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滲透》:失去「擁抱熊貓派」加持,意味中國失去了美國

《紅色滲透》:失去「擁抱熊貓派」加持,意味中國失去了美國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共多年以來的全球擴張——尤其是在美國的紅色滲透,一直一帆風順,終於第一次遇到阻力。熟悉中美外交史、尤其是近二十多年的兩國關係,對這種阻力的嚴重程度判斷並不一樣,這些人的主力雖然行將老去,但中國仍然希望2020年美國民主黨或許可以奪回白宮,擁抱熊貓派能夠捲土重來。

如今美國剛剛開始省悟,但要將放出來的魔鬼收回瓶中,談何容易。2018年,中國與美國一爭雄長的全球戰略嚴重受阻,中國對海外尤其是對美國的紅色滲透腳步暫時放緩,大外宣只能暫時稍斂其鋒芒。這一年的12月,前BBC記者Louisa Lim(林慕蓮@limlouisa)與Julia Bergin(@juliabergin1)寫了一篇調查性報導《解密北京雄心勃勃的全球宣傳布局》,其中談到她們的西方同行如何為了金錢而放棄新聞原則加盟中國大外宣隊伍。兩位記者特別提到,相對現實利益的吸引,所謂道義考量對這些西方記者來說實在微不足道。

通觀當今世界局勢,中國紅色大外宣的擴張步伐,僅僅依靠美國屠龍派的扼制很難根除,就在我寫這篇結語的時候,看到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執世界通訊牛耳的美聯社執行長普魯特,於11月底前往北京會晤中國新華社社長蔡明照,雙方同意兩家機構在新媒體、人工智慧運用與經濟訊息等領域合作。這項合作引來美國國會關注,國會議員日前致函美聯社,要求公布與新華社簽訂的備忘錄內容並做說明。

美聯社成立於1846年5月,是由各成員單位聯合組成的合作型通訊社。經過多年發展,擊敗了傳統的競爭對手合眾國際社,成為美國第一大通訊社與世界最大的通訊社。截至2005年年底,美聯社的合作夥伴包括1700多家報紙、超過5000家電視和廣播電台、243家新聞分社,在全球121個國家設有辦事處,還經營美聯社衛星網路覆蓋全球,報導重大事件。美聯社在絕大部分美國媒體開有專版,事實上已經成為新聞報導的標竿。如果美國國會未能阻止這項合作,這將是中國大外宣與西方媒體的頂級合作。

但是,中國經濟衰退與財政壓力,將迫使中共不得不減少大外宣的巨額投入。2018年中國GDP增速嚴重下滑。12月中旬,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在中國人民大學演講時披露:2018年經濟嚴重下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是6.5%;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的研究小組內部發布的報告是,目前中國GDP的增長率為1.67%。這種情況下,政府財政收入必然下降,依靠金錢支撐的大外宣的投入資金也必然隨之縮水。只有在財政收入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當局才會減少大外宣這一相對國內維穩來說比較次要的政治工程投入。

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熱情地張開雙臂歡迎中國,希望它與國際接軌,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為此大力促進幫助中國經濟的發展。西方的全方位開放得到的回報是中國政府嚴格限制下的市場部分開放,結果種瓜得豆,不是西方改造了中國,而是中國滲透了西方,讓西方人變得中國化。中國政府投入巨資推行大外宣戰略,在西方收購媒體與記者服務於北京的「恩庇侍從」結構,得益於金錢,也將失敗於金錢枯竭。

相關書摘 ▶《紅色滲透》:從暗渡陳倉到大張旗鼓,中共勢力如何逐步滲入台灣媒體?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八旗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何清漣

「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毛澤東

全球媒體大一統的中國夢
正快速滲透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紅色宣傳」正在剝奪你的閱聽自由?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新聞背後的真相嗎?長期關注中國政治、經濟和媒體的學者何清漣提供了她的精彩分析和答案。

  • 世界華文媒體已呈現粉紅色狀態

中文媒體、華人社團與中文學校,一向是中共「海外統戰三寶」。按照中國政府的統計,目前全球有4500多萬華人、二萬多個僑團、5000多所中文學校、數百家中文媒體。如何控制、管理這些中文媒體,影響華人的思想,增強對中國的凝聚力,被中共視為相當重要的「海外統戰工作」。

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中國的海外滲透,世界各國的中文媒體就已經開始在政治上重新定位,2009年之後尤其如此。中共支持的世界中文媒體的目的,用中共的術語說,是教育「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的華人」。

中國的手法五花八門,從統一與中國相同的詞彙開始、進而是發音,甚至把許多傳統的粵語廣播與新聞都加入普通話時段。中共還專門開辦海外中文媒體研究中心、網站、雜誌;舉辦各種海外研修班,規訓海外華文媒體的從業者,讓他們變成中國的「宣傳先鋒」。而在採訪角度上,也改為對中共有利的角度來報導。全球華文媒體陷入單一新聞取向的趨勢已經迫在眉睫,許多媒體都已經淪為北京的傳聲筒,基本上是中共宣傳機器的延伸。

  • 香港和台灣成為紅色滲透重災區

香港媒體的內地化已經成為事實。亞視早已被戲稱為「央視第十台」,即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台,而TVB也被戲稱為「CCTVB」。在香港,登廣告這種商業活動,被中共做成了政治誘餌。而利用黑社會威脅記者人身安全時有發生。其結果是,「無國界記者」(RSF)歷年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年在全球排名第34位,尚屬「接近自由區域」;2016年排名第69位,進入「新聞受限制區域」;2017年度下降4位,排名第73位。

中共滲入台灣媒體業,在2008年以前採用的是迂迴繞道的方式,借道海外中資入股台灣媒體。2008年以後,北京勢力滲透台灣媒體走的完全是陽光大道,無須隱身。這一現象被概括為「在台灣媒體場域」的「中國因素」。此外,本地媒體也因為中國的新聞置入帶來的金錢收益而開始「自律」,中國的負面新聞幾乎都不見。作者引用並讚同台大教授張錦華的觀點: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台灣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

getImage-3
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