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印度支那(六):談柬埔寨的「越南情節」

重返印度支那(六):談柬埔寨的「越南情節」
Photo Credit:Jerome Yewdalll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以即便柬埔寨不同陣營的政黨立場和政見南轅北轍,但在反越南這個民族共識上卻是跨黨派的一致性,而柬埔寨人也常覺得洪森政權是一個偏袒越南的「失格領袖」。

文:阮氏清金(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大學、長榮大學、成功大學越南文講師,專長為越南語、越南文化、越寮柬關係研究)

本文為系列文章:

今年東協國家中有兩個重要大選,一個是泰國,另外一個是印尼,而柬埔寨作為君主立憲內閣制國家,在2018年的7月也經歷過一場戲劇性的選舉,如果我們批評泰國的選舉是軍政府量身訂做的話,那柬埔寨的選舉就是洪森當主角,其他人陪演的一部舞台劇。在這場選舉中,「越南因素」也不免被搬上舞台。

首先,洪森動用政治權力強迫解散有威脅性的最大反對黨柬埔寨救國黨,然後洪森帶領的柬埔寨人民黨及拉那列親王領導的奉辛比克黨,做一場形式上的假選舉。之所以說這絕對是一場形式上的假選舉,這故事要追溯到1990年代,而這個故事也和台灣密切關連。

當時柬埔寨國內最主要兩個政黨是奉辛比克黨和柬埔寨人民黨,由於雙方都沒有達到柬國國會過半席次,因而在時任柬埔寨國王羅諾敦西哈努克協調下,雙方組成聯合政府,可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洪森和拉那列親王不合。

根據喬‧布里克林的著作《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一書內容:

和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的奉辛比克黨領袖拉那列親王和當時台灣總統李登輝有私交關係,拉那列親王支持南進政策,而他之所以和洪森不合,是因為他一方面看不起洪森的出身,二方面他認為洪森是越南的傀儡,台灣在柬埔寨還設立了代表辦事處,當時的台灣政府在對柬埔寨經略時較為偏向奉辛比克黨,人民黨當時發動政變摧毀奉辛比克黨黨部之後,洪森將台灣在柬埔寨辦事處趕出柬埔寨。

越南從18世紀開始就有大量越南人移居柬埔寨,當時主要是以農耕移民方式進入,再慢慢把柬埔寨土地蠶食為越南領土,到了近代,越南則成為法國統治柬埔寨的協力者。在法國統治時期,越南公務員在越南本土只能做到中低階公務員,但在柬埔寨可當到政府機構的主管職位,連柬埔寨警察也幾乎是由通曉法語的越南人擔任。而法國人為了開墾和獲得大量勞動力,亦將許多越南人移居到柬埔寨農村協助耕種,因此柬埔寨對越南的看法又增加了一個「殖民者」的偏見。

所以即便柬埔寨不同陣營的政黨立場和政見南轅北轍,但在反越南這個民族共識上卻是跨黨派的一致性,而柬埔寨人也常覺得洪森政權是一個偏袒越南的「失格領袖」,舉個例子來說,越南企業在柬埔寨投資可獲得柬國政府大量的土地免稅和補貼,讓柬埔寨本國企業激烈競爭,造成許多不滿聲浪。除此之外,越南長久以來也干涉柬埔寨政治,今年越南國家主席阮富仲在1月底訪問柬埔寨,恰巧就是柬埔寨參加「金龍2019軍事演習」前一天,阮富仲再三向洪森確認柬埔寨不會允許外國駐軍在柬埔寨,而洪森似乎也向阮富仲如此保證,看在柬埔寨人眼中,這就是越南干涉柬國的獨立性。

RTX2XU5X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柬埔寨總理洪森

那為什麼洪森可以競選無往不利呢?因為洪森透過「裙帶關係」鞏固自己的權力,也就是說其他政黨不是無法出來選舉競爭,國內所有非親洪森陣營的媒體也都被迫解散,讓人民無法得知非洪森陣營觀點以外的觀點,《Cambodia Daily》還從原本的紙本形式變成電子報形式,為的是避免被柬國政府強制宣布倒閉,另外,關切柬埔寨狀況的非政府組織則三不五時就被柬埔寨警察請喝咖啡,。

在《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書中也提到,很多人對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紅色高棉一事,因時代變遷而有不同解讀。年輕一輩的柬埔寨人大多並無經歷當年紅色高棉的大屠殺,當面對經濟力量逐漸變強、軍事力量依舊不減弱的越南,從柬埔寨地緣政治來說,仍舊是最大威脅,畢竟越南連富國島上都有駐軍,而富國島距柬埔寨重要港口城市西哈努克港距離僅220公里,對柬埔寨而言,依舊是活在越南陰影下。

因此,當討論柬埔寨任何外交和軍事動作時,若沒有討論到越南因素,就無法洞悉柬埔寨透過外部勢力制衡越南的動機。所以洪森對大量中資進駐、以及柬中兩國軍事交流展開雙臂歡迎原因,正是因為希望能改變原本單一依賴越南的局面,畢竟反對黨不停用越南因素攻擊執政黨,洪森勢必得保持和越南及中國兩國之間的平衡。此外,越南裔在柬埔寨是第二大種族,相較於泰國透過流行文化風靡柬埔寨,越南還是在經濟、黨政上面影響柬埔寨居多,雖然許多柬埔寨學生到越南留學,學了一口流利的越南文,足以減輕雙方隔閡,但短時間內要柬埔寨對越南有所改觀,仍有待時間來解決。

本文為系列文章: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