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副不仁》:即使嘲笑喬治布殊智商,也無法阻止新保守主義高揚大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喬治布殊在進攻伊拉克初始已有重臣想到攻克後善後之困難,比照後來佔領期間美軍傷亡遠超過戰鬥過程,可見喬治布殊出兵思忖之不足,在我看來就是他仰仗切尼太多、又聽從鮑威爾太少。
(編按:略有電影劇透,請小心閱讀)
久來荷里活傳記電影從不缺貨,從考究細緻的史實、肖妙如真的化妝到商業市場的腳色設定,無一不全。以布殊王朝重臣切尼(Dick Cheney)為主人翁的傳記電影《為副不仁》(Vice)同此路數。導演亞當麥奇(Adam McKay)曾經拍過電影《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也為《周六夜現場》編劇,從業經驗算上豐富,但我以為操刀電影功力難稱上乘。
先就電影本身言,製作水平在我看來有些類於奧利弗史東(Oliver Stone)的《驚天大刺殺》(JFK),戲劇化有餘惟論證不足、藝術高度闕如。例如片中刻意援引莎翁名劇內容與台詞、鑲嵌過於刻意,流於浮濫;再又貫穿整片處處流轉的布殊王朝厭惡,一直讓我想起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Francis Moore)的《華氏911》(Fahrenheit 9/11)。我不是要說這樣的諷刺不對,而是導演手法並不高超且這議題已有些乏力。
未免劇透過多,回到電影主軸上,我認為挑選切尼為宗確是個有趣吸睛的標的,他很可能是美國史上權力最盛的副總統,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受柄國安、軍事、外交、樞密等等皆握,這是過往絕難想像。
曾任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兩任副總統的迦納(John Garner)就曾言:「副總統不值一泡尿。」小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23歲的尼克遜(Richard Nixon)當他副總統時窩囊至極;詹森(Lyndon B. Johnson)任甘迺迪(John F. Kennedy)副座更曾被指派管理華府動物園預算,其情可悉。重點在於從老布殊(George H. W. Bush)坐館白宮以降,切尼和倫斯斐(Donald Rumsfeld)這批共和黨鷹派就共有一套據之操作的「新保守主義」心法。以我視角出發,這套國安與外交思維才是饒引人興致之處。
延此而言,我想立基布殊王朝兩代而出的問題可能有下數端:「伊拉克真的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嗎?」「美國兩度攻打伊拉克理由何在?」「布殊兩朝全球戰略如何投射?」和最後「新保守主義的核心意識如何影響美國外交?」
國家安全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克林頓(Bill Clinton)政府在1998年總統決策指令62號中,針對美國政府對付恐怖分子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提出支配政策和責任分屬,聯邦以降的各級政府由「聯邦危機管理局」(FEMA)配合FBI統籌協調。復于2000年下台前的克林頓政府完成「全球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揭示「反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是國家安全重要優先項目」,稍早更發展跨部門「五年反恐怖主義及技術犯罪計畫。」及至911後的喬治布殊政府整合22單位有了「國土安全部」,再又喬治布殊政府2006年「國家安全戰略」更徹底縝密針對反恐打擊,從管制、通信、軍事、政治、金融、指揮幾乎所有層面割喉以對。然則延此會遇到的問題即是,關塔那摩灣的秘密審訊和拷打,合乎人權又真有效益嗎?這也是片中引領思考另一端點。
911帶給美國和全球的震撼不在話下,每年超重金打造的全球情報、反恐體系在雙子星倒下那刻煙消雲散。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早於1995年的菲律賓,一位恐怖分子遺落在飛機座位底下的筆電,就曾查獲以飛機撞擊世貿大樓的恐怖計畫;再者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個月蓋達組織攻擊了駐守葉門的美國軍艦「柯爾號」(USS Cole)。這都是恐攻訊號、都是後來911主嫌同線,罔顧人權查案的喬治布殊政府寫了一堆國安報告無法預防也難根除,誠乃當時也是現在美國政府的悲哀。
這樣的國家傷痛無法證成伊拉克政府和賓拉登(Osama bin Laden)間的聯繫,攻陷伊拉克的美軍也從來沒有找到任何大規模武器,這當然也就令人質疑喬治布殊步後父親打倒薩達姆(Saddam Hussein)的正當性。我們現在能夠讀到資料、《為副不仁》也有拍到的,即是當年國安會議上鮑威爾(Colin Powell)將軍的質疑。參謀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更進一步提問:「這次進犯在多大程度上是他個人行為?如果他不在了,能找到一個適合的替代人選嗎?」;踵繼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同為國關大師的史考克羅夫(Brent Scowcroft)也質疑「伊拉克會分裂否?」
易言之,喬治布殊在進攻伊拉克初始已有重臣想到攻克後善後之困難,比照後來佔領期間美軍傷亡遠超過戰鬥過程,可明乎喬治布殊出兵思忖之不足,在我看來就是他仰仗切尼太多、又聽從鮑威爾太少。最可笑的是,電影中也出現的新保守派領袖、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Paul Wolfowitz)和他的同事費斯(Douglas Feith)公開宣稱:「不相信美國在衝突結束後有必要負責伊拉克的運作。」而這種愚蠢至極,判斷全然失準的人就在當時出掌全球最強軍隊。

「布殊主義」與伊拉克戰爭
《為副不仁》電影始於911恐怖事件的白宮慌亂、續至第二度揮軍伊拉克的美帝國。就從這說起,我以為喬治布殊時代的外交布局或能用「911」和2004年大選為界。911提振了喬治布殊身邊人等的大美國無敵夢;2004再勝選則確立新保守「軍產複合體」基石;至於挺進伊拉克,那不只是《半場無戰事》,更是加封追晉的四千多具將士棺木。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的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