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女王》:做為職業女性,如何兼顧君主、妻子和母親三個角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莉莎白二世在整個統治時期內,都設法超然於政治之上,並在大多數情況下,遠離爭議。她雖然不是個好萊塢明星,但卻是位主要名流。
文:莎莉.貝德爾.史密斯(Sally Bedell Smith)
前言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威廉王子和凱薩琳.密道頓的婚禮接近尾聲時,這對喜氣洋洋又容光煥發的佳偶轉身,走下西敏寺的通道,然後在他的祖父母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和菲利普親王前停下腳步站定。新人以他們的浪漫愛情結合聞名於世,而年輕王子決心迎娶靈魂伴侶之舉也贏得世人的讚譽,儘管她是位「平民」,毫無皇家或貴族血統。新娘和新郎分別對女王行了深深的屈膝禮和頷首禮。八十五歲的女王則神態自若,一派堅決剛毅。她以一個幾乎無法察覺的點頭動作表示她的讚許。
七十二年前,女王也曾經對愛情做出近乎同樣專斷獨行的決定。她當時年僅十三歲。在與十八歲的希臘菲利普王子共度第一個下午之後,伊莉莎白就義無反顧地愛上他。菲利普當時英俊挺拔,但卻是名手頭拮据的英國海軍培訓軍官。八年後他們也在西敏寺哥德式拱門下成婚。乳名為莉莉貝特(Lilibet)的伊莉莎白,其一切人生大事都早已經過安排,但她卻獨立自主地做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並違背她母親的願望,後者原本希望女兒嫁給擁有爵位的英國貴族。「她從沒看其他男人一眼,」伊莉莎白的表姊瑪格麗特.羅德斯(Margaret Rhodes)說道。
當年的伊莉莎白公主就展現了令人驚異的篤定,更別提這般年輕的女孩竟然流露出如此的力量和自信。但那份堅定的決心不過是我從這位統治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六十年的女王身上,所發現令人驚奇的許多特點之一。此外,她還統御著十五個大英國協王國和十四個海外領土。她駕馭此角色的熟練程度對我來說似乎悖於常理:她繼承蒙上帝祝聖的世襲王位,是一個多文化和多信仰國家的具體象徵,而這個國家歷經英國君主體制的千年歷史變革,已經和她的歷任祖先所治理的同質文化國家大相徑庭。我瞭解她生活中的大半部分是儀式性的,那些恆久不變的年度固定程序可追溯至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作為享譽國際的獨特人物,伊莉莎白二世是西方世界中在位最久的國家領袖——表現令人熟悉、一成不變、始終如一,卻也盡忠職守。
在她如史詩般波瀾壯闊的人生中,女王如偉大的女演員般合宜地扮演著她的角色——她是唯一一位我們能真的對她說,全世界都是她的舞台的人。幾十億人一路觀察她從美麗的天真少女蛻變成認真工作的母親,最後成長為睿智的祖母。二十八歲的她在即位三年時,她第一位私人秘書艾倫.拉塞爾斯爵士(Sir Alan Lascelles)曾說,「人們得等到多年後才會了悟她有多聰穎……最後它將成為廣為接受的國家現實。」然而,在她一向莊嚴肅穆的大眾形象之下,她大半的聰穎、性格和幽默感卻深藏不露。她謎樣和高貴的表面之後隱藏著一位不為人知的女人。
「她私下的一面讓我大吃一驚,」於一九八○年代繪製女王畫像的藝術家霍華.摩根(Howard Morgan)說道。「她說話像義大利人,手勢很多。她的表情非常豐富,語言生動活潑。」朋友和家人常見證她展現生活樂趣的那一面,而這是大眾所不熟知的——在倫敦水族館的生日派對中吹泡泡;在隸屬於外赫布里底群島(The Outer Hebrides)的一座小島上,顫巍巍地站在木箱頂引吭高歌;在溫莎城堡的餐廳裡跳起來親自為喬治.「佛羅利克」.威茅斯(George “Frolic” Weymouth)這位美國藝術家從溫莎城堡餐廳的自助餐拿菜。「她把盤子堆得老高!」威茅斯回憶說,「而我們從小就被告誡永遠不要那麼做。」
在非正式的談話場合裡,她的眼眸會閃耀如星,聲音快活親切。「有時整棟房子裡都聽得到她的笑聲,」位於諾福克的女王莊園桑德林漢姆宮(Sandringham)前領班東尼.帕內爾(Tony Parnell)說道,「那是個愉快無比的笑聲。」
女王身高一百六十公分,個頭嬌小,但那是首次見到她的人所會感受到的另一個驚喜。如同她不到一百五十公分的高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她不怒自威,使得她的身高相形之下變得無關緊要。長期為她服務的服裝設計師諾曼.哈特奈爾(Norman Hartnell)曾形容說,她以「從容不迫的謹慎步伐」行走藉以彰顯權威。
同樣矛盾的是女王拘謹的謙遜,這是她在幼時便培養的特性。「她可以在不失女王的尊貴身份下仍舊謙恭有禮,」瑪格麗特.羅德斯說,「她發自內心的謙遜防止她變得過於高傲。」女王去戲院看戲時,總試圖在燈光熄滅後進場,而且不大肆宣布或張揚。她的一位前私人秘書就描述過,「看著她悄悄進入房間……甚至沒有進場儀式」感覺非常怪異。如果有人成為讚頌的焦點,她會不漏痕跡地隱身在背景之中。她的表姊瑪麗.克來頓(Mary Clayton)夫人在二○○七年十二月歡慶九十歲大壽時,一位漫畫家以漫畫記錄下那場盛會。瑪麗在圖畫中央,身形最大,而戴著眼鏡的女王則躲在最後一排的人群中。
伊莉莎白二世雖以謹慎聞名,但卻拒絕在騎馬時戴安全帽——後來人們才得知,那是為了一個很實際的理由——這使得溫莎城堡的廷臣開玩笑說,「女王和她的繼承人之間只隔著一條愛馬仕圍巾。」她開車時也不繫安全帶,她駛過莊園的私人路徑,速度「像閃電一樣飛快,」瑪格麗特.羅德斯說。
甚至連她的眉毛都大膽反抗權威,不肯馴化。二十五年前,傳記作家伊莉莎白.隆格佛德(Elizabeth Longford)就是指出女王嚴肅主張那些眉毛必須保持天然完整的頭一個人:未經修飾的眉毛「為那張臉添加趣味和個性」,使得它成為「活生生的生活紀錄,而非毫無意義的聲明。」
伊莉莎白二世選擇優雅地老去,未曾藉助美容手術的美化,髮型則基本上一貫維持不變。「那麼久以來如此一致,非常令人寬慰,」在二○○六年的電影《黛妃與女皇》(The Queen)中,以詮釋女王這個角色贏得奧斯卡獎的