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聲音的奇妙旅程》:太空電影的寂靜,其實是幾條「空白」音軌

《聲音的奇妙旅程》:太空電影的寂靜,其實是幾條「空白」音軌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回音室的安靜之所以令人訝異,在於它同時呈現兩種罕有的感覺:非但沒有外在的聲音,還會讓你的感官失衡。參觀者的眼睛顯然看到了一個房間,但怎麼聽都不像是個房間。

外太空也許沒有任何可聽見的聲音,但其他行星並非如此,而且科學家在惠更斯號探測器(Huygens probe)之類的太空船上安裝了麥克風,到土星的第六號衛星泰坦(Titan)錄音。行星或衛星只要有大氣層(附著在星球上的氣體)就有聲音。麥克風的優點是輕巧、不需要多少電力,而且可以聽到攝影機錄不到的聲音。別忘了,惠更斯號探測器穿越大氣層降落泰坦時錄到的音訊,聽起來並沒有超然世外的感覺。我倒覺得很像是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風從打開的車窗邊猛烈吹過的感覺。不過,想到錄音的地點離地球將近十億哩之遙這種世俗的聲音反而感覺刺激多了。

相關書摘 ▶《聲音的奇妙旅程》:岩石木琴音調美妙,比優質的古鋼琴更加成熟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聲音的奇妙旅程》,馬可孛羅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崔弗・考克斯(Trevor Cox)
譯者:楊惠君

  • 在廣場、音樂廳,聽得清楚表演有那麼簡單嗎?
  • 為什麼你家浴室把你的聲音反彈回來,會讓你想唱歌?
  • 教堂如何運用活的房間原理,讓人更敬畏神?
  • 馬雅人的金字塔為什麼會發出鳥鳴聲?
  • 製造商又是如何透過操弄顧客聽到的聲音,提升客戶滿意度?

崔弗・考克斯,一位聲音的收集者。

身為英國聲學工程學教授,曾任聲學研究所所長的考克斯,對聲音特別有興趣,他感嘆視覺的主導地位,導致聽覺弱勢,於是,開啟了他的尋聲之旅。

在莫哈維沙漠,他發現鳴唱的沙丘。在曼徹斯特聽了「唯一能在彈奏後喝掉的樂器」。在加州,他把車開過一條會演奏〈威廉・泰爾序曲〉 的音樂馬路。在全球各地的大教堂裡,他找到了聲學效果如何改變了教會的歷史的奧祕。而馬雅人的金字塔為什麼會發出鳥鳴聲?在追尋聲音的旅途中,他曾有過全然的安靜體驗。

考克斯從物理學、音樂、考古學、神經科學、生物學等面向切入,替我們找出聽聲音的門道。他說明了人為的噪音又是如何逼迫動物改變鳴叫聲?現代人,又是如何被製造商所操控的聲音所擺布?想要改善都市噪音怎麼做?加入自然的聲音就可以了。作者也呼籲,文化遺產組織必須了解聲音的重要性,光靠文字和照片來記載遺址是不夠的,還得靠聲音助上一臂之力。

在視覺主宰的世界裡,《聲音的奇妙旅程》鼓勵我們成為更好的聆聽者,張開我們的耳朵,聆聽周遭美妙的雜音,學習透過聲音漫步和清耳朵,我們就可以著手建立一個更好聽的世界。

聲音的奇妙旅程
Photo Credit: 馬可孛羅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