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苗栗苑裡老街,認識藺草的故鄉

漫遊苗栗苑裡老街,認識藺草的故鄉
藺草田收割|Photo Credit: 廖怡雅、藺子團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苑裡是網友票選第一名的「經典小鎮」,究竟這個位在苗栗海線的小鎮有什麼魅力呢?又有哪些值得一遊之處?而除了天下路老街外,作者也要向大家介紹苑裡獨特的藺草編織工藝。

文、圖:廖怡雅、藺子團隊

交通部觀光局舉辦的2019經典小鎮漫遊年遴選活動,預計選出全台十大經典小鎮,在第一階段的民眾投票中,苗栗縣苑裡鎮獲得全台最高票,但是相較於瑞芳、北投、大溪、新社、鹿港⋯⋯等多處知名景點,苑裡在觀光客眼裡還是較陌生的。究竟,這個位於苗栗的海線小鎮有什麼樣的魅力?又有哪些值得一遊之處呢?

趁著此機會,筆者向大家介紹苑裡長達300年的藺草編織工藝,並帶大家認識苑裡老街除了美食之外的在地風景。

藺子團隊-1024x671
Photo Credit: 廖怡雅、藺子團隊
努力讓藺草產業復甦的「藺子」團隊。

台灣地方產業的奇蹟──藺草

提到藺草,是苑裡大街小巷人人共有的記憶,它曾經支持了無數的家庭經濟,也增添了當地女性的價值與驕傲。而驕傲的背後,也記載了苑裡人無數的辛酸血淚。如果你向在地人問起藺草,肯定會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追溯起藺草工藝的起源,大約在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距今近三百年),當時有兩位道卡斯族婦女發現大安溪下游的野生藺草,嘗試將其編織成草蓆,作為平常席地而坐的墊子。到了乾隆三十年,更有婦女編織出更細緻的生活用品。爾後漢人還發現藺草有很好的吸濕性與透氣性,紛紛向當地婦女學習,於是藺編的技術漸漸地傳入大甲街、苑裡庄等漢人居住的村落。

到了日治時期,由於日本人也很喜歡藺編的製品,於是委託當地的婦女洪鳶將藺草編織成西方呢帽的造型,外銷到日本及其他國家,當時外銷草帽曾達1,600多萬頂,占當年度台灣外銷出口量的第三名,堪稱台灣地方產業的奇蹟,僅次於出口大宗糖和米呢!

除了草帽之外,還有茄芰仔(茶貨打袋)、手褲(手套)、蒲團(坐墊)、煙盒等;當時的藺編製品更象徵一種身份地位,一般人消費不起。另外,此時的藺編製品不再僅止於過去簡單的技巧,更逐漸加入編花巧思,成了富裕階級之間的送禮的上上品。

苑裡的藺編婦女早期是家庭的經濟支柱-1024x690
Photo Credit: 廖怡雅、藺子團隊
苑裡的藺編婦女早期是家庭的經濟支柱。

在二次大戰期間,因國際航線斷絕,外銷停頓後轉為內銷。從民國三十四年起,苑裡藺草帽蓆產業進入另一個黃金年代,其主要市場由日本擴及到中國各大城市,更成為上海高級旅館中最高級的寢具配件,而草帽也成為當時最時尚的隨身物品之一。民國四十年前後,當時鄒靖女士在當時由蔣宋美齡女士所創辦的婦聯會推動下,爭取全省各中學學生均統一配戴省產的草帽,稱為童軍帽,使帽蓆產業再創榮景。

民國六十年以後(1971),由於塑膠原料的使用及工廠的興起,帽蓆製造業慘遭前所未有的打擊。苑裡地區大多數的婦女為維持生計,放棄藺編選擇進入工廠成為女工,藺草編織在苑裡街頭的景象迅速地消失,曾經的榮景也跟著消失不見。

藺草復甦

經過了二十多年,藺草工藝復興的聲浪才逐漸再起。民國八十幾年,在地有小學開始開設藺草編織課程,也有地方人士籌組文化協會舉辦推廣活動,因而有了傳承的新契機。爾後,農會、各里的社區發展協會和學會等組織,紛紛為復興產業投入許多努力。

「苑裡藺草」重新喚醒了當地人的記憶,吸引許多擁有藺編技藝的婦女們齊聚,重拾藺編的喜悅,藺草也因此漸漸從苑裡推廣到台灣各地,更有年輕人及設計師開始加入,各式的創意藺編產品與新穎設計也開始出現。藺草的自然特性與工藝美感,切合現代人重視環保與生活品質的需求。期許藺草能重回人們的生活當中,開啟一波新的藺編浪潮。

DIY教學-1024x683
Photo Credit: 廖怡雅、藺子團隊
DIY教學。

苑裡天下路老街

既然談到藺草,就無法忽略曾經因帽蓆而繁榮的「天下路老街」。聽到老街二個字,很多人首先浮現的想法都是:「老街應該很熱鬧吧?」「應該有很多店家可以逛吧?」

然而,天下路老街常被認為不夠長,但這反而才是「老街」原本會有的樣子:老舊的街屋、古樸的帽蓆老店,適合悠閒的走逛或拿起相機沿途紀錄,沒有太多商業的氣息,也沒有大量批發而來的「老街紀念品」。

天下路老街舊稱「苑裡街」,清乾隆年間形成,一直到日本時期都是苑裡的經濟、文化與政治中心,生活機能佳,尤其建國路以北(往慈和宮方向)的這段,是我們現今稱的「舊街」。國民政府來台後,這裡才開始因都市計畫而向外擴展。

老街和藺編產業的關係非常緊密,天下路是發源地,也是曾經的外銷櫥窗,全盛時期有數十家內外銷的帽蓆中大盤商,現在整條路上僅存四家。因塑膠製品興起、工業化、農村人口外移等因素,天下路老街和藺編產業幾乎是同時地沒落。

老街樣貌與帽蓆行2-1024x683
Photo Credit: 廖怡雅、藺子團隊

如果想來天下路老街逛逛,除了網友大推的幾家美食之外,還有以下選擇:

念舊古美術

以前「念舊」和隔壁的店面相通,名為「苗栗縣帽蓆產銷合作社」。民國50、60年代,合作社組織穩定、健全了帽蓆市場,商品產銷量大增,但後來因漏稅弊案官司而結束,也導致多家相關公司倒閉。現在承租的夫婦經營古董收藏買賣,裡頭有來自台灣、日本、中國帶回的古物,像是精緻的小型展覽,老闆熱情好客。

苑芳齋佛具花生荖

苑芳齋目前由第三代老闆娘與第四代小老闆經營,超過百年歷史,創辦人糕餅起家,算是苑裡第一間糕餅行,也有賣糖果、冰棒,後來第二代老闆開了佛具行,原本糕餅部分唯一留下的花生荖則一直做到現在,老闆娘將原先的單一口味,開發出黑/白芝麻、椰子等口味。花生荖每年大概從中秋節後做到隔年清明節,過年時會大排長龍,是苑裡人的私房送禮好物。

佛俱行也是百年糕餅店2-1024x683
Photo Credit: 廖怡雅、藺子團隊
佛俱行也是百年糕餅店。

剃頭店

頭家阿良師今年73歲,在天下路經營四十多年的剃頭店,忠實的熟客從年輕剪到老。房子壁面是米糠、大安溪泥土做成的土埆。而店內擺設和現在的美髮店差異頗大,兩個電動按摩座椅面對大鏡子、石子洗手臺、長木椅,以及阿良師精簡的工具,是老派經典。

阿良師-1024x683
Photo Credit: 廖怡雅、藺子團隊
阿良師

番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