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1100隻海豚「遭斷鰭」陳屍在法國沙灘,疑漁業捕撈釀悲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0%海豚的死因是被漁船漁網纏住,海洋保育人士認為,漁民遇到漁網纏住海豚時,通常會割掉部魚身來救漁網,因此海豚死亡和漁業有很大關係。
法國的海洋研究者們發現,從今年1月至今,已有超過1100隻海豚屍體被沖上法國臨大西洋的海岸,這些海豚的屍體都遭到嚴重毀壞,魚鰭也都被切除,死亡數目創下法國40年來最高紀錄,促使法國生態部長戴扈傑(Francois de Rugy)提出國家保護海豚計畫;而外界普遍將海豚大量死亡歸咎於漁業捕撈。
《世界日報》報導,拉羅謝爾大學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成員多賓(Willy Daubin)表示:「過去沒出現過這麼高的數字。這種情況已經持續3個月,自2017年以來不斷增加,打破了去年紀錄,甚至達到40年來新高。」
根據拉羅謝爾大學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海豚解剖結果,海豚屍體損壞程度極嚴重,屍體大都殘缺不全,受過嚴重傷害。
為什麼海豚會死掉且死狀淒慘?
多賓表示,90%海豚的死因是被漁船漁網纏住,不過今年死亡數激增的原因目前仍舊成謎。海洋保育人士則認為,漁民遇到海豚遭漁網纏住窒息而死時,會割掉海豚部分身體以保存漁網,因此割掉海豚的鰭這種做法是很常見的。
《上報》報導,知名的鯨豚保育團體「海洋保護協會」(Sea Shepherd)的主席埃森拉莉(Lamya Essemlali)指出,海豚死亡數目大約是在3年前開始驟升的,《紐約郵報》報導,現在是焦點的海鱸魚捕撈拖網漁船確實是原因,然而他們不是唯一該為海豚死亡負責任者,因為在長期禁令之後,3年前開始獲得鬆綁的「鱈魚捕撈」也是主因,這和海豚死亡數量飆升的時間點吻合。
他們跟著捕撈網的漁船出海,並拍攝到漁網捕獲到海豚的畫面,後來還發現了遭到割斷鰭的海豚屍體,呼籲應該要改變捕撈方式。
這場生態危機,也源於人類對低成本魚類前所未有的需求,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數據顯示,過去50年來全球海鮮消費量增長了一倍以上。埃森拉莉也引用科學家的預測,表示目前的捕撈速度,恐怕會使海豚滅絕。
該怎麼解決海豚碰上漁船的問題?
法國生態部長戴扈傑(Francois de Rugy)為了此事備感壓力。《大紀元》報導,因為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時常高喊「讓地球再次偉大(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如今卻發生這樣的慘劇,戴扈傑趕赴拉羅謝爾進行考察,並提出了一些保護海豚少受人類傷害的計劃。
計畫內容主要包括將對法國北大西洋海灣「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的漁船裝置進行研究,在工業捕魚中心26艘雙拖網漁船經過時,希望「干擾訊號」的方式發送令海豚感到不快的信號,藉此驅離靠近漁船的海豚,就能減少海豚和人類的接觸和可能發生的傷害。
《L'Usine Nouvelle》報導,這個被稱為「Pingers」的發送干擾訊號解方,已經被證明具有一定的效率,從2018年2月到4月間,有6艘拖網漁船配備了聲波發射器,進行超過200次的捕魚作業,法國的海洋漁業和海水養殖(CNPMEM)全國委員會發現,過去捕魚時誤捕的「副漁獲物」因此減少了65%。
CNPMEM後來宣布了一項更廣泛的計劃,自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就是所有從事「遠洋拖網捕撈」的法國船隻都應該裝有該發送聲波的裝置,另外在海上丟棄的海豚,則必須標記擱淺率和相關位置等。
不過海豚擱淺死亡的數量證實了CNPMEM計劃中還是有缺陷,例如該裝置也並非適合所有捕魚技術,尤其是刺網。
《EuroNews》報導,海豚近3年內大量死亡已經不僅僅是法國的新聞,而且這些擱淺的海豚,僅佔漁船意外造成的死亡數字的一小部分。科學家估計,大約有4000隻普通海豚以這種方式死亡,其中80%的海豚沉到海底且腐爛。
生物學家Van Conneyt解釋,目前除了發送干擾訊號之外還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包括修改漁網好讓被困住的海豚可以順利逃脫的測試也已經在進行,但目前結果看起來是沒幫助的。Van Canneyt認為,要有效使海豚不接近漁船,需要更強大的訊號發射裝置才行。
不過這種做法,保育團體並不完全認同,《上報》報導,「海洋保護協會」就痛批,發射干擾訊號的方法「根本沒用」,因為他們過去就已經看到,該地區的許多拖網漁船,根本沒開啟這個聲音裝置,因為漁民擔心,開啟後除了嚇跑海豚,也會嚇跑他們原本打算捕撈的目標魚群,因此通常只有遇到相關部門檢查時才會打開裝置應付一下。
而且這樣發送干擾訊號的方式,也將造成海洋的噪音汙染,並非長久之計。
新聞來源:
- 【海洋悲歌】1100隻「斷鰭」海豚橫屍法國海灘 死因成謎疑纏漁網後遇害(上報)
- 鰭全被割! 法海岸驚現1100隻海豚屍 死狀悽慘40年來罕見(世界日報)
- 1100隻海豚陳屍法國海灘 死亡原因成謎(大紀元)
- Hundreds of dead dolphins have washed up on France’s beaches(New York Post)
- Des centaines de dauphins dans les filets français, le sujet difficile qui attend le gouvernement(L'Usine Nouvelle)
- What's killing France's dolphins?(EuroNews)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