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戲曲《費特兒》 :關於悲劇的誕生,還有在那之前的胎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光劇團今年又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聯合創作,結合京劇、南音、現代舞的實驗戲曲《費特兒》。趙雪君筆下的《費特兒》,著重於女主人翁的心理剖析與批判,並加入少許希臘悲劇原著較未著墨的權力鬥爭與謀略情節,以及時真時幻的情慾流動與想像。
由臺灣戲曲中心主辦的臺灣戲曲藝術節(Taiwan Traditional Theatre Festival, TTTF)今年已邁入第二屆,相較於去年聚焦於國內優秀表演團隊匯演及發掘具創作潛力的新興年輕團隊,今年的臺灣戲曲藝術節以「戲曲臺灣」、「戲曲經典」、「戲曲未來」為三大主題,廣泛邀請亞太地區各種傳統表演藝術團隊,與本地傳統戲曲創作碰撞、對話,呈現戲曲藝術的多元風格與當代面向。
去年剛結束與日本橫濱能樂堂3年跨國共製計畫《繡襦夢》,國光劇團今年又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聯合創作,結合京劇、南音、現代舞的實驗戲曲《費特兒》。成立於1941年的湘靈音樂社並非首次造訪臺灣,2012年便曾受臺灣音樂館邀請來台短暫交流,湘靈音樂社近年致力於南管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嘗試結合不同演出形式,並大膽嘗試不同樂器編制的南音樂曲新編。
改編自希臘神話故事的《費特兒》由趙雪君編劇、戴君芳導演,國光駐團琴師李超和新加坡作曲家黃康淇共同負責作曲及音樂設計,國光劇團當家花旦朱勝麗和湘靈音樂社主唱林明依分別以京劇與南管詮釋女主角。
虛構的東方國度嘲風國,國王因征戰遠方部族蒲牢國而遠赴戰場,留下皇后坐守皇宮。皇后多年對國王與外族螭吻國侍女所生之王子心懷戀慕,午夜夢迴時時幻想與之朱唇相親、肌膚交融。一日奉劍將軍忽然戴甲回朝,說是皇室軍隊大敗,國王亦戰死沙場。在為夫君悲傷、為國家惶恐之前,皇后卻先被自己的情慾所吞噬,竟妄想能與王子共結連理。在被王子喝斥責備之後,隨後落入理性思考、母族榮耀、與皇后職責之間反覆迴盪的自我批判。最後王子慘死,留給皇后的只有悔恨、自責、和寂寞的皇宮。
趙雪君筆下的《費特兒》,著重於女主人翁的心理剖析與批判,並加入少許希臘悲劇原著較未著墨的權力鬥爭與謀略情節,國王的一招試探,織就了這場將皇后與王子牽涉其中的棋局,皇后或許贏得了棋局卻也葬送自己的真心。其中皇后由京劇演員朱勝麗和南管歌者林明依合飾,朱勝麗同時又分飾婢女一角,更加入現代舞舞者表現皇后心中/夢中,時真時幻的情慾流動與想像。

如此多人分飾一角又一人分飾多角的手法,讓觀眾得以同時觀看不同面向、立場、甚至是狀態的皇后。自命嬌貴又牙尖嘴利、刻薄無禮的婢女。
看似專注於自身腳色的敘事功能,實際上亦是皇后心理狀態的對照,所有婢女口中所出的質疑、嘲諷、乃至於算計,都是皇后在情感漩渦之外,回歸一國女主立場所加諸自身的自我批判。
而相對(京劇)皇后的奔放狂亂,(南管)皇后則刻畫了情慾風暴中相對溫婉浪漫的思緒。但同時《費特兒》並沒有為舞台上豐富的腳色和元素提供太明確的線索,究竟此時台上的演員和舞者在替哪一個面向的主人翁代言?此時的場景是虛是實?《費特兒》並沒有預設太多的立場。可以說,觀眾該如何揣測、認知當下舞台上的演員/元素,並架構自身定義/詮釋的女主樣貌,無疑是觀眾觀看本劇最具趣味之所在。
而京劇與南音,這兩個藝術歷史久遠,卻各屬中國南北的樂種該如何結合?湘靈音樂社長年致力於南管樂曲的新編,並大膽改編傳統樂隊編制,甚至是混搭爵士、藍調、流行等當代樂曲風格,讓南音玩出兼具復古與新穎的時尚魅力。

《費特兒》的音樂設計並不只滿足於京劇及南音兩種南北、古今不同風格的對話、拼貼,亦非單純就當下的戲劇需求編排音樂,而是以當代的編曲手法讓兩者揉合出新的質地,在保有各自風格特色的前提下,達到美學精神上的一致。
而在《費特兒》豐富、多變、元素眾多的舞台上,朱勝麗的表演硬是脫穎而出,利用聲線、身段的快速變換,在兩個角色中來去自如,為這個古老人物形塑出多變而有層次的角色內涵;可惜相對的,林明依的(南管)皇后即便凸顯了南管音樂的典雅古樸,也確實為《費特兒》成功的加上較為溫潤、悠揚的色調,卻也不時令人感覺被舞台上的其他元素「吃」掉。
在王子拒絕並喝斥了王后,憤而離開東宮之時。瞬間被現實壓力吞噬的皇后與婢女有一場精采的對答。朱勝麗快速的在兩個腳色之間切換,在反覆無數揪心裂肺的自問自答之間,皇后悲痛地推演出出王子必死無疑的事實。當最終王子死去,皇后在一片血泊中恍惚悵然,婢女卻神色欣快地說出遙遠的西方,真正有著費特兒之名的女子的命運:「極西之地,也有一位戀慕繼子的皇后」。
婢女並非評斷一位無涉自身的他者,而是皇后對自身命運的嘲諷,對自己這份畸戀明知不可為卻為之的惡孽,所下的罪批。整部《費特兒》便是主人翁對自己的層層剖析與批判,女性複雜的心境與立場被切割成不同的腳色,如同把一座紙雕片片拆開,窺探每個平面形色各異的顏色花紋。
正如編劇趙雪君在節目冊序語「⋯⋯『你』不總是只有個體欲求、不總是沒有包袱與責任的『純粹』。背在身上的不見得只是外加的桎梏與負擔,而已然是『你是誰』不能被抽離的部分。」。無論天命或人為、得以或不得以、自願或非自願,其實都是當事人自我意志的表現。而《費特兒》運用京劇、南管、舞蹈各種不同藝術風格的表演形式,讓腳色的稜面跨越內裡外在同時對話,於是我們知道一場悲劇或許看來只是發生在一念之間,背後卻堆砌層層高聳如冰山的貪嗔與執妄。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