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輯】不為人知的佛得角移民,在葡萄牙過著極度貧窮的生活

【圖輯】不為人知的佛得角移民,在葡萄牙過著極度貧窮的生活
當地維德角婦女節慶時齊聚,用玉米粉製作點心│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距離葡國首都里斯本約20分鐘車程的小鎮科瓦達莫拉(Cova da Moura),是個十分貧困、擁擠且被大眾所忽略的地區,不過來自佛得角的移民,改變了此地的命運,當地約6000位居民中,有近三分之二是維德角人。

近幾年,中東難民湧入歐洲、委內瑞拉移民四散美洲大陸,這些政治因素導致的人口移動,在抵達新居住地後,也對當地造成新的社會問題,甚至改變該國的政治生態,例如德國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崛起。

除了這些獲得廣大關注的移民問題之外,還有某些不為人知、卻有很多故事的移民群體,葡萄牙的佛得角(Cape Verde)移民即是一例。

RTS2FEM4
佛得角風情的街頭塗鴉|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距離葡國首都里斯本約20分鐘車程的小鎮科瓦達莫拉(Cova da Moura),是個十分貧困、擁擠且被大眾所忽略的地區,不過來自佛得角的移民,改變了此地的命運,當地約6000位居民中,有近三分之二是佛得角人。

佛得角人在此用音樂、美食與街頭表演來展現故鄉風情,也吸引不少遊客前往體驗。佛得角位在非洲西部外海,是大西洋上的非洲島國,過去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如今全國人口約為54萬。

RTS2FELF
當地的佛得角餐廳,照片是佛得角傳奇歌手切薩里亞・埃沃拉(Cesaria Evora)|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在葡萄牙,這個佔地約16公頃的科瓦達莫拉,因犯罪率和過度的私有槍械而惡名昭彰,就連當地警局的17名員警都被指控有私刑、綁票、偽造報告等各種匪夷所思的罪刑。

「人們對科瓦達莫拉的理解就是刻版印象中的消極、黑暗與不堪,但這並非此地的全貌。」在佛得角出生、今年36歲的卡布拉爾(Paulo Cabral)如是說。

RTS2FELJ
從事旅遊的卡布拉爾|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卡布拉爾目前在經營旅遊行程,希望更多遊客前來科瓦達莫拉,而外界與當地的更多接觸,其實已逐漸扭轉大眾對科瓦達莫拉的負面印象。卡布拉爾還開玩笑說,科瓦達莫拉是佛得角「更繁榮的國土」,「只要你來過一次,就會有回來再訪的想法。」

卡布拉爾的旅遊行程,每個人收費約是5歐元,相當受到葡國人喜愛,甚至連遠在德國的遊客都絡繹不絕。與佛得角當地一頓午餐要價約7.5歐元的消費相比,這樣的商業經營確實非常成功。

進入夜晚,科瓦達莫拉就會充滿了非洲傳統的旋律和節奏,其中一名表演者法蘭西斯(Francisco Fortes)現年56歲,白天是一名水泥工,但只要晚上站在當地餐廳的舞台上,唱起佛得角民謠「莫納」(morna)時,便會展現他熱情的真面目。

RTS2FEM5
56歲的水泥工歌手法蘭西斯(中)|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在一些以佛得角地名命名的街道上,人們用塗鴉來紀念國家英雄,例如當年反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阿米爾卡・卡布拉爾(Amilcar Cabral)。

今年已75歲的馬奎斯(Evaristo Marques)出生於佛得角首都普拉亞(Praia),但他長年住在科瓦達莫拉,認為自己只能在這裡度過餘生。「不管旁人怎麼看待科瓦達莫拉,但我只會在我死後才離開這個地方。」

RTS2FELN
75歲的馬奎斯|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像馬奎斯這樣的佛得角人,是在1960年代開始移居科瓦達莫拉,直到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結束獨裁統治,這個地區才正式成為過去葡國非洲殖民地的移居落腳處。

原先移居的佛得角人只能蓋簡單的房子,而且沒水沒電,雖然現在已有水泥建築可住,但貧窮依然是最大的問題,大多數人只能從事代工或建築工人等職業。44歲的曼因(Idrissa Mane)就是其一,只是他的條件比較好一些,有辦法開設自己的縫紉工坊,且使用的材料都來自非洲的家鄉。

RTS2FEM2
從事裁縫的曼因,背後都是非洲元素的作品|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根據聯合國2017年公布的報告發現,來自葡萄牙前殖民地的移居人口,屬於極度貧窮的程度,因為在居住品質和生活條件上都嚴重不足。

「這裡的人可能很窮,但心胸開闊;而且傳承佛得角文化與傳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RTS2FEM1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