產生的二手菸霧亦為一級致癌物,殘留在牆壁、家具、衣服上的「三手菸」也含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二手菸,亦稱非自願性吸菸,是一種被動吸菸(Passive smoking)。三手菸(Third-hand smoke)則是指吸菸後殘留在物體表面和灰塵中的菸霧污染物,可能附著於頭髮、地毯、窗簾、衣服、食物、傢俱等表面,即使菸味散去,這些肉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依舊會存在環境之中。

電子煙(Electronic cigarette)、電子霧化器(VAPE)

  • 內含物:電子液體(E-liquid),俗稱煙油,內含丙二醇(PG)、植物甘油(VG),調味香料或尼古丁,不同煙油會有不同成份,市面上有8000種不同口味。
  • 產生煙的方式:加熱電子液體
ff-電子菸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定義,電子煙為一種不燃燒或不含菸草成分的產品,其使用原理是以可充電鋰聚合物電池供電驅動霧化器,透過加熱電子液體(不需燃燒),將尼古丁、丙二醇和其它化學品與重金屬等所組成的化學混合物進行汽化,產生「蒸氣」,以供使用者吸入的產品,因為口味多變,造型和功能酷炫,近年來在全球青少年間頗受歡迎。

相比菸草燃燒後釋放出的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電子煙的煙油成分是「比較」健康的。不過,蒸氣霧中含有高濃度丙二醇、甲醛、乙醛及鎘等重金屬等有毒化學物,也可能成為甲基安非他命或大麻等違禁藥物的載具。而一支拋棄式電子煙約可含24毫克尼古丁。

加熱菸、加熱不燃燒菸(Heat-Not-Burn)

  • 內含物:菸草+調味的添加劑
  • 產生煙的方式:加熱但不是燃燒菸草產生
ff-加熱菸

加熱菸主要由菸草柱、支撐器、充電器三部分所組成,原理是將含有經加工處理之菸草的菸草柱,放入支撐器中加熱至一定溫度後,讓使用者吸入加熱後釋放的氣霧並吐出,可說是介於「香菸」與「電子煙」之間的產品,因其不算燃燒又有菸草,故不被歸類為「電子煙」。

加熱菸全球最大菸商菲利普莫里斯的「iQOS」就宣稱,其電子加熱技術將菸草棒內的菸草加熱至不高於350°C,使菸草能釋放含尼古丁的氣霧(Aerosol)不同於香菸點燃後高達700°C以上產生的菸霧(Smoke),平均減少了90~95%原有的有害或可能有害物質,主要為由80%以上的水和尼古丁組成。

不過,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加熱式菸品在一般使用的加熱過程中,於90°C左右就會釋出急毒性與高毒性物質:甲醛氰醇,在低濃度下即具有高毒性。

只要有尼古丁,就都會「成癮」

不論是使用菸草的傳統香菸、加熱菸或使用有尼古丁菸油的電子煙,都含有俗稱「菸鹼」的尼古丁(Nicotine),因此都「不會」有戒菸的效果。

尼古丁本身是自然存在於菸草中的物質,也存在於某些植物(例如茄科),人體吸入尼古丁後將透過肺部進入到血液中,約於10~20秒內可到達腦部,在一些化學作用下將影響大腦的「快樂中樞」,也是一種興奮劑,同時也會讓身體產生「成癮性」。

此外,雖然加熱菸和電子煙都屬於「非燃燒式菸品」,在二手、三手菸的確比傳統香菸降低不少有害物質。不過,瑞士伯爾尼大學初級衛生保健研究院的一項研究仍指出,加熱非燃燒菸草製品同樣含有捲菸中常見的尼古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一氧化碳及致癌物多環芳香烴(簡稱PAH或PAHs)等,因此也非完全無害。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就強調,沒有任何菸品是安全的,電子煙、薄荷菸、無菸菸品、雪茄菸、水菸等,都含有有害的化學物質、一樣對身體造成危害。

許多年輕朋友喜好「嚐鮮」的水菸(hookah),所產生的煙霧在通過水後仍含有大量有毒化合物,包括焦油、一氧化碳、重金屬及致癌物。WHO的研究顯示,水菸對身體的損害不亞於香菸,不只是尼古丁含量略高,水菸使用者在吸入煙霧的深度大且每次吸菸的時間長,因此吸入的有毒化合物份量也遠比吸香菸者更多。

ff-比較表格

法規上,除了一般傳統香菸適用於《菸酒管理法》和《菸害防制法》之外,因國情不同,台灣的電子煙屬於「違法產品」,加熱菸則是有違法之虞。水菸的菸草則屬於《菸酒管理法》中的「其他菸品」,一樣要課稅。

台灣目前禁止「電子煙」產品上市,衛福部認為電子煙的煙油成分以人工添加尼古丁或其他化學物品,非《菸害防制法》第2條第1款「全部或部分以菸草或其代用品為原料加工之製品」,故不受該法規範,而將含「尼古丁」成分煙油的產品列入藥品管理。

而未依《藥事法》規定,向衛福部申請查驗登記取得藥品許可證而製造、輸入者,即屬於《藥事法》第20條之偽藥、或同法第22條第1項第2款之禁藥;另依同法第82條第83條規定,製造或輸入偽藥或禁藥者,最高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販賣者最高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

關於「加熱菸」的部分,雖然2018年曾有立委欲修法開放。不過至今仍未開放,衛福部也指出,攜帶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入境都是不合法的,經查獲一律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