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恐襲後不夠一週,總理宣布槍械管制「立即生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總理阿德恩說,下一階段改革將涵蓋「槍枝登記」與「執照」,她預計新法將在4月11日上路,並對禁用武器推出買回計畫,折合估計將花費高達港幣10.8億。
(中央社)紐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今天宣布,紐西蘭禁止販售攻擊步槍與半自動武器,禁令立即生效,火速兌現加強槍械管制的承諾,立刻被網民推爆,美國議員也讚揚這才是真能阻止暴力的行動。
紐西蘭基督城不到一週前發生大規模槍擊案,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15日闖進兩座清真寺,朝做禮拜的穆斯林開槍掃射,造成50人死亡,引發全球強烈譴責。
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記者會上說:「上週五這宗恐怖襲擊使用的每項半自動武器,在我國都將禁用。」
《中國時報》報導,兇手曾於2017年11月取得槍械執照,透過合法途徑,取得包括2支半自動步槍、2把手槍以及1支連珠式步槍等5支槍械,當時就計畫用於恐怖襲擊。紐西蘭原本對槍械管制相對寬鬆,凡是年滿16歲、經過警方例行身家調查與接受安全訓練後,即能申請時效10年的一般執照,且法規並不強制擁槍者向政府登記註冊手上槍械,當局也無法掌握每人擁有幾把槍,也難以追蹤槍械流向,而兇手犯案所用的槍械及彈藥也不在管制名單上。
阿德恩說,除了攻擊步槍(assault rifles)與軍用半自動武器(military-style semi-automatic guns),這項禁令也涵蓋高容量彈匣與類似撞火槍托的裝置,這種設備可將一般步槍改裝為幾乎等同是半自動槍械的武器。
紐西蘭國會4月初召開時將推動立法,但這項臨時措施意味著,禁止購槍的命令實際上已經上路。
清真寺槍擊案發生後,紐西蘭民眾仍餘悸猶存,對阿德恩頒布禁令的反應都很正面。
在努爾清真寺(Al Noor)槍擊案逃過一劫的54歲民眾阿布拉班(Kawthar Abulaban)告訴《法新社》說:「這是好事,為什麼家裡需要這類槍械?半自動槍械,屋內為什麼要有這種武器?」
紐西蘭人口不到500萬人,槍械估達120萬到150萬支,其中約1萬3500支是軍用類半自動武器(MSSA)。
綜合《衛報》、《NOWnews》和《蘋果》報導,阿德恩還進一步指示官員,為已經擁有此類武器的人制定「槍支回購計劃」,她表示將為此支付「公平合理的賠償」,政府也估計這將花費1~2億紐幣(約港幣5.4至10.8億),軍警則豁免於該法外,阿德恩對擁有此類槍械者表示,「今日所宣布並非針對諸位,我們的行動是代表所有紐國人民,確保未來不再會有類似案件發生」。
對於目前持有半自動槍械的民眾,官方給予三周過渡期,呼籲民眾盡快繳交手中的半自動槍械。三周過後若仍持有,便是違法,將面臨起訴。最高可被罰款4000紐元(約港幣2.2萬)及監禁3年。
這個太平洋國家的農夫,大多數都擁有槍械,用來獵殺有害的小動物,像是袋貂與野兔等,並開槍擊斃受傷的家畜。獵鹿、豬與羊的休閒狩獵行動,是受歡迎的運動與食物來源,槍械俱樂部與射擊場也散布在紐西蘭各地。
代表數以千計農民的紐西蘭農夫聯盟(Federated Farmers)支持改革,旗下的農村安全發言人安德森(Miles Anderson)在聲明中說:「這可能不會受到部分會員歡迎,但我們認為這是唯一實際的解決辦法。」
相關的調整措施排除了兩種一般用在狩獵、害蟲管制、農場家畜管理及獵鴨的槍械種類。
總理阿德恩說,下一階段改革將涵蓋「槍械登記」與「執照」,她預計新法將在4月11日上路,並對禁用武器推出買回計畫,估計將花費高達2億紐元(約港幣10.8億)。
美國國會議員促「跟進」
紐西蘭禁令看來將使槍管辯論更形激烈,阿德恩一宣布禁售攻擊步槍後,網民馬上在推特(Twitter)稱讚阿德恩行動迅速,美國槍械支持者不干示弱,呼籲保障憲法明言的擁槍權。
美國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與聯邦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也同聲讚揚阿德恩的禁令。
Sandy Hook happened 6 years ago and we can’t even get the Senate to hold a vote on universal background checks w/ #HR8.
