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不准吃軟糖」的真正原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老師的心意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快樂,也讓我從這個無心之過中學到寶貴的一課。
文:Yvette
去年女兒生日,我讓她拿巧克力餅乾去班上發給同學。今年也照辦,只是換成了廣受小孩歡迎的haribo軟糖。英國幼稚園和小學一般都對家長提供的甜食持謹慎態度,一部分是因為有些小孩可能對其中成分,例如堅果和蛋奶過敏而導致嚴重後果,一部分是尊重不給小孩甜食或有宗教飲食限制的家長,所以通常都會在家長在場的情況下才發放。
「不准吃軟糖」沒這麼簡單
放學時,我和其他家長站在門外,女兒和老師一左一右站在教室門口,學生們照例排成一列,老師看到家長才依序放行,家長不在場就讓小孩回到隊伍後重排等家長來。女兒拿著一大袋的小包裝軟糖,興奮地等著發給被放行的同學。
第一個同學出來,女兒正要把手上那包糖交出去,老師急忙攔住她說「He's not allowed.」(他不准拿)我心想這小孩的家教好嚴,一包糖都不能吃。第二個同學出來,老師又說了一次「He's not allowed.」第三個同學也一樣,帶著失望的表情空手離開。
我開始覺得事情應該不是家教嚴這麼簡單。
第四個同學出來,是女兒的好朋友,父母都是英國人的漢娜。這一次,老師沒有阻擋,漢娜拿了糖果,開心蹦跳著往媽媽跑去。我回想前三個孩子Mohammed、Yusuf、Mahid,都是穆斯林常見的名字。這時才猛然想起很久以前聽過穆斯林同事說,有些軟糖裡含有gelatin(吉利丁,用動物骨頭或魚骨提煉的凝固成分)所以他們只能吃包裝上有標示Halal(符合清真標準的)的糖果,以免觸犯教規。
我此時才發現自己犯了尷尬的大錯:買haram(指清真教義禁止的)的糖請穆斯林小孩。

同學都走光後,我不好意思地對老師和女兒告罪買錯糖果。女兒不以為意的說沒關係,剩下的20幾包糖她都可以「幫忙」吃。老師Miss Moore笑著安慰我,這是無心之過不要在意,她也是當老師後才開始注意這些細節,明天她再買些halal的糖果給沒拿到的小朋友就好了。雖然那天女兒還是快快樂樂地過了生日,我還是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英國小學分Faith和Non-faith
英國的小學可以粗略分成faith school(註)(例如英國國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和non-faith school(一般社區小學)。一些家庭希望孩子和膚色文化接近的同學在一起,即使本身沒有特定信仰,也會幫小孩選擇faith school。我並不想把孩子送進特定宗教色彩的學校,所以選擇了社區小學。
註釋:faith school,英國官方列出的學校類型至少有6種,包含有跟隨信仰規範的faith school、政府公辦的free school(但不一定由政府營運)、國家出錢資助的獨立學校academy、專職在科學與技術的學校city technology college、寄宿學校state boarding school、以及私立private school。
社區小學考量到當地的居民組成,像是我們住的Tower Hamlets區,和倫敦其它穆斯林人口較多的區一樣,只要是公立學校,營養午餐食材一律是Halal的,絕對不會有豬肉。其他則是主菜葷素各一,關照因為宗教或其他原因吃素的學生。
演耶誕劇、也參訪清真寺
孩子所讀的社區小學,在建立之初就和原址的mosque(清真寺)協議,舊房舍拆除改建學校的同時,會幫他們在校地一角重建,因此後來嶄新的校門旁,就是全白的清真寺。學校本身並不因為在清真寺旁邊,或因為有6成左右的穆斯林學生,而有特定的宗教傾向。學校慶祝基督教節慶、猶太和農曆新年,也會在齋戒月結束的那一天放假,讓穆斯林教職員和學生過他們的重要節日。
大量的移民使英國國內的宗教差異顯而易見,因此種族平等與宗教融合是學校教育很大的一部分。女兒學校從Year 1就開始有宗教教育,教導他們各主要宗教,並且教孩子們尊重他人的信仰,校外教學會帶學生到教堂,也參訪隔壁的清真寺,每年耶誕節學校的重頭戲nativity play(耶穌降生劇),擔綱主角的孩子來自不同宗教,台下的父母一樣看得眉開眼笑。

長袍牛仔褲都是尋常風景
上下學時間,校門前包著頭巾穿著長袍的穆斯林媽媽,和穿緊身上衣、牛仔褲的英國媽媽站在一起是尋常風景。孩子出來前大家隨意聊幾句,聊的不外乎是尋常話題:工作,家庭和孩子,偶爾一起八卦一下某老師或家長。當然在某些議題上,她們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意見(例如性教育),但是孩子永遠是共同的話題,不知不覺,就讓兩個人拉近了距離。
隔天放學時,我驚訝地看見女兒站在和前一天一樣的位置,手上拿著一大包棉花糖,發給每一個出教室的孩子。原來老師自掏腰包買了糖,安慰昨天沒領到糖的孩子,也讓女兒倒帶重來,如願發糖給每個同學。我感動地向老師道謝。老師的心意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快樂,也讓我從這個無心之過中學到寶貴的一課。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Feeling: encouraged
The UK is one of the best countries to live in as a Muslim. Or with any religious belief. Or lack of. Many people are aware that you don’t eat pork or possibly don’t drink alcohol. Most institutions (including schools) attempt to accommodate your beliefs. Many people will be friendly to you, as long as you act normal. It’s a good place to broaden your friendships with non-Muslims.
—A British-Bangladesh Muslim in the UK
- 【一張圖搞懂】訂閱集資:Mobile上的13堂英文課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