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貪婪的新聞背後,你必須了解的真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可曾想過,這就是你要的「新聞」嗎?媒體的新聞報導逐漸走向嗜血、貪婪和視野短小的小道消息,讓閱聽者無意識地吞嚥不需思考的訊息;而你,是不是也正在等著別人幫你貼好輕鬆方便的「標籤」?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管是電視媒體或報章雜誌,開始傾向以狗仔小報的方式報導:視覺上的刺激炫目,過多的跑馬燈、字幕或動畫;內容上則不斷重複、旁及種種支線卻缺乏深度,甚至僅使用行車紀錄器畫面就能完成一則新聞。這一切都讓新聞報導的走向偏離事實陳述、真相探討。
能引發觀眾思考的新聞目標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嗜血、貪婪和視野短小的小道消息。
或許這是因為,生活在訊息量大過吸收量的今天,每一則新聞出現在觀眾眼前時,必須適合大眾得以快速的、不經思考地接收,方便我們在移動中、空閒時,用打發時間的方式瀏覽。這種釋放新聞訊息的方式,往往帶著一個簡單的結論,讓善與惡一望即知,彷彿黑與白、明與暗,閱聽者在情感上立刻有了依靠——一方有值得同情的對象,另一方有人人得而誅之的壞蛋,結案,move on。真相是什麼?正義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畢竟我們的生活繁忙,思考太過奢侈浪費。
當事件發生,我們呼求著結論,有了結論就像給事件畫上休止符,人們得以放下,繼續前行、繼續過生活。事件背後值得深究的原因,反而成了路面上的凹洞或雜物,逼迫人們得暫時停下腳步處理,一個不小心甚至會跌跤受傷。這種麻煩的東西就由媒體來幫你移開,越少越好,不要思考,不要停下來,繼續吞下輕鬆方便的「新聞」。

德國:從失控到自律
這種利用斷章取義的方式,以求快速獲得效果、直接給予結論的新聞,其實並非僅僅發生在台灣。由於社群網路的興起,網路上各種論壇、社團大量集結,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匿名的方式,達到傳播個人意見的效果;從而助長了閱聽者對「爆料」、「內幕」的需求,加上新聞媒體在報導時的短視和急功近利,兩者互為表裡,結果就是一篇又一篇的「假新聞」。
以一起發生在2016年的德國新聞事件為例,該年1月才發生了難民集體性侵女子事件,眾人仍在驚懼不安之際,又有一名俄裔未成年少女在失蹤一天後,向警方宣稱被「南方人」綁架和性侵。
當時的德國正在處理敘利亞的難民問題,每天都為了數以千計的人潮疲於奔命。這個俄裔未成年少女被性侵的消息一傳出,社會人心對難民的排斥感立刻拉到最高,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破壞難民營,讓政府與人民進入對立狀態。儘管事後發現俄羅斯國營媒體針對這個新聞煽風點火,企圖影響德國政治情勢,為此德國政府甚至公開表示不滿。無論如何,這起子虛烏有的性侵案依然造成社會恐慌,加深許多人對難民的刻板印象。
然而,到了2017年6月,德國立法通過《社群網路強制法》(NetzDG),於同年10月生效。社網法有幾個重點,主要是抗擊擁有兩百萬以上用戶的社群媒體平台上,流通的違法與有害內容,並且提供了一個檢舉形式,讓社群媒體平台在收到通知(檢舉)後的24小時內下架「明顯違法」的內容,而平台若暫時屏蔽或下架移除某一內容,有義務保存該內容至少10週以上,以配合後續司法程序之需要。社群平台必須每半年對其處理違法內容檢舉通知的相關處理狀況,提出完整公開的透明度報告。
雖然有人質疑,這樣的做法違反言論自由,有可能強化了主管機關濫用權力的可能性,甚至提供了檢舉人惡意影響社群平台的捷徑,也有人提出是否違憲的疑慮。但無論如何,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向來是雙面刃。閱聽人有得知真相的權利,而有心人利用社群媒體平台,恣意散播仇恨言論與不實資訊,對民主政治、公共秩序,又何嘗不是一種嚴重的破壞。德國敢踏出第一步,嘗試扭轉這種雙面刃的困境,即使問題重重,依然值得全世界繼續觀察與學習。

