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讓Pink Floyd永垂不朽的設計大師嬉皮諾斯底(Hipgnosis)

讓Pink Floyd永垂不朽的設計大師嬉皮諾斯底(Hipgnosis)
《月之暗面》專輯封面|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設計團體嬉皮諾斯底(Hipgnosis)幾乎包辦了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所有專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之暗面》,跟平克・佛洛伊德諸多專輯相比,它其實相當直截了當。

文:卡蘿琳・羅伯茲(Caroline Roberts)
譯:蘇威任

嬉皮諾斯底(英國|1968–1983)

嬉皮諾斯底(Hipgnosis)幾乎包辦了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所有專輯,此外,他們還為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Peter Gabriel、T-Rex、ELO、10cc、UFO等名氣響亮的藝術家創作同樣吸睛的黑膠唱片封面。

雖然嬉皮諾斯底的名氣永遠會跟這些超強爆發力的作品連在一起,但他們為英國樂隊XTC的1978年黑膠專輯《Go 2》所作封面設計──相當不起眼,純文字,概念式的作品──卻被設計圈視為最了不起的創作。

它放在一個全黑的背景裡,以打字機打出白色文字,明確陳述目的:「這是一張唱片封面。這個書寫是唱片封面的設計。設計旨在幫助唱片銷售。」最後幫讀者貼上「受害者」的標籤,並且指示「立即停止閱讀」,詼諧、不花大錢、概念又極為出色。

015d90162265b63fab976e0aa44e7a8f
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社
英國樂團XTC的《Go 2》專輯封面。

嬉皮諾斯底之名,是從他們公寓門口的塗鴉而來。史東姆.陶格森(Storm Thorgerson)和歐布瑞.鮑威爾(Aubrey Powell)把「嬉皮諾斯底」看作「hip」(代表一切年輕、新穎、酷炫的事物)和「gnostic」(與神祕主義有關的知識)的組合。

當這兩人還是皇家藝術學院電影系的學生時,就開始設計唱片封面。兩人和平克・佛洛伊德的團員就讀同一間學校,他們的第一個設計案便是平克・佛洛伊德的第二張黑膠專輯《祕密的滋味》(A Saucerful of Secrets,1968),這也是唱片公司EMI唯一的兩次同意由非唱片公司專人來設計專輯封面。EMI後來又委託他們設計了其他唱片,嬉皮諾斯底利用鮑威爾家工作了一陣子,後來在南肯辛頓開設了第一間工作室。

兩人在這段期間裡設計了許多黑膠唱片封面。1973年發行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持續作為史上最暢銷的黑膠專輯之一),一舉奠定他們作為當代最搶手的設計團體。

《月之暗面》雖然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跟平克・佛洛伊德諸多專輯相比,其實相當直截了當。其他專輯所表現出更耐人尋味的(也都微微令人不安的)超現實小品,震撼人心又驚豔絕倫。他們從來不乏幽默感,常常玩視覺雙關語。唱片通常包含了摺頁、精心製作的內頁和長條標籤。

8b46cdaee109abd5a9d8616033fa3a7b
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社
平克・佛洛伊德的專輯《動物》(Animals,1977)。

他們的作品比Photoshop早了幾十年,是以相片影像(以中幅底片拍攝而成)加工的藝術創作,這些影像很少以音樂家為對象,而是用模特兒和演員,添加了電影般的氛圍。這些圖像都經過暗房操作,運用一連串的技巧,例如噴槍、剪貼,而光是原始影像,往往也花費很大的功夫才得以拍攝完成。拿平克・佛洛伊德的《動物》專輯(Animals,1977)來說,他們做了一隻九公尺的豬造形氦氣氣球,讓它飄浮在巴特錫(Battersea)火力發電廠上空,氣球最後飄到肯特郡的一塊田地上降落,氣壞了當地農民,抱怨它嚇壞了牧場裡的乳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改變這世界,平面設計大師力:職人學、座右銘與養分》,原點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卡蘿琳・羅伯茲(Caroline Roberts)
譯者:蘇威任

在圖文資訊傳播爆炸的今天,我們必須要問,平面設計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首本平面設計大師專書,收錄77位大師生平,為理念行動:保羅・蘭德、Saul Bass、Otl Aicher、田中一光、橫尾忠則、五芒星、施德明、MM/Paris、嬉皮諾斯底⋯⋯

getImage
Photo Credit: 原點出版社

本文經書傳媒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