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修改「逃犯條例」將可引渡到中國,6個QA搞懂和台灣人有什麼關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民連律師賴中強說,台灣民眾言行若觸犯中國法律,因旅遊而過境香港或轉機,都可能被中國主張為罪犯,而要求引渡到中國受審。
(2019年6月12日 李修慧更新)
為了抗議《逃犯條例》修法,香港泛民主派團體「民間人權陣線」(民陣)6月9日發起「反送中大遊行」,主辦單位表示有103萬人上街抗議。《逃犯條例》原訂於今(12)日開始進行二讀,最後香港議事機構「立法會」決定擇期再進行二讀。但今日仍有上萬人集結立法會附近,訴求「不撤回,不離開」,下午,警方對示威者發射辣椒水、催淚彈和布袋彈注,也將示威定調為「騷亂」。
這次「反送中大遊行」源自香港即將修改的法條《逃犯條例》,究竟逃犯條例是什麼?跟台灣人又有什麼關係?
去年初一對香港情侶來台旅遊發生兇殺命案,由於港台間沒有司法引渡協議,台灣無法要求引渡嫌疑人回台接受調查審理而陷入膠著,香港政府以此為由修改《逃犯條例》,讓政府可採個案方式向沒有引渡安排的國家或地區處理逃犯移交,引發香港泛民主派議員、人權及媒體組織和部分商界人士憂慮,擔心在香港過境、工作或從事商業投資的人,都可能會被要求引渡到中國進行司法審理,雖然經過多次抗議、連署及議事杯葛,此案仍在3日於香港立法會初審通過。
Q1:香港政府為何提出《逃犯條例》修法?
去(2018)年初,一名香港人陳同佳和其20歲的香港女友一起到台灣旅遊,結果兩人發生爭執,陳同佳在台灣將其懷孕女友殺害並棄屍後逃回香港,用女友的提款卡領錢後被發現逮補並揭發命案。2018年12月3日,台灣士林地檢署正式對陳同佳發布通緝,時效長達37年6個月;但由於港台之間沒有司法引渡協議,所以台灣無法要求香港引渡陳男回台接受調查審理,讓此案陷入膠著,今年2月,香港政府以此案為由,宣布修改《逃犯條例》。
Q2:《逃犯條例》修法內容是甚麼?
香港目前和20國簽有「逃犯移交」協議,但相關法律不適用於中國、澳門和台灣。香港政府提議,刪除此限制,希望與沒有簽定引渡安排的地方以都能個案方式處理,且不限於台灣,還包括中國和澳門等地,並把審議是否移交逃犯的權力由立法會轉為行政長官,也就是只要特首及法庭同意,不需經過代議制度的審查,就可以逃犯移交至中國。
《上報》報導,港府刊憲條文所涵蓋適用移交的嚴重罪行罪行包括:謀殺誤殺、傷人、性罪行、綁架、刑事恐嚇、販毒、搶劫、偽造、貪汙、縱火、爆炸品、走私、叛變、偽證、賣淫、重婚、煽惑他人進行危害種族、詐騙、非法入境、賭博等37項罪行。
Q3:為何許多港人反對修法?
包括國際特赦組織和多個香港人權組織,聯合表達對此次修法的反對,《中央社》報導,香港泛民派議員也反對立法,背後主因都是不信任中國司法,擔心此例一開,將成為北京當局要求港府引渡政治犯的藉口,讓中國藉機抓捕對中共政權不滿的港人或在香港外國人,削弱香港國際地位。
香港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等泛民人士早前曾就此訪美,要求美方關注事件,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前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等人也計畫再度訪美,期望美方對此採取具體行動。另外香港大律師公會和美國商會也就修法事宜提出憂慮。
香港的泛民主派政黨「香港眾志」多次發起各項抗議行動,並發動萬人上街遊行,指出這次修法的爭議核心,在於容許疑犯被移交至「司法黑暗」的中國。
他們認為,不論所涉罪行的性質,人民皆有權接受公開公正、合符程序公義、具有人權尊嚴的司法審理,也是國際上對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只要容許引渡移交至中國的條文仍然存在,這次修法就無法接受,另外根據《逃犯條例》第25條,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即可增加附表中的適用罪行,毋經議會審議,可見一但「不移交中國」的界線失守,將來在議會監督外,可招致更深重的危機。
在首讀通過後,也在臉書上整理出此次修法過程中的重點,呼籲各界繼續加強監督
《中央社》報導,香港記者協會聯同多個媒體工會和組織等也發動連署,反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聲明指出,中國媒體環境險惡,香港、中國以至外地記者採訪受阻事件不絕於耳,部分記者更曾被定罪入獄,這次修法將會打開缺口,令任何在港的記者都有可能因各種罪名被移送中國,將會導致香港僅餘的言論、出版及新聞自由空間嚴重倒退,記者也因憂慮人身安全遭威脅,面臨無形的心理壓力進而造成寒蟬效應。
Q4:香港商界對此修法有什麼疑慮?
