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亞洲金融風暴、強人總統下台,印尼「新政治」是否會到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者認為在本書對於印尼民主最為關注的部分,就是民主化的過程會牽涉到選舉等「政治動員」;特別是以「以認同為基礎」的政治動員(Identity-Based Mobilization)。若再細分,其中包含「伊斯蘭認同」 (宗教)、「印尼華人」(種族)、「外島邊緣化」(地域)三大動員議題。
文:戴萬平(台灣正修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印尼產業的政治經濟學:資源詛咒》作者)
首先,非常榮幸能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的戴維信博士(Jamie S. Davidson)所著作的《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Indonesia: Twenty Years of Democracy)撰寫導讀。在2019年的今天為這本書撰寫導讀是相當有意義的:其一,是1998年至今,印尼的政治轉型已滿二十年,學術界需要回頭審視這二十年來印尼政治的變化;其二,2019年印尼將透過民主的程序選出第八任總統,新任總統將帶領印尼五年,邁向下一個歷程碑。
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並導致1998年執政長達三十年的強人總統下台;在政治轉型的過程中,印尼充滿動盪與混亂。當時,筆者正在印尼大學短暫進修、撰寫印尼政治的博士論文,面對到這樣的混亂,外界幾乎對這個國家的前景感到悲觀;並對當時進出海關遭到「官員索賄」的現象深惡痛絕。
二十年後的今日,筆者依舊頻繁進出雅加達,感受到截然不同的經驗;在嶄新的國際機場內順暢的通過,「過海關」已經不再是所有亞洲遊客的夢魘。
在政治上,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最近幾年的調查,印尼政治自由度的評比,都是東南亞地區最好的。2006年至2018年間,印尼被 「自由之家」評定為「自由」, 優於其他東南亞國家;選舉過程也堪稱公正。在經濟上,金融風暴之後,國際經濟學者以「金磚第五國」形容印尼廣大內需市場背後的經濟潛力;就數據上,印尼也是近年整個亞洲新興國家投資熱潮中,重要性最高,也最被看好的市場之一。2018舉辦的亞運; 2019年申請舉辦2032年奧運, 展現印尼政府的國家自信。
就近代東南亞政治發展的角度來看,印尼的轉變相當驚人,但是這樣的轉變是不是就意味著印尼已經走向民主鞏固,而不會走向回頭路?就像戴維信博士在書中所提到,印尼的民主依舊面對眾多的挑戰,其中包括;弱化的體制、社會不平等、金錢政治、族群與分離主義、地方主義等。由於存有太多對立的緊張關係在印尼出現,所以戴維信博士主張要透過民主的「持續變遷」(change and continuities)作為分析架構進行研究,構成本書在撰寫架構的主軸。學理上,這本著作就是採取「歷史的」與「比的」脈絡(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context),關注真實世界的經驗問題(real world empirical questions),來解釋制度結構形塑政治行為與結果。

