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和黃重組惹猜測 周凱旋:香港人不要太自大

長實和黃重組惹猜測  周凱旋:香港人不要太自大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世紀大重組」,李嘉誠再次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長實與黃和合併究竟為哪般?港媒、外媒和內地媒體紛紛獻上解讀。

新聞編輯:Catherine Chen

李嘉誠旗下兩大上市旗艦公司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合併重組,新公司分別命名為長江和記實業(長和)及長江實業地產(長地),將註冊地由香港變更為英屬開曼群島。李嘉誠在多年商界生涯中以精於聞風而動、對形勢環境判斷準確而著稱,其一舉一動都引起外界的熱議與解讀,這次的「世紀大重組」更掀起巨大波瀾。

李嘉誠此前反覆解釋長和重組與撤資無關,並稱儘管公司註冊在開曼群島,但商業登記仍在香港,上市也在香港,撤資之說沒有道理,到開曼註冊只是為了「平衡風險」。然而,坊間以至一眾傳媒都是「你有你說,我有我猜」的態度。

日前,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罕有開腔,為「誠哥」護航。據《明報》報導,她說香港人很喜歡用某種角度去看事情,有時甚至有點「自大狂」,若是1997年回歸前,遷冊、撤資當然是大事,但如今香港GDP佔中國僅僅2%,實在微不足道,大家不用太敏感,而外國媒體,好像《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標題更用上"finally"一字,反映有外媒都認為,長和系早就應該行這一步。不過她強調,不適宜用「遷冊」、「撤資」等字眼來容長和系重組,因為投資是互動的;哪裏有投資機會,生意人就會去。如果某個市場的投資機會不多,公司必須「向股東負責」。

林行止在《信報》的專欄指出,《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提出到底這次李嘉誠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他說答案很簡單,就是萬一將來有什麼商業糾紛,長和系是投了英國最高法院的信心一票。以組新公司到開曼群島註冊,而非遷冊、撤資,乃是惠及公私,免去大小股東政治恐懼的高明之舉。

環球時報》的報導更指出,面對全球新科技、新經濟形勢,對著馬雲、李彥宏和馬化騰之輩的掘起,李嘉誠「顯得有點老態龍鐘、落後落伍了」,所以要拿出超人的智慧去重組業務,令公司發出新動力。

蘋果日報》引述學者分析指,雖然李嘉誠不斷強調重組是生意上的考慮,但近年香港政治風險上升,政改難以通過亦會令政府管治愈加困難,長和系此舉的確可以迴避風險,實在無可厚非。

金融時報》的評論稱,重組決定做出時,「佔中」尚未發生,聞政治風向而動之說似捕風捉影。事實上,長實與和黃的業務近年來逐漸重疊,而新業務的拓展也使得兩家公司有必要對業務範圍做出更進一步的清晰界定。另外,從接班的角度看,李澤鉅接管李嘉誠在長江事業的股權,即在兩個新公司長和、長地分別持股30.15%,確實也使得交接更為容易。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