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家底》:隋唐大運河是文藝青年楊廣的驚天力作

《王朝的家底》:隋唐大運河是文藝青年楊廣的驚天力作
隋煬帝楊廣。Photo Credit: 閻立本 @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號稱中國第一盛世,其實和大業五年楊廣鼎盛時期相比,田地開墾量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朝廷控制的戶口數量還不到後者的一半。為什麼在後世楊廣名聲如此不佳,而李世民卻成為人人稱頌的英主呢?

文:波音

老爸楊堅在楊廣心目中顯然不是自己的偶像和追求,如果非要給楊廣找一個偶像,那只能是古代中國第一帝——秦始皇。我們無法知曉楊廣是不是嬴政的粉絲,但看看楊廣當上皇帝後的所作所為,有許多嬴政經營天下的影子。

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並未固步自封,而是努力把國土擴張到嶺南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為了運輸物資的方便,秦始皇下令在長江的支流——湘江和珠江的支流——灕江之間開鑿一條運河,一舉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條30多里長的運河只用了4年時間就建成了,秦軍憑藉水運的便利,迅速控制了嶺南地區,秦王朝疆土又向南大大擴展了。對,運河!只要有了運河,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嬴政是這麼想的,楊廣也是這麼想的。年輕的皇帝在地圖上大筆一揮,畫出了兩條線,一條從洛陽出發,往東北方向直抵北部邊陲的涿郡;另一條從洛陽出發,往東南方向直抵錢塘江流域的重鎮——餘杭。

看到這個藍圖,大家都能知道楊廣心裡打的什麼算盤,東北方向的運河,那是為了將軍隊、武器、糧食等物資運往北方,對付東北強敵高句麗;東南方向的運河,則是為了將南北方的物產方便地雙向運輸,一旦南方有變,也可以及時派兵鎮壓。

其實在隋代以前,中國東部地區已經有若干條運河通航。西元前486年,為北上爭霸,吳王夫差在今天揚州附近開挖邗溝,溝通長江與淮河水系,這是中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第一條有確切開鑿年代的運河。早期的運河以軍事目的為主,但越到後來,運輸糧食等物資的用途就愈發凸顯。

即便有了前人的基礎,隋煬帝的大運河工程也極其浩大,作為全國建設工程的總設計師,楊廣按下了搭載了好幾顆衛星的火箭的按鈕。一場轟轟烈烈的帝國建設運動展開了,從朝廷官員到黎民百姓,全體動員起來,不論願意不願意,都必須跟隨著熱血沸騰的皇帝向前,向前,再向前。

西元605年,為了保證南方的賦稅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隋煬帝下令在前代汴渠的基礎上開鑿通濟渠,溝通黃河與淮河。同時,隋煬帝下令重新疏浚邗溝以及疏鑿長江以南的江南運河,並對前代開鑿的浙東運河航道加以整治。西元608年,為了開展對北方的軍事行動,隋煬帝又在原有運道的基礎上開鑿永濟渠,直抵涿郡,從而完成了以洛陽為中心,東北方向到達涿郡,東南方向延伸至江南的大運河。

楊廣親自督戰,不斷地查看設計圖紙和工程進展。大運河的第一期工程通濟渠溝通了洛陽和揚州,長千餘里,寬四十步,僅用了171天完工;新的都城洛陽,也就是兩段運河的中樞,僅用了不到十個月就初具規模。除了大運河工程之外,楊廣還督建了一條寬一百步,長達三千里的馳道,從陝西榆林直通今天的北京,作為將來和高句麗翻臉動武時的陸上運輸線。這條馳道像極了當年嬴政修建的秦直道,從咸陽到九原郡(今天內蒙古的包頭附近)全長736里,目的是抗擊匈奴。說楊廣是嬴政的粉絲,我們沒看錯他。

大業六年(西元610年),舉世無雙的帝國建設工程完工了。這一年的正月十五,楊廣在東都洛陽舉行了盛大的竣工慶典。興奮的皇帝邀請了各國使節和商人來參加盛會,安排了5萬名樂工通宵達旦表演各種節目,這台「元宵晚會」持續了半個月的時間。新都的市場重新裝修,每個店鋪也都修葺一新,連賣菜的小販也都要在店鋪裡鋪上地毯,而路邊的樹木上纏上了絲綢。別忘了,我們的大隋皇帝不僅是治國奇才,同樣也是一位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文藝青年,七歲那年,他就寫出了平生第一首詩歌,他幹得出來往樹上掛絲綢、沿著運河兩岸拉綢緞的行為藝術。

隋王朝的富庶和強盛震撼了周邊國家。曾與高句麗有密切關係的突厥和吐谷渾各部先後歸附,站到了隋王朝的一邊;西域甚至歐洲的商販都跋山涉水來到長安、洛陽等地經商,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敦煌等地,成為當時國際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和商品集散地。在帝國建設工程還未完全竣工的大業五年六月,隋煬帝就曾經巡邊,高昌、吐谷渾等西域27國國王、使者在道路上拜迎這位大隋皇帝。

到這個時候,楊廣已經達到了自己的偶像嬴政的成就,雖然統一天下的是老爸楊堅,但是不可否認楊廣是打天下的急先鋒;全國性大工程竣工,王朝中遙遠的地區都有馳道和運河相連;四周國家紛紛來朝稱臣……如果楊廣此時收手,什麼事都不幹,安享下半輩子,在史書上他會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一個改變了中華大地的英主;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Wait a minute,我們的大隋皇帝還沒到需要給他念訃告的時候吧?大業六年他才剛剛41歲,意氣風發,正是幹事業的大好時期。

讓一個40出頭的有為青年就此金盆洗手,退隱江湖,未免太殘忍了。楊廣並不打算就此收手,他要繼續向前衝,超越自己的偶像嬴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的NO.1皇帝。

天下已定,還有什麼豐功偉績等著隋煬帝去建立呢?征討高句麗!

這個早在漢代就崛起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政權,一直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裡,到了隋朝時期,依然是陽奉陰違,這讓楊廣心裡很不爽,別的國家都紛紛上表稱臣,只有高句麗不搭理他,給他上眼藥,這讓立志做千古一帝的皇帝臉面往哪裡放?大業七年(西元611年),隋煬帝下令征討高句麗。要創造大歷史,怎麼能沒有大場面呢?楊廣徵集了史無前例的113萬大軍,分成了24個軍,每天發一軍,前後軍相距40里,大軍總長度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哦,太激動了,說錯了,是960里,加上隨軍的200多萬民工,漫山遍野、浩浩蕩蕩地開赴遼東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