—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 March 21, 2019
Christchurch happened, and within days New Zealand acted to get weapons of war out of the consumer market.
This is what leadership looks like ⬇️ https://t.co/TcdR63anBt
桑德斯推文說:「這才像是真正能阻止槍械暴力的行動。我們必須跟隨紐西蘭的腳步,挑戰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禁止美國販售與分配攻擊武器。」
This is what real action to stop gun violence looks like. We must follow New Zealand's lead, take on the NRA and ban the sale and distribution of assault weap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s://t.co/lSAisDG9Ur
— Bernie Sanders (@BernieSanders) March 21, 2019
到底美國的槍械問題有多嚴重?《關鍵評論網》曾經整理過幾個數字:
- 美國只有全世界5%的人口,但卻有全世界將近50%的私有槍械,估計在三億把上下,平均幾乎每人一把。
- 美國每年有超過3萬5千人死於槍擊,其中大約三分之二是自殺,三分之一是他殺。
- 算起來,被別人開槍打死的機率,竟然比死於車禍還要高,而且也在先進國家當中高居第一。
- 美國每年發生多少宗大規模槍擊案呢?其實沒有一體適用的法定標準,如果用最嚴格的定義來算,過去5年來,平均每年發生超過7宗、單一事件單一兇手造成4人以上死亡的槍擊案。
- 但可能最讓人害怕的數據是,美國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前10大槍擊案,就有一半發生在最近5年,難怪讓人覺得頻率越來越高。
新聞來源:
- 基督城恐攻後6天 紐西蘭嚴管槍枝被網民推爆(中央社)
- 火速通過!紐西蘭槍枝新法規定 這類槍支全被禁(中時)
- 槍擊案過後 紐西蘭宣布即刻禁止使用半自動槍枝(NOWnews)
- 清真寺血案未滿一周 紐西蘭火速祭新槍支管制(蘋果)
- Jacinda Ardern bans all military-style semi-automatic guns and assault rifles – as it happened(衛報)
- Jacinda Ardern: 'A leader with love on full display'(BBC)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飛宏科技推出業界最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280W GaN充電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新推出專為電競筆電設計的280W GaN高功率電源充電器,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使用體驗。
飛宏科技在2021年底推出全新280W GaN(氮化鎵)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超緊湊尺寸160*69*25mm(276cc)與700g輕量化設計,使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設計極限,達到眾所期盼的16W/in3(1W/CC),因而相較一般市面販售相同輸出功率產品,體積縮小約50%,重量減輕約30%,大小重量相當於一般180W電源。
飛宏科技這款電競電源的設計研發–電路上結合了高效率拓樸結構、零電壓零電流軟切換技術、新型GaN半導體元件、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等技術;工藝上則採用了3D零件配置與佈線技巧、功率模組設計、及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最終成就了品牌客戶與終端使用者所冀求真正輕、薄、窄、小的高功率充電器,為電源業界與電競市場帶來突破性的研發創新亮點。

安全可靠280W GaN頂級規格充電器
飛宏科技表示,目前市面上所謂的GaN電源都著重強調在所謂的小型化,但往往都忽略電源設計更應重視安全性、可靠度、及滿足終端使用者真實的使用情境。飛宏科技此款新小型化電源已取得各項國際安規認證包括IEC/EN/UL 60950-1 & 62368-1、CCC(5000m)及電磁相容(EMC)認證包括EN55032 Class B EMI & EN55024 EMS等規範。
此款電源更是針對高階電競筆電應用需求如:支援高階處理器及顯示器的瞬間峰值功率拉載、玩家日以繼夜的重度使用、酷炫輕薄的外型、與輕巧好收納及攜帶方便等,同步提供以下的頂級規格及功能:
- > 95%滿載轉換效率與< 0.2W空載待機損耗
- 560W(200%額定功率)瞬間峰值功率輸出
- 3年/26,280小時,滿載高溫下長壽命保證
- 五種數位化安全保護機制
- 2公尺輸出線上不需加任何EMI磁芯輔助即能通過EMI認證
- < 150uA低漏電電流
電競筆電首選 極緻設計之展現
近年來電競筆電產業蓬勃發展,品牌廠商無不卯足全力導入最新軟硬體技術與材料來提升性能,使產品設計上能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電競玩家挑剔與追求極緻體驗的渴望,唯在配角「電源充電器」上無太多創新,而導致玩家也只能默默接受彩盒中所附帶大而笨重的電源。
飛宏科技新推出這款專為電競筆電設計的280W GaN高功率電源充電器,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突破過往的設計瓶頸與極限,可充分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使用體驗。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