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出缺各界競逐,成為政客弄權的「肥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清華任教的歷史系教授蔣廷黻,晚年曾精闢地提到:「雖然清華不想受政治干擾,但政客們則不願清華置身事外。當時一般人似乎有一種想法,認為欲想控制政治就必須先控制教育。有些人甚至認為老師和統治者應該是一個人才對。」
文:岳南
逐鹿清華園
羅家倫橫空出世
大學院與外交部在接收清華問題上各不相讓,雙方不惜撕破臉皮,公然叫陣起來。原北大校長蔡元培此時出任南京政府大學院院長,重權在握,在各種嘈雜聲音中,傳出清華將為「舊日北京大學一派人當權,則為毫不容疑之事」的消息。清華校內傳聞四起,教職員連同學生在局勢突變中又擾攘、騷動起來。
七月十六日,梅貽琦以清華代理校長身分召集評議會,就自己受命緣由以及清華前途等發表談話,同時以答學生記者問的形式公布於眾。梅說:
上月接大學院蔡院長、外交部王部長會同電命,託余以教務長名義,暫維現狀。余恐係政府不承認北京政府以余日宣先生為代理校長之任命,故余勉為其難。後董事會開會,以經費無著,電外部轉美使撥款,無覆。由此更足證明政府不承認舊有機關。唐外次長來平,余曾往見,彼於實情,想不甚熟悉。惟款則已允撥給。大學院接收委員高魯,本擬來校,但中途因聞外部將接收本校,遂未來,由衛聚賢君代來。
余曾云已受大學院、外交部兩方命令,委託維持校務,如二方商妥,方可交待。外部接收委員七人,內推三人負責接收清華諸事,本定來校,仍然未至。余曾建議,學校非其他機關可比,不能封鎖停頓,請不必接收。本月十五日,接外部接收委員來函,言接收委員執行董事會授權,明日(十七日)來校外部委員,只察看而已,並非接收。
梅教務長報告後,會上當即有評議員發問。
問:如單方接管,當採取如何態度?
答:徵求雙方同意,方可移交。
問:一切校事,能否全照舊執行?
答:已有規定者照辦,新的建議緩辦。
問:教務長對於評議會議決案、宣言等之態度如何?
答:大體贊成。唯事實上恐有外交困難,或折衷辦理,如改組董事會等。
七月十七日,外交部北平接收委員會派張歆海等八人,威風凜凜地進駐清華「查帳」,以示「接管」。(南按:六月二十日,蔣介石主持國民黨政治會議,決定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北京市為北平市)。大學院聞訊,於七月十八日急電駐平接收大員高魯、齊宗頤、衛聚賢等三人速赴清華「視察」,並設法「接收」清華。同時,雙方設法尋找更大的勢力或靠山,以擊敗對方,把清華這塊「肥肉」吞入自己肚中。面對各派勢力相互傾軋、搶奪的混亂局面,清華學生會通過一項決議:「在管轄問題未解決以前,任何人不得接收清華……」梅貽琦專門主持教授會與評議會,表示贊同這個決議,並為清華的前途,不惜抵抗各種對學校不利的政治勢力進入。
在清華師生共同努力以及國民政府各方勢力調處、平衡下,終使大學院與外交部達成暫時共同管轄清華的協議,並決定:
- 將清華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按照美國文理科大學辦理,並初步添設研究院。
- 由大學院會同外交部,合派董事九人,組成新的董事會,掌握清華大學。
- 原清華學校暨留美學務基金保管委員會,改由大學院院長、外交部部長和美國公使三人組成。
儘管這個協議又回歸到清華學堂時代,由外交、學部兼美使節共管的陳舊局面,但畢竟使爭鬧不休的大學院、外交部與清華學校三方,皆從爭鬥與捆綁的困境中暫時掙脫,亦不失為權宜之計。主事者與清華師生皆長吁一口氣的同時,遂把興趣集中到覬覦、爭奪清華校長這個「肥缺」的懸念中來。
早在張作霖於皇姑屯被炸死、北伐軍即將克復北京的六月四日,衛聚賢作為大學院派往北京接收的職員之一,敏銳地看到了清華校長「肥缺」之機,遂立即給胡適發快信一封,以示勸進,信曰:
適之先生:
前函敬呈,未奉手示。北京確下,第三集團已入駐北京。清華校長問題因之發生,生日昨與外交部某友人談清華校長問題,他說外交部方面欲委查良釗(現河南教育廳長,前北京師大校長),生略露先生長清適宜,他說先生向與西北軍(馮)不接頭,並云如先生與查良釗認識,或可辦到,關於此節,請先生給查氏通信致候為宜。
今見錢端升先生,他說清華校長還無人提及討論過,不過一位姓郭的(前東南大學校長)他願去,還未討論。生云將來由何處委,他說由大學院委,不由外交部委(此事恐怕生出糾紛)。生問他究主張何人長清,他無表示,生推他,他說他不幹。生說先生去也適宜,他說恐先生不去,如果去時,是很適宜。並聞蔡院長不日到北京去,此事應速進行。……
衛聚賢乃清華國學研究院一九二七級畢業生,曾跟隨王國維習中國上古史,又受李濟考古學影響,畢業後與友人在太原合辦私立興賢大學,任副學監。後由鄉人、馮玉祥連襟薛篤弼介紹赴南京任大學院科員,專事審查歷史教科書,繼又兼任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長,期間曾參與主持發掘南京新石器文化與明故宮遺址等。衛氏和胡適交往緣起與經過不詳,但一個清華國學院畢業生,對北大教授胡適自稱為「生」,且在歷史縫隙中適時對胡以信函勸進,請其入主清華園,而不是請梅貽琦、趙元任等與之有關的人物出掌清華,可見胡氏勢力之大、掌控社會資源範圍之廣,無怪乎吳宓幾次為風聞胡適欲打入清華地盤而大動肝火。
