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地方大選:首都安卡拉「變天」,伊斯坦堡「2人宣布當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方選舉雖然讓執政黨「正義發展黨」非常挫敗,但短期而言並不影響總統艾爾多安的執政權力。不過,艾爾多安政權長期以來都慣常於透過「大型都會工程」來分配經濟資源,因此在丟掉首都安卡拉後,執政黨的綁樁工程很可能進一步遭受挑戰。
土耳其地方首長選舉結果初步揭曉,未正式公布的計票顯示,執政的「正義發展黨」(AKP)失去首都安卡拉巿長寶座、在第一大城伊斯坦堡則遭逢緊張拉鋸。AKP之所以失去兩大城,許多分析歸咎於由於去年夏天開始,土耳其遭逢的經濟衰退。
執政黨輸掉首都安卡拉,伊斯坦堡差距不到1%
土耳其當地時間3月31日舉行地方首長大選,首都安卡拉和政治、文化與經濟第一大城伊斯坦堡,更是這次選舉中最重要的指標。
(中央社)據親政府《每日晨報》(Daily Sabah)、《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新曙光報》(Yeni Safak)網站,主要反對陣營共推的安卡拉巿長候選人亞瓦許(Mansur Yavas)得票50.9%,正義發展黨的候選人歐茲哈塞奇(Mehmet Ozhaseki)獲47.06%。亞瓦許凌晨在「共和人民黨」(CHP)總部自行宣布勝選。
但AKP於數小時後宣布,將對安卡拉巿長選舉中被判定的無效票和選舉違規情事聲明異議。
《轉角國際》報導,雖然安卡拉身為國家首都,政治傾向或社會價值長期以來都相對保守;這次所以會以3.84%的差距「變天」,不僅震撼了AKP從1994年以來、在此25年來的統治地位,更反映了都會中產階級對於總統艾爾多安政府無力於扭轉經濟危機的懷疑。
根據土耳其《每日新聞》,目前伊斯坦堡開票99.75%,反對黨CHP提名的伊瑪莫魯(Ekrem Imamoglu)以48.79%的得票率,略微領先AKP提名的前總理尤迪倫(Binali Yildirim)的48.51%《CNN》引述土耳其國家通訊社,雙方都聲稱在伊斯坦堡獲勝。
伊斯坦堡和安卡拉自1994年迄今,25年來都由AKP及其前身政黨執政,當年當選伊斯坦堡巿長的正是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
總統艾爾多安喊話:執政黨「沒有輸」
儘管很可能在重要城巿面臨2002年執政以來首度挫敗,艾爾多安今天凌晨在AKP總部陽台上對全國演說時設法正面看待選舉結果說,土耳其全境56%的巿政府將由AKP執政,意味選民讓AKP在連續15場選舉中成為贏家。
AKP和友黨民族行動黨(MHP)組成「人民聯盟」(People's Alliance),主要反對黨共和人民黨(CHP)則與好黨(Iyi Party)組成「民族聯盟」(Nation's Alliance),兩陣營分別推出候選人。人民聯盟在全國得票逾51%,民族聯盟逾37% 。
艾爾多安談話時特別提到安卡拉省選舉結果說,「如果你看安卡拉(省),大部分省轄巿還掌握在AKP手中」。提到伊斯坦堡省時他則說,「即使人民投(反對黨)巿長,省轄巿仍然是AKP的」。土耳其總統府通訊署署長阿爾通(Fahrettin Altun)稍後推文澄清,艾爾多安談話內容與尤迪倫自行宣布勝選並不衝突。
雖然沒輸,但可能讓艾爾多安的「裙帶資本主義」崩壞
2018年夏天貨幣危機後,土耳其陷入經濟萎縮、物價飆漲、失業攀升,社會不滿情緒反映在選票上。
《紐約時報》報導,土耳其在3月份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超過10%,年輕人高達30%。土耳其新里拉在2018年貶值了28%,並持續下滑,通貨膨脹在最近幾個月高達20%。財政政部長阿爾巴伊拉克(Berat Albayrak)承諾在大選後宣布一系列新的財務措施,但投資信心仍然疲弱。
土耳其2023年之前將不再舉行選舉。艾爾多安談話時不忘給投資人打強心針說,未來4年半無選舉,強化經濟、保持發展、提高就業,將是首要之務。
這次的地方大選考驗了人民對艾爾多安政權的信賴程度。《路透社》報導,政治風險顧問公司Teneo總裁皮克里(Wolfango Piccoli)指出,即使不考慮差距過小的伊斯坦堡,在土耳其12個主要城市中,AKP已經輸掉了7個城市。「這對AKP來說是個糟糕的夜晚,對於一個將自己描述為親商業的政黨來說,他們面臨非常嚴重的問題。」
《轉角國際》報導,地方選舉雖然讓AKP非常挫敗,但短期而言並不影響艾爾多安的執政權力。因為經過2017年的修憲改革,甫於2018年重新當選總統的艾爾多安,其總統任期將到2023年為止。之後還可連選連任一次,最高執政期限將到2028年為止。
不過報導也認為,艾爾多安政權長期以來都慣常於透過「大型都會工程」來分配經濟資源、甚至藉此建立起以總統本人為主的「裙帶資本主義」。因此在丟掉首都安卡拉後,AKP的綁樁工程很可能進一步遭受挑戰,對於長期執政的派系統合,或許也會讓艾爾多安的統治提前遭遇到「崩潰裂痕」。
新聞來源:
- Erdoğan claims victory in Turkish local elections but major cities in doubt(衛報)
- 伊斯坦堡誰勝利?土耳其地方大選,艾爾多安「25年來第一敗」(轉角國際)
- Erdogan Appears to Suffer Major Defeats in Turkey’s Two Biggest Cities(紐約時報)
- 首都恐變天 艾爾多安稱全國得票還是贏(中央社)
- Erdogan suffers major setbacks in local elections in Turkey's big cities(路透社)
- Erdogan faces setback in Turkish local elections(CNN)
- 2019地方首長大選開票結果(土耳其每日新聞)
核稿編輯:羊正鈺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