這就是你要的新聞嗎?
在公視寫實職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透過一個無差別殺人事件,展開一連串對新聞媒體、對社會撻伐、對人性善惡的辯證。幾乎所有人都急著獲得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正義」的結果,因此幾乎是反射性的、不假思索地為每一個他者貼上標籤。編劇呂蒔媛表示:「貼標籤是劇中很重要的一環。當我們對一個人的認識來自事件的片面,那麼標籤化的過程,反而會讓人更不了解被貼上標籤的對象。」當嗜血的媒體以報導真相為名,卻透過遮蓋、斷章取義的方式,造成當事人二次傷害。例如戲中的殺人犯李曉明,他雙親俱全,家境小康,有個感情很好的妹妹,學業成績也是中等之上。他的一生中沒有明顯的家暴事件、沒有因電玩影響造成的行為脫序、也沒有創傷過後的精神失常。
但是這樣的一個殺人犯沒有「梗」,閱聽人在得知這樣的社會事件之後,找不到情緒宣洩的出口,長久以來不需要思考的新聞經驗,讓社會大眾慌了手腳,於是媒體在這裡提供了協助:標籤。
貼上標籤,讓大家有所依靠,有一個可以責備的對象,有一個可以攻擊的目標。於是真相是什麼不重要,正義是什麼也不重要,但是閱聽人體內嗜血、貪婪的情緒滿足了,等浪頭風潮過了,留下滿地的問題無人解決。

弔詭的是,我們也常常聽到使用者責備新聞媒體無用,例如「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云云,這樣的抗議和攻擊到底是真心期待一個有見解、有深度的新聞,還是為了逃避承認,就是因為自己的獵奇心態,而造成的「三器新聞」氾濫?如果我們真的期待新聞媒體自律,擁有國際觀,而不是整天討論無關緊要的醜聞、沒有建設性的謾罵,和誰的口袋裡面有兩百塊,那閱聽者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一切?
或許,就從拒絕浪費生命在小道消息開始吧,思考問題背後的理由,試著理解我們不明白的苦難。我們不需要滿口仁義道德,不需要有什麼真知灼見,只要停止跟風,停止給予那些嗜血、貪婪和視野短小的無用媒體繼續茁壯的理由,那麼一個乾淨、有自由意識,也有真相深度的真正媒體,就是指日可待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於三月開始熱播到現在,隨著劇情不斷推進,全國掀起一股追劇熱潮,除了電視播出外,透過CATCHPLAY ON DEMAND線上影音觀看直播也是許多網友的選擇。現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已經進入最高潮,如果你還沒跟大家一起瘋,現在就快來註冊成為CATCHPLAY免費會員,可享前兩集《我們與惡的距離》免費看,還可於每週日準時九點,平台免費直播觀賞。
直播時間跟你有衝突怎麼辦?沒關係,你也可以選擇成為更自由自在的、更有彈性空間的月付會員,每個月只要199元,就能隨心隨意、隨點即看,透過手機、平板都能追劇,人在戶外也不擔心,每個月還有千部電影看到飽;更多精彩電影、劇情請上CATCHPLAY選擇隨選影片服務觀看完整內容。
話說回來,如果你現在才開始要趕進度,這裡幫你貼心整理好前六集,點一下就能線上看;此外,為因應近期平台直播時湧入搶看的大量人潮,CATCHPLAY祭出優惠方案,首播後隨選影片72小時內免費看,讓網友看好看滿,現在就趕緊加入追《惡》的行列吧!
想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線上看請往這裡走:https://bit.ly/2Fln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