就胡適方面言之,接信作何反應不得而知,但從信中描述的錢端升之冷淡,以及衛信的「模糊」與「游移」可揣測,胡適很可能像當年對待錢端升氏「勸進」一樣,並未放在心上。此一插曲可視作衛氏之類學界晚輩,像吳宓諷刺的清華國學院學生吳其昌等輩,向暴得大名的前輩胡適獻殷勤、套近乎,妄圖挾胡適以自重,甚而自炫的一個投機的小伎倆而已。
胡適這邊沒有特別表示,或有所表示然不為外界所知,但競爭清華校長這一「肥缺」者,卻勢於飛蝗,騰空走地,從四面八方向清華園撲來,據吳宓日記載:一九二八年七月十日,「下午陳寅恪來,知已訂婚唐氏。又悉(一)校長一席大約必係凌冰氏。(二)羅家倫來校有所活動云。」七月十五日,「十二時,至南院趙元任宅,赴陳寅恪招訂婚喜筵。座中遇羅家倫。」七月十六日,「赴評議會,……又悉各方薦任清華校長者,有三十餘人之多云。」七月十八日,「聞唐悅良已以(一)凌冰(二)張歆海(三)羅家倫推薦於外交部長,備選為清華校長。而以羅為最有希望云。」
七月十九日,「十一時半,赴趙元任宅。是日正午在趙宅與諸君公宴錢端升、張耘夫婦、金岳霖、Lilian Taylor等,共二、三桌。此會為趙元任夫人發起,擬糾眾擁戴趙元任為校長,而由羅家倫暗中主持一切。但是日亦卒未提起,但聞錢、張二君述南京大學院、外交部對於清華之態度而已。」
七月二十七日,吳宓心情忐忑不安,決定離清華南遊,日記載:「待梅貽琦直至10–11始得見。梅囑到寧有消息即函電報告,並以(一)組織新董事會,(二)防李石曾派之浸入為維持清華之大政方針。」八月六日,「今日所見情形,大率南京甚亂,政治固紛紜擾攘,教育亦然。中央大學尤為複雜。錫予可留,樓光來已辭院長,而繆鳳林在所必去。」
清華校長空缺,竟一時引來三十餘位要角名流薦舉和爭奪者,其「肥」可見。而此時的中央大學,亦在紛亂中為爭奪校長這把椅子鬧得不可開交。這個局面的發生,是每一次改朝換代之必然結果。就清華與中央大學等高校而言,除因其校之「肥」,還夾雜著其他利益的引誘,當時教育界名人陶孟和曾在《現代評論》週年紀念刊上發文,對這一現象作過較為明晰的剖析。
陶說:「五四是教育界變動的大關鍵。在五四以前,教育界裡完全是一群教書匠與一群天真爛漫的青年,除了所謂教育會或全國教育會聯合會,稍微在社會上有些『空幻』的勢力外,教育界完全沒有分量。五四以後,小學教育界裡的人,除了索薪運動或受人利用而有所活動的以外,仍然無所作為。可是在中學教育界、特別是高等教育界,面目卻大為改觀。教育變成了一種勢力,誰敢同他抗衡就要垮臺,政府、軍閥、政客都籠絡、討好它,連商人也不敢得罪它。從此以後,教育界一躍成為政治、外交、軍事、財政、政黨等一切活動的重要樞紐。」
Tags:
2023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月24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資安服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疫情後,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更加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形式也不斷翻新,對臺灣造成許多資安威脅。因此,政府將資安產業列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2021年底於臺南沙崙啟用的「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下稱沙崙基地),就以推動資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產業資安、創造資安跨域合作為核心使命,積極推動人才育成、驗測實證產業技術、跨域合作等計畫,打造臺灣指標性的資安場域。
啟用至今,沙崙基地已培育超過2300人次的資安人才、已開發23套攻防演練劇本,並協助23家次廠商完成33項次資安產品驗測。為進一步凝聚臺灣資安產業,上週五(11/24)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2023資安產業日盛大開幕:臺廠深耕、國際肯定,見證臺灣資安領先全球。
今年資安產業日聚焦於臺灣IT(資訊科技)、OT(營運技術)領域的資安研發、供應鏈聯防、產品驗測及人才培訓等亮點成果。數產署也在開幕儀式中加入巧思,展現各界深耕資安技術、提升產業資安韌性的歷程,並透過授贈資安新秀榮譽獎狀,凸顯沙崙基地攜手產業共育新秀的不遺餘力。此外,為了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也邀集資安領域專家,分享AI協防、公私協力及CMMC等最新資安趨勢;並於主會場中透過23家攤位展示,構築產官學研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服務的產業能量流動。