據這樣「持續變遷」的分析架構,戴維信博士將後蘇哈托印尼民主轉型過程分為1998-2004年威權轉型時期的「革新時期」(Innovation)、 2004-2014年尤多約諾總統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SBY)執政時的「滯緩時期」(Stagnation)、2014年至今,佐科威總統 (Joko Widodo, Jokowi)執政的「對立時期」(Polarization)。三個時期並以「政治概況」(政黨、選舉、地方政治)、「政治經濟」(國家利益與自然資源的分配)、「身份政治」(新、舊的認同動員對於國家政治與地方社會的影響)作為本書 對於檢驗二十年印尼民主的三個單元,以下分別討論。
印尼民主「革新」的時代:悲觀與迷惘
這段時期可以說是印尼政治經濟最混亂的年代。在改革面向上,戴維信博士指出,這個時期最被稱道的改革包括:「威權統治瓦解與國家領導 人的更替」、「軍隊國家化」、「修憲」、「憲法法院的建置與公正的審 判」、「地方自治與去中心化」、經濟上的「私有化與制度化」。
不過在改革過程中也並非順遂,因為過去執政的政黨專業集團黨 (Golkar)依舊掌控大量的資源,軍隊也難以放棄過去掌控的政治經濟利益, 更嚴重的威脅是來自於東帝汶(East Timorese)、亞齊(Ache)、巴布亞 (Papua)的獨立運動,以及包括:安汶(Ambon)、波索(Poso)等地方的種族與宗教衝突。
另一方面,筆者認為在本書對於印尼民主最為關注的部分,就是民主化的過程會牽涉到選舉等「政治動員」;特別是以「以認同為基礎」的政治動員(Identity-Based Mobilization)。若再細分,其中包含「伊斯蘭認同」 (宗教)、「印尼華人」(種族)、「外島邊緣化」(地域)三大動員議題。對於印尼政治的研究者而言,「印尼政治就是認同政治」的觀點並非陌生。
事實上,自1949 年印尼正式脫離荷蘭統治後曾經就是實施民主制度,但最終就是因「族群認同政治」(aliran Party Politics)失敗收場。認同政治帶來的政黨惡鬥,民主機制並沒有發揮整合的功能。1955年舉行首次大選,雖然被西方學界視為是一場公平公正的選舉,但悲哀的是選舉結 果因政黨意識型態的差異促使國家內部分歧。根據統計,1950 年到 1957 年「議會民主」時期,印尼政壇共更換了7個內閣。政治競爭弱化國家的 統治能力,分歧社會摧毀印尼社會共同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不可治理性」(ungovernability)。
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全靠製作的用心!晨光土司「糯米湯種工法」打造細緻柔軟的超質感土司,讓早餐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每天早餐吃的土司看似簡單,卻是最能展現技術的烘焙品之一。以充滿質感的口感與香氣而深受好評的晨光土司,就是土司界中講究製作技術的代表作。
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

晨光土司簡單的美味,來自講究用心的工法
晨光土司特有的「糯米湯種工法」,特別之處在製作湯種時額外添加糯米粉,當95°C高溫熱水沖入麵粉與糯米粉時,糯米粉裡的澱粉會瞬間糊化,將水分緊緊抓在澱粉分子裡,讓土司體富含水分,口感柔軟濕潤。
湯種與麵糰混合均勻後,再以0~7℃低溫熟成12小時,這段時間澱粉酶會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讓晨光土司吃起來香甜。

晨光土司不只講究在糯米湯種工法,更特別使用三段壓延工法處理麵團,讓土司質地更細緻綿密。烘烤則引進熱穿透能力絕佳的日本石板烤爐,烤出皮薄均勻的細緻質地;烤完接續進行分段式冷卻,讓土司維持絕佳的濕潤與柔軟度。

每一步用心的製作步驟,讓晨光土司擁有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也讓吃到晨光土司的人,能夠一早就朝氣滿滿。
多樣的晨光土司,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早晨食光
經典款的「晨光嚴選土司」,擁有簡單的美味,直接單吃土司,每一口都能品嚐到細緻濕潤的質地,加上小麥甘甜香味,不知不覺就能吃完一整片。想要以豐盛感為一天充滿朝氣?那就用晨光嚴選土司製作三明治,只要簡單加上幾片美生菜、起司,就能享受到食材的真滋味與土司融合的層次感。

晨光土司的三款調味土司,則讓每天的早晨精彩有變化。「晨光葡萄土司」加入粒粒飽滿多汁的日曬葡萄乾,為細緻柔軟的土司帶入水果香甜的口感層次,是吃過肯定會驚艷的美味。

有濃郁奶油香味的「晨光奶油土司」,使用特選奶油調和關鍵煉乳配方,還沒咬下就能聞到令人心動的奶油香,咀嚼時奶油香氣讓細緻香柔的土司體達到美味平衡,也非常適合搭配咖啡一起享用。

添加精選蜜漬香脆核桃、酸甜莓果的「晨光莓果核桃土司」,不只有堅果酥脆與莓果酸香,額外添加精心調配草莓泥於土司體中,讓核桃與莓果的風味更加融合每天早上來一片,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特有糯米湯種工法、多種講究製作技術,讓每一口晨光土司都是恰到好處的濕潤柔軟,令人回味再三。現在,就讓晨光土司成為每天必備的朝氣來源,創造充滿質感而有朝氣的美好生活。
▲廣編內容圖示僅供參考 產品以實物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