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夏〈內衣記〉:我努力打扮我的女體,裝飾胸前的兩球

騷夏〈內衣記〉:我努力打扮我的女體,裝飾胸前的兩球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當時的我來說,性別認同最難的一個部分,並不是確認究竟自己的性向為何,而是某些暫時無法得知解答的問題:「如果我是同性戀,未來應該怎樣……」這些不可知,令我變成恐懼的人質。如果身體是禮物,我恐懼它是炸彈,恐懼到不敢解開外包裝,我把這個禮物放到很大才拆開,而對於自己身體審美、價值觀,及該給她的正義,也就很晚很晚才到來。

騷夏寫作類型聚焦在詩和散文兩類,過去的詩作主題「多為戀情,而以性別為題材表現。」而這本散文的寫作則更為日常親切,她以輕快幽默、哭中作樂的筆調,寫下童年至青少女時期成長階段的高雄風景,以旗津為圓心,輻射到鹽埕前鎮生活圈,建構八、九○年代高雄風景,有勞工庶民生活也有外省本省移民故事,是有趣的童年往事回憶,也是回憶和現今的對照記。

全書分為「荒」「謬」「感」三個部分,「荒」為洪荒回憶童年紀事,「謬」為尷尬青春人間謬論,「感」為體感與情感,穿越之感、觀看之感。她說:「在我的創作歷程中,散文書寫生長之地『高雄』一直讓我充滿企圖心。我想書寫過去,並不是對於過去的依戀,反而是藉由這種目光『往內看』的過程,讓自己的創作生涯站穩腳步。」

要知道「我從何來」才能知道「我從何去」。而人情演繹不外乎連結土地,這也是騷夏一直以來創作的力量來源。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個小時代,騷夏用屬於自己的獨特視角說完想說的故事。

getImage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