開幕式的成果短講中,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代表黃鼎傑組長表示「工控資安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重視,ICSentry工控資安威脅分析平台榮獲R&D 100 Awards的肯定,代表臺灣資安創新研發能量受到國際的注目與肯定。」對所有為資安產業奉獻心力的人來說,這座獎項是國際對臺灣資安研發能量的肯定,也鼓舞了在資安道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產業夥伴。綜觀今年臺灣資安的成果,數位發展署林俊秀副署長讚嘆,「臺灣資安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如今能夠收穫如此亮眼的成果,都是奠基於許多人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才終於走到今日這一步,真正把臺灣資安發揚光大。」
為產業注入新活力:業師領銜、接軌產業,從理論到實務的新秀實戰
不過,資安產業若要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及服務,後進的人才培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今年沙崙基地也延續去年沙崙資安新秀大賽「育才」的核心精神,辦理「2023沙崙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攜手產業師資,幫助對資安領域有熱忱、有興趣的新秀們找到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更上一層樓。
開幕式中,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蒞臨現場,親自頒贈今年度入選參與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的企業與同學們榮譽獎狀。授贈前,唐鳳部長也在致詞中肯定「企業出專題,學生來解題」的媒合模式。資安新秀代表陳躍心同學表示,計畫過程最特別的是接受業界導師的專業指導,不僅加深他們對資安理解,也在過程中體會到理論學習和產業實務的差異,對未來的課業學習及職涯發展都影響深遠。下午時段的新秀快講活動中,新秀們更充分展現對於資安領域的熱情、以及對業師輔導的感謝與肯定。
開幕式結束後,新秀們在「Testbed 資安應用多元展區」展出此次的專題成果,同時亦將想傳達給大眾的計畫成果資訊,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進行推廣;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新秀成果導覽活動」,由專人詳盡地介紹沙崙計畫的發展脈絡與成果亮點,並帶領觀眾逐關導覽,深入認識不同新秀隊伍在培訓過程的點點滴滴:例如來自長庚大學資管系的「什麼時候要吃藏壽司」隊,運用叡揚資訊提供的培訓平台及漏洞檢測工具,開發出具備安全框架的「智慧安全會議室管理系統」;以及跨校組隊的「吃飯皇帝大_白飯北科大」隊,透過菱鏡提供的硬體設備進行實作,進行資安攻擊的觀測與分析,並且在專題期間偵測到一起真實的DDos攻擊。

有趣的是,分享過程中新秀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參與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折與困難中,領悟到實作與理論的差距。而當自己從單純解題、答題的「解題者」,進階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出題者」後,他們對資安領域也產生更多熱情。另一方面,參與育才的企業導師也相當肯定新秀們的認真,他們學習過程的衝勁和態度,就是成功解題的關鍵,也期待未來沙崙基地的人才培育計畫能夠更大、更廣,為臺灣資安產業注入更多活水。
新秀人培 x 產業對話:臺灣資安的關鍵節點
開幕式時,唐鳳部長曾提到,「數位部為了彌平『資安產業』和『產業資安』的距離,長期致力於推動各項資安計畫,以期未來新的服務或需求出現時,雙方能在毫無知識隔閡的狀態下連結,最大化技術迭代的速度。」而ACW SOUTH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就是兩者交會的關鍵節點,不只培訓更多產業資安人才,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新秀投入資安產業,也促成臺灣各界企業的相互交流,啟發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也期許未來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能匯聚更多資安人才,凝聚產業資安能量,攜手產官學研朝更靈活、多元的資安未來邁進。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