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經濟很差所以去中國顧肚子」,這樣的主張有什麼問題?

「台灣經濟很差所以去中國顧肚子」,這樣的主張有什麼問題?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國瑜市長前往中國拚經濟,依照前述,基本上開放中資或是在貨物以及服務類型的交易上「無限制的」依賴中國市場,都是在經濟戰略上犯了極大錯誤,過去的台灣經濟已經被出賣以及耽誤了,現在作為一個陸委會主委出來阻止,是為了救經濟而不是耽誤經濟,錯誤在哪?

文:Issue Republic 議題共和國

無意中看到這篇〈陳明通主委,看過遊民撿食物嗎?〉開頭就以「社工」自詡談論此事,便拜讀了一下。內文大概四個重點:

一、台灣低收入戶人口數31萬多人,經濟很差。
二、房價居高不下,經濟很差。
三、工作收入平平,經濟很差。
四、物價不斷上漲,經濟很差。

然後推導出一個結論就是「台灣經濟很差,去中國拚經濟有什麼不對,你陳明通就是不知人間疾苦,所以才會說顧肚子失主權禽獸不如的話。」

好吧,我都還不想談為什麼拼經濟要跑去「中共中央對台小組成員」的「中聯辦」跟「國台辦」報到,做這種可疑的事情呢!

既然要談經濟,那就來談談以上四點經濟主張到底有沒有問題,畢竟有人的名言是「經濟100分,政治0分」呢。

一、台灣低收入人口數31萬多人的真相

作者所引述的主計處資料並沒有錯,但是經過查證「歷年數據」,從2008-2009年(也就是民國97年)開始一路到2015年的民國104年為止,低收人口數根本從25萬暴增到35萬前後,10年間暴增10萬低收入人口數,一方面除了一個原因是北高兩市的「最低生活標準線」上調導致人口上升之外,另一方面,難道不是馬政府傾中經濟政策失靈的結果嗎?

別說護航,在105年到108年之間,蔡政府開始與馬政府交接,到正式執政的三年期間,同樣也調高的最低生活標準線,低收入人口數卻從35萬下降到31萬 。

這其實是現在政府執政期間脫貧政策奏效的有力證據,為何避開這個不談,而單單只挑了107年的數字出來談?絕對數字從來就無法呈現趨勢以及相對數據比較的事實。

二、房價居高不下,經濟很差?

這還是中國因素。其實早在2002年扁政府時期就有開放中資來台買房,但當時限制很多,最主要的有一點是「中資進入購置房地產禁止貸款」、「中國人在台停留不得超過一個月。」

光是這兩點,就已經讓中資要進入覺得成本過高,進而控制了炒房的態勢。

然後呢?到了2009年馬英九政府時期,說要拚經濟,以為錢有進來就是拼經濟,開放「中資來台購置房地產開放貸款到5成上限,然後中國人來台開放滯留4個月。」

這有什麼影響已經不想說了,可以直接去查各項房地產的調查研究資料,台灣的房價就是從那一年開始,雙北每坪房價平均光是一年就漲了12萬。

三、工作收入平平,經濟不好?

說到這個就必須談到2009年起的22K企業補助政策。

那時候的說法是「為了保障年輕人可以30K起薪,政府補助企業22K,剩下的8K,讓企業自己出錢。」結果企業就很聰明的只拿22K的補助,給年輕人當底薪,剩下的8K、10K要我企業出?怎麼可能?當然能省就省。

後來年輕人就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只領22K。然後同步宣傳ECFA跟中國有多繁榮......導致於台灣人才就許多流失,甚至一些基礎產業外移,然後技術被偷走。

然後現在執政黨努力的調高基本工資,並且制定了40K以下薪資不得面議的政策,挽救當年的局勢,這難道不是政府在真正的在拼經濟嗎?

四、物價不斷上漲

真正導致民眾「感受到」物價不斷上漲的原因,是實質購買力不足,或者是薪資未漲......否則通貨膨脹是一個經濟體很正面的狀況,假如沒有通貨膨脹,甚至會被解讀為經濟衰退。

然後薪資為何成長的那麼緩慢?不也是前述的那個原因嗎。

五、小結:陳明通指的到底是?

韓國瑜市長前往中國拚經濟,依照前述,基本上開放中資或是在貨物以及服務類型的交易上「無限制的」依賴中國市場,都是在經濟戰略上犯了極大錯誤,過去的台灣經濟已經被出賣以及耽誤了,現在作為一個陸委會主委出來阻止,是為了救經濟而不是耽誤經濟,錯誤在哪?

第二、陳明通主委的原話是「顧肚子而忽略主權那是禽獸不如」,韓國瑜前往中國如果是拚經濟也就罷了,但是特別拜見「國台辦」以及「中聯辦」這種對台戰略機構的用意是什麼?

為了防止台灣人再次遭到經濟打擊,顧及全體的利益,敬告韓國瑜市長不要做出犧牲高雄人民利益的事情,這才是這件事真正的全貌。

結語

當社工開始看數據講理性,並且搭配感性的悲天憫人很好。想要經濟變好也很好。可是如果數據只看一半,更忽略到全世界都警戒的「中國因素」,真的是有點可惜。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