適用引渡的罪行原本包含多項商業相關犯罪,這也引發部分香港商界人士的憂心,《法國廣播電台》報導,香港美國商會對新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就表達「嚴重關注」,指出在新的制度下,香港當局可在不經立法機關審查移交地的審訊制度是否公平的情況下,將疑犯引渡到被告合法權利遠遜於香港、實施不同刑事訴訟程序的司法管轄區受審,令涉案人的應得保障成疑。
《蘋果日報》報導,另外香港金融界也擔心修法影響外資投資信心,若觸發撤資,將打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引起失業潮,金融服務界團體思言財雋發言人陳漢輝指,修法後外資可能會覺得香港和中國城市沒有不同,在香港無利可圖之餘,還需承受法律風險,而對金融從業員來說,前往中國推廣業務會承受很大心理壓力;香港美國商會也強調會減低外資以香港作為區域營運基地的吸引力。
《中央社》報導,不過因應商界人士抗議,香港政府已剔除其中與商業有關的9項(包括破產,公司法律,證券期貨交易;智慧財產權、版權、專利權、商標;環境汙染和公共衛生,控制貨物進出口或資金移轉罪行,非法使用電腦;財政、課稅或關稅,虛假商品說明等),但還是有賄賂相關罪行,香港商界人士擔心,在中國做生意有時「被勒索」,依中國法律也可能被以賄賂起訴而被引渡到中國審理。
Q5:為何台灣人權團體也反對,修法跟台灣人有什麼關係?
《蘋果日報》報導,台灣經濟民主聯合召集人賴中強律師對此指出,台灣民眾言行若觸犯中國法律,因旅遊而過境香港或轉機,都可能被中國主張為罪犯,而要求引渡到中國受審。
賴中強以李明哲事件為例,表示李遭中國法院定罪的理由是在網路上批評中國政府,但在網路上批評中國的台灣網友比比皆是,對中國而言,要以「顛覆國家」罪名主張這些人犯罪,簡直「太容易了」,再以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為例,在尚無該法前都會被綁至中國,遑論該法生效後,異議人士遭移送中國的風險。
不過對於各界疑慮,香港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認為「很可笑」,「台灣和中國都可以有移交逃犯協議,為何香港跟中國不可以呢?」 《中央社》報導,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則重申,相關草案保留原有規定,政治性質犯罪不會移交;因為種族、宗教、國籍或政治意見在審訊時蒙受不利,又或被懲罰、人身自由受限等,也不會移交。
Q6:接下來修法可能會怎麼進展?
