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一大步!全球首例愛滋病帶原者「活體捐腎」手術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瑪汀妮絲本來希望將腎臟捐給與她同樣有愛滋病患者的朋友,雖然朋友最後等不及去世,但瑪汀妮絲沒有因而卻步,決定將腎臟捐給陌生人。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醫師,近日完成全球史上首宗愛滋病帶原者活體捐贈腎臟手術,成功將一名35歲帶有愛滋病毒的女士瑪汀妮絲(Nina Martinez)的腎臟,移植到一位同樣感染愛滋病毒的病人身上,且目前沒出現排斥問題,成為繼2013年允許愛滋者逝者能捐出大體器宮後另一個里程碑,提高苦候器官移植的病人的生存希望。
受《實習醫師》影響,想捐腎救病友來不及
《上報》報導,捐贈者為36歲來自亞特蘭大的瑪汀妮絲,目前擔任公共衛生顧問,由於早年血庫尚未有常規愛滋病毒檢測,瑪汀妮絲在僅6周大還是個小嬰兒時,接受輸血時感染愛滋病毒,直到8歲眼睛開刀,才被確診為愛滋帶原者。
長大後,她也因為疾病受到不少影響,《蘋果日報》報導,包括曾被學校特殊對待,被校長質疑:「她就快死了,為何還花納稅人的錢來教育她?」甚至曾有名室友聽聞她是感染者後,連租屋處的東西都沒收拾就離開。
綜合《中央社》和《上報》報導,她一直對器宮捐贈很感興趣,除了希望自己善心可以改變他人的命運後,也希望能抹清世人對愛滋病患者的負面態度。
受到電視影集《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鼓舞後,瑪汀妮絲開始想要捐腎,2018年夏天,她本來希望將腎臟捐給她同樣有愛滋病的朋友,並開始詢問捐贈可能性,雖然朋友最後等不及去世,但瑪汀妮絲沒有因而卻步,決定將腎臟捐給陌生人,並說自己對成為醫學首例感到興奮。
手術後2天她在病床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
我知道我是他們一直在等的那個人。對任何考慮加入這趟旅程的人,這是非常可行的。我剛向你們展現如何做到,而我很想看看下一位這樣做的會是誰。
我真的很希望大眾重新檢討愛滋病病人的定義,如果有人走出來說愛滋病人活不長,但我就是活生生證明,我已經活了35年,時間跟美國一些流行病一樣長。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也在推特上發布在醫院等待恢復的瑪汀妮絲的相關影片,她躺在病床上高舉雙手,或是試著用助行器在醫院中走路,並一面和醫師說話的樣子,看起來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Johns Hopkins Comprehensive Transplant Center team performs the first-ever reported HIV-to-HIV living kidney donation. pic.twitter.com/2UTjgE8PKi
— JohnsHopkinsMedicine (@HopkinsMedicine) 2019年3月29日
愛滋病患者「捐贈器官」的權益進展
《蘋果日報》報導,如果在30年前,感染愛滋病毒幾乎等於宣判死刑,主刀醫師賽杰夫(Dorry Segev)指出,愛滋病毒帶原者不能捐血,但隨著醫學進步,帶原者的病情能控制得宜,可以捐贈器官,「甚至有能力救人一命。」
《美聯社》報導,2013年11月通過的《愛滋病毒器官政策公平法》(簡稱HOPE法案)允許研究人員對愛滋病感染者間的器官移植進行研究,致力於推動此法案通過的賽杰夫當時表示,他看著愛滋病感染者在等待移植名單上一一死去,他們不得不拒絕每一個潛在的捐贈者,無論是死的還是活的,只是因為他們有愛滋病毒。
《蘋果日報》報導,美國2016年新法上路,准許愛滋帶原者捐出器官,賽杰夫在2016年首開先例替愛滋感染者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全美迄今已完成116起類似手術,不過都是已故的HIV帶原者,將大體器官捐給也是HIV帶原者的病患,瑪汀妮絲則是第一例活體器官捐贈。
《自由時報》報導,過去愛滋帶原者若要捐贈腎臟,會因為有過高的腎臟疾病風險而遭拒絕,《蘋果日報》報導,因愛滋病毒可能損害腎臟,抗愛滋病毒藥物對腎臟也具毒性,另外醫界過去認定感染者在捐腎後,只剩一枚腎臟,風險過高,一旦感染、需要用藥控制,都會升高腎臟病的風險,感染者活得越久,就越易發生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相關的腎衰竭。
但現在新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主要用於治療HIV病毒)治療,愛滋病感染者者在捐贈腎臟時已不再被視為帶有疾病風險。
《CNN》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就發現,即使是愛滋帶原者捐腎,罹患腎臟病的風險也不見得高於沒有感染的一般人,他們研究了4萬名愛滋病患者的腎臟健康狀況,病毒控制良好且沒有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壓的愛滋病感染者,他們捐腎的風險和一般人無異。
以這次的手術為例,醫療團隊評估後,認定瑪汀妮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其健康情況接近正常人,病毒量也低到無法偵測,「免疫系統基本上是正常的」。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藥物腫瘤科副教授杜然德(Christine Durand)也表示,受捐贈者狀況「非常好」,「非常感激能獲得這份禮物,現在會密切監控長期結果」。
《蘋果日報》報導,美國等待器捐的候補名單上有超過11.3萬人等待別人捐贈,大部分是需要換腎的病患,有些病情嚴重者會被名單排除,這當中沒有多少愛滋病患者,愛滋病患者可以像其他任何人一樣,接受一般捐獻者的移植手術,然而不過每年有數以千計的病患在等待器捐時過世。
新聞來源:
- 全球首例 愛滋女活體捐腎 盼破除污名「我們也是生命使者」(蘋果日報)
- 醫學重大突破 美HIV帶原者成功捐腎給另一帶原者(中央社)
- 全球首宗HIV帶原者腎臟活體移植 重燃「被忽略一群」生存希望(上報)
- 世界首例! 美國HIV帶原者被允許捐贈腎臟(自由時報)
- US begins organ transplants from living donors who have HIV(AP)
- In world first, HIV-positive woman donates kidney to HIV-positive recipient(CNN)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