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學與大師》:張煜全「垂床聽政」卻黯然下台,清華校長權威蕩然無存

《大學與大師》:張煜全「垂床聽政」卻黯然下台,清華校長權威蕩然無存
Photo Credit:Unknown@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張氏出任清華校長的時機與他的思想、作派發生了衝突,或者說他對新的歷史轉機,與新的時代變化沒有作好充分準備。這個歷史轉機就是一九一九年爆發、著名的「五四」運動。

文:岳南

來是空言去絕蹤
流水的校長

當年聘請梅貽琦來清華任教的周詒春黯然離校,趙國材代理校長。趙氏係聖約翰出身,師從顏惠慶且與周詒春屬同期歸國留學生,因而被外交部親日派視為顏、周的朋黨。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剷除顏、周羽翼,讓趙國材離開清華,只是時間問題。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北洋政府外交部任命張煜全為清華學校校長,未到差之前,仍由趙國材暫行代理。同年七月一日,張氏到校就職視事,趙國材的副校長一職被免除並調離清華另行安置。藉此機會,外交部把清華副校長的職位一併革除,不僅斷了趙國材的退路,也堵住了聖約翰派與社會輿論的口實。後來,清華除王文顯短暫由代理校長轉為副校長,復被取消外,清華正式確定為——校長與教務長、祕書長、總務長、訓導長等層級管理機制,直到中共建政並接管清華幾年後的二十世紀五○年代初,副校長的層管機制才再度在清華園復活。

張煜全,乃廣東南海人,一八七九年生,比顏惠慶小兩歲,比周詒春大四歲,與趙國材同齡。從張氏的學歷與經歷看,亦非等閒之輩。早年畢業於福州英華書院,香港皇后書院(Queen's College)、天津北洋大學堂。一八九八至一八九九年於東京帝國大學肄業。一九○三至一九○四年就讀美國加州大學與耶魯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歸國後,一度隨清廷「五大臣」載澤等人出洋考察憲政。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一九○六年十月),赴北京參加學部第二屆歸國遊學畢業生考試,與同時參考的顏惠慶兄弟等九人被賜進士出身,只是顏惠慶名列第二,張煜全名列倒數第二。其後,張氏挾東西洋「海歸」兼清廷皇帝親賜「進士出身」之聲望,做過上海、河北、山東、河南等四省教育督察。一九○八年改任駐日使館二等祕書,一九一○年(宣統二年)轉任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北京交大前身)所長。辛亥革命後的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出任北洋政府總統府祕書、外交部參事,繼之任江蘇、安徽二省交涉使與蕪湖海關監督。一九一六年,張氏轉為外交部祕書,直至成為清華學校校長,時年四十歲。

《大學與大師(上冊)》內文附圖-P_183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張煜全

按常規,剛滿四十歲的張煜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是一位中西兼通、對世界大局有所認識和把握的優秀人才。但此公恰恰相反,其身體孱弱不堪,常年多病,「到校後,始終過藥瓶生涯」,致使學生認為他只是來學校治病護理、修身養性,根本就「不願當校長」。事實上,張氏因身體三天兩頭鬧不愉快的關係,對校務難以顧及,很少與教員、學生見面,師生多只聞其人,不見其形,並對此「深懷不滿」。當時在校的一九二一級學生聞一多曾畫了一幅漫畫,諷刺這位多病而不理校務的校長是「垂床聽政」。

所謂「垂床聽政」諷刺畫,只是學生不滿的一個表面,更重要的是,張氏出任清華校長的時機與他的思想、作派發生了衝突,或者說他對新的歷史轉機,與新的時代變化沒有作好充分準備。這個歷史轉機就是一九一九年爆發、著名的「五四」運動。運動的發源地雖是北京大學,卻引領了全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新風潮、新思想,以及新文化的萌發和興起,被稱為「二十世紀黑暗中國的第一聲驚雷」(謝冕語)。

按照《清華大學校史稿》的說法:「五四」運動之後,在「民主與科學」新思潮影響下,清華學生對校方那一套嚴格的管束日益不滿,要求實行校內民主與自治。一九一九年十月,清華學生首次起來反對齋務長無故開除學生。十二月,在「五四」運動中產生的「清華學生代表團」正式改組為清華學生會。過去,校方只允許級會(由校中同級學生所組織,議決班級共同事務的集會)一類的組織,而不允許有全校性的學生會,此一舉動自是令張校長大為不滿兼不快。十二月二十三日,學生會成立大會在清華召開,校長張煜全不顧身體一搖四晃,毅然抱病上場,並暗中派出巡警加以干涉。此事引起學生公憤,立即宣布罷課抗議,最後終於迫使張煜全辭職。

《清華大學校史稿》所說「反對齋務長無故開除學生」之齋務長,姓甚名誰語焉不詳,傳世文獻與校友回憶亦無詳細說明。「無故」而被「開除」,倒也透出蹊蹺,或是雙方誤會,導致悲劇發生亦未可知,唯梁實秋在回憶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同學把另一位同學打傷,揪下了一大撮頭髮,當然是開除處分,這位被開除的同學不服氣,跑到海甸喝了一瓶蓮花白,回來闖進大家正在午膳的飯廳,把齋務主任(外號X鬍子)一拳打在地下,結果是由校警把他抓住送出校去。」對這一事件,梁實秋認為是「絕無僅有的一次犯上作亂的精采表演。」梁氏記載與《校史稿》所述人物似不吻合,但此事確是發生在「五四」運動之後。無論如何,這個學生也是醉了,一拳打過去,倒下的不只是威風八面的齋務長X鬍子(李姓),而校方歷年所建立之權威也隨之喪失。兩個月後,張煜全校長為干涉學生開會,遭到學生強烈抵制並被全體學生宣言否認,從而激起更大的風潮似已註定。

關於「開會風潮」,清華老學生回憶中多有記述,但從梁實秋的回憶看,在細節上與《清華大學校史稿》記述有些不同。梁說:「五四的學生運動,清華轟轟烈烈的參加了。記得我們的學生領袖是陳長桐,他是天生的領導人才,有令人傾服的氣質,我非常敬仰他。……學生會的活動引發好幾次風潮,不一定是學生好亂成性,學校方面處理的方法也欠技巧。有一晚全體學生在高等科食堂討論罷課問題,突然電燈被熄滅了,這不能阻止學生繼續開會,學生點起了無數支蠟燭,正群情激憤中,突然間有小鑼會(海甸民間自衛組織)數人打著燈籠前來鎮壓,據說是校方報案邀請而來,於是群情大譁,罷課、遊行、驅逐校長,遂一發而不可收拾。」無論是校方調動「巡警」,還是梁氏所言的「小鑼會」,這一鎮壓的後果是引爆了更大規模的反抗怒潮,不斷的遊行、罷課,弄得校政與課業幾乎無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