《中央社》報導,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說明,草案的目的是希望處理2個現實問題,包括一起涉及港人的台灣殺人案,以及將現有法律漏洞補起來。4月3日,逃犯條例修法提交立法會首讀。
原本預定12日開始二讀,最晚6月20號表決。但目前香港立法會決定擇期再進行二讀,只要開始二讀,隨時可能開始表決通過二讀。根據《雅虎香港新聞》,法案如果通過首讀、二讀及三讀程序,經行政長官簽署並在憲報刊登後便可生效。
《讀報》報導,此法初審通過後,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則發出聲明,強調「嚴正關切」,CECC直言,「香港人和包括8萬5000名美國人在內居住在香港的外國人,必須受到保護,免受中國的刑事司法系統影響,因為該司法系統經常被用作鎮壓工具」要求香港政府必須確保能保護所有香港居民,並在後續進行修法投票前,審慎評估立法會議員、國際商界、香港大律師公會和人權團體的關注。
大陸委員會也於6月11日發布新聞稿表示,香港政府「逃犯條例」一旦修正通過,將打開「送中」大門,此亦包含到港旅遊或過境的國人,都可能因此遭羅織罪名,送至中國大陸受審。因此,陸委會於官網設立因應香港「逃犯條例」專區,說明政府立場及可能風險,以保障國人權益及人身安全。

【注】布袋彈以特製布袋裝上多粒鉛珠,遠距離被射中會造成傷害,但如果射中敏感部位或近距離中槍則有致命風險。
新聞來源:
- 泛民拖延未成功 港逃犯條例修訂案交付審議(中央社)
- 送中惡法 台人過境恐遭逮 《逃犯條例》若過關 我人權團體憂心(蘋果日報)
- 商界憂嚇跑外資 香港恐現失業潮(蘋果日報)
- 港府修例未釋美商會疑慮 京官料由部級提出引渡疑犯減顧忌(法國廣播電台)
- 港府續推逃犯條例草案 重申政治犯罪不會移交(中央社)
- 港記協指修訂逃犯條例威脅記者安全(中央社)
- 港府強修《逃犯條例》引渡政治犯給中國 美國會中國委員會發聲明嚴正關切(讀報)
- 香港公布《逃犯條例》 台灣強烈反彈恐對港發旅遊警示(上報)
- 逃犯條例二讀在即 何謂「二讀」「三讀」?(雅虎香港新聞)
核稿編輯:羊正鈺
最新發展:
-
【反送中】網民白宮聯署要求「撤銷中港官員簽證」,3日破20萬過門檻1年前
-
「反送中」17條答問:香港人為什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1年前
-
民陣指「反送中」103萬人遊行,眾志發起留守「堵截立法會」1年前
-
司法被玷污、金融地位日漸不保,香港正從世界一流摔落1年前
-
赴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33名台灣法輪功學員遭遣返1年前
-
「我們不會被入獄擊倒、出來會更強」:佔中判刑確定,台灣隔岸聲援1年前
-
「香港是否仍令我們驕傲?」不再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港運動員連署挺反送中1年前
-
香港反送中抗議者被圍毆,白衣人為何聚集在「新界」?1年前
-
把香港台灣變成「一個中國」的陰謀:為何你該反對「送中條例」?1年前
-
《逃犯條例》白話文:修法打開送中大門,只剩一國,兩制不再1年前
-
挺反送中條例:白宮請願「撤銷中港官員簽證」,3天破20萬已過門檻1年前
-
美國國會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英德澳都回應了香港「反送中」1年前
-
【插畫】解釋解釋;沒做壞事幹麻怕「送中」?1年前
-
「聲援反送中,卻忽視同婚公投」,指控民進黨精神分裂有道理嗎?1年前
-
香港「逃犯條例 」草案修了什麼?什麼罪會被特殊移交?1年前
-
台商怎麼看「逃犯條例 」:人治惡法之下,沒有人是清白人1年前
-
我在香港反送中遊行作見證:雨傘運動對於香港新一代的啟蒙不可小覷1年前
-
「反送中」罷課遍地開花、超過70間學生聯署,林鄭:激烈抗爭對年輕人有何好處?1年前
-
一國兩制不保:迫害民主的《逃犯條例》修訂,是香港移交以來最糟的事1年前
-
【總整理】外媒大肆報導香港「反送中遊行」,親中媒體報導只剩「404」1年前
-
【插畫】為什麼香港《逃犯條例》也會影響台灣人?1年前
-
【圖輯】主辦稱超過18萬人,香港「六四晚會」擠滿6個足球場1年前
-
2名香港公民獲德國「政治難民」身分,紐約時報:「亞洲法治綠洲」聲譽受威脅1年前
-
司法被玷汙、金融地位日漸不保,香港正步上從世界一流摔落的悲劇1年前
-
赴港參加「反逃犯條例」遊行,33名台灣法輪功學員遭遣返1年前
-
「好好保護香港,這是我最大的期望」:香港要審《逃犯條例》,銅鑼灣書店店長逃至台北1年前
-
「我們不會被入獄擊倒、出來會更強」:香港「占中」案判刑確定、4人即時入獄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