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為何不反抗?

澳門人為何不反抗?
Photo Credit: Hoje Macau,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二·三事件」的重要,不但在於它影響了澳門社會的發展軌迹,更令澳門人與香港人在面對回歸,心態截然不同。

曾經不只一次聽過香港朋友跟我說︰「點解澳門人咁乖?唔會反抗?」

道出這話的朋友,多數是看了一些香港媒體有關澳門的報導(多數是澳門特區政府極盡荒謬的施政),以及網上一些時政評論文章(多數也是彈而不是讚),然後就會出現這個疑惑,而我每次都會說出這句︰「故事其實要由『一二.三事件』說起。」因為這件事,確實影響了澳門往後五十二年的民主運動軌距,甚至有份形塑出澳門人的「聽話」基因。

「一二.三事件」源自1966年,氹仔坊眾學校的擴建爭議。當年,校方欲擴建校舍,前後向澳葡政府交涉和申請工程准照24次不果,故民眾按慣例先行搭棚動工,後來卻被發現,而前往勸止的警察與民眾爆發衝突,導致多人受傷,此一「氹仔事件」被認為是「一二.三事件」的導火線;有關衝突的消息很快傳遍小城,並觸發了群眾反對澳葡政治的大規模運動。而在「文革」思潮影響下,一些親北京左派人士闖進澳督府,高唱紅歌、朗讀毛語錄,又推翻警車……連番衝突,結果造成多人傷亡。

事件的最後,澳葡政府「認錯道歉」,向死傷者道歉賠款,而打著「愛國愛澳」旗號的左派組織大獲全勝,打破自1949年來左右派勢力大致均衡的局面,變成左派一面倒。經此一役,澳葡政府已基本喪失主權,甚至如程翔先生在其文章中回憶到,「澳門已是半個解放區,而親中的何賢先生儼如『影子澳督』」,而澳門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都停頓。

「一二.三事件」的重要,不但在於它影響了澳門社會的發展軌迹,更在於它決定了澳門民眾往後看待殖民地政治與中國政權的視野與心態;亦因為這樣,澳門人與香港人在面對回歸一事,有著截然不同的心態。雖然「一二.三事件」有著如此重要的影響,但我只會將之視為澳門人「聽話」的其中一個遠由,回歸後經濟發展的誘惑、澳門政府的行政低效等都是不能忽視的近因;只是我相信記憶有其力量,特別是在面對一個極力為你改寫記憶的政權時,好好把歷史真相記下,本身已經是一種責任。


其他文章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Medium

責任編輯︰黎家樂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