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克里王朝的文化遺緒:泰國人冠姓氏、建廊曼國際機場、改國旗為三色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觀光客如果搭乘飛機在廊曼(Don Mueang,ดอนเมือง)機場降落,看到機場航廈飄揚的三色泰國國旗,上了計程車看到司機非常長的姓名,並請司機載著前往觀賞泰拳比賽,看完比賽後跑到曼谷市中心的是樂園(Lumphini Park)走走,別忘了全都是拉瑪六世的遺緒。
作者:法蘭克(南洋誌)
長壽的卻克里王朝
在東亞各國裡,能夠直到今日還維持以君主做為國家元首的範例為數不多,如果還要說王室成員能夠在國內及國際政治扮演重要角色的,大概只有日本和泰國有這樣的能耐。相較於日本天皇,泰國王室可說是更為突出,舉凡在2010年的紅衫軍抗爭,以及在2019年初的選舉過程中,泰王以及王室成員扮演了頗為重要的角色。

泰國王室能夠舉足輕重,部分原因應是有賴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幾位卻克里王朝明君。當東亞各國遭西方列強船堅炮利攻破國門時,泰國王室已經認識到西方制度和技術的優越性,甚至由君主身先士卒帶領國家實施西化,並且搭配運用巧妙外交手腕,靠著割讓小部分領土,而維持曼谷政治中心的獨立。

山丘聖城─四世王行宮
在泰國西化的歷史中,一般將拉瑪四世「蒙固王」(Mongkut,มงกุฎ)當作開端,他的英明形象已經透過周潤發和茱蒂佛斯特(Judy Foster)主演的《安娜與國王》而廣為人知。根據泰國傳統,所有成年人都應該在20歲時出家,蒙固王也不例外,在1824年出家;同年,他的父親拉瑪二世過世,大臣推舉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成為拉瑪三世,蒙固王因此展開了27年的出家生涯,直到1851年才即位成為拉瑪四世。這27年期間,蒙固王在泰國境內四處遊歷並且向傳教士學習英文、拉丁文以及天文學,也奠定了日後蒙固王即位時展開西化改革的基礎。

拉瑪四世的西化成果留存到至今,建築是最容易察覺的形式之一。蒙固王於1859年7月7日在碧武里府(Petchaburi,เพชรบุรี)市區小山丘上放下了第一塊基石,很快地在1860年完成了這座名為「山丘聖城」(Phra Nakhon Khiri,พระนครคีรี)的夏日行宮,成為今日觀光客前往華欣途中駐足的重要景點之一。

由於Phra Nakhon Khiri的名稱太長,當地人簡稱「拷汪」,也就是宮殿山的意思。搭乘軌道車進入拷汪歷史園區後,給人的第一印象其實是中國式庭園的造景,隨著身旁青瓷盆栽拾級而上,陽光篩落樹影,是極有情趣的山間散策;山間小徑引領遊客見到的建築物卻又充滿西方色彩,不難想像蒙固王對西式建築的憧憬,以及對西化的堅持。
身為一位出家時間比擔任國王時間還久的明君,宗教信仰應該更是引領蒙固王富國強兵的精神支柱,行宮主殿的對面建造一連串佛塔建築,成為拷汪歷史園區最主要的意象。佛教改革是蒙固王任內很重要的一項政策(有關泰國的佛教,請參考《泰國佛教是上座部佛教嗎?》的精闢分析),在他27年出家過程中,深感泰國僧侶並未嚴守戒律,因此建立了「法宗派」(Dhammayuttika Nikaya,ธรรมยุติกนิกาย),與當時的「大宗派」(Maha Nikaya,มหานิกาย)相抗衡。有著王室的加持,法宗派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並且與泰國國內政治有著緊密的的聯繫。近期有些泰國僧侶醜聞的爆料,據某些分析,是這兩大宗相互衝突的結果。

另外一項重要改革是教育,孩子的教育不能等,父母的教育也是,蒙固王深諳此道,特別鼓勵王室成員學習外語和西方地理及天文學,甚至還成功預測了一次於1868年發生在泰國境內的日蝕,天文學界稱為「暹羅國王的日蝕」。引進西方教育使得王室成員能夠更瞭解19世紀末的強悍對手,也成功讓他的兒子「朱拉隆功」 (Chulalongkorn)成為卻克里王朝最重要的明君。
槍屋─五世王行宮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的名聲更為響亮,除了是泰國知名大學的名稱外,拉瑪五世的逝世紀念10月23日也是國定假日,足以顯示朱拉隆功對於泰國的重要性。舉凡試行內閣制度、鼓勵王室成員前往歐洲留學、設立國家留學獎學金、廢除奴隸制度、宗教寬容政策等等,都是在拉瑪五世42年任內的重大舉措。除此之外,朱拉隆功認為,除了裡子,面子也得做足,才能讓西方世界第一眼就對當時的暹羅刮目相看,因此他鼓勵各種帶有文藝復興或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他的疆域裡蓬勃發展。

有感於父親在碧武里山丘上蓋的行宮有些難以抵達,他在1910年也決定開始建造自己的行宮,並且請當時在泰國政府內任職的德國建築師Karl Döhring設計,建造了這座名為「槍屋」(Ban Puen,บ้านปืน)的拉瑪五世行宮。

Döhring長年在泰國生活,為暹羅王朝設計了部分火車站,他的建築風格不單只是移植西方當年最流行的建築風格,還試圖結合泰國當地特色。「槍屋」建造的期間在1910年到1916年之間,而歐洲建築界的新藝術風格(Art Nouveua)也到了流行尾聲,轉由裝飾風藝術(Art Deco)取代。在外型設計上,「槍屋」以左右對稱和比例頗大的曼薩爾斜頂展現其穩重而典雅的氣息,內部則以迴旋樓梯和廊柱上的拼花瓷磚展現繁複的色彩,根據「槍屋」官方網站的介紹,將其歸類為德國式新藝術風格(Jugendstil)。

槍屋前的雕像即是拉瑪五世,但他本人無緣見到行宮落成,直到1916年完工時,他的兒子拉瑪六世瓦棲拉兀(Vajiravudh,วชิราวุธ)將槍屋重新命名為Phra Ram Ratchaniwet。

月場花園─六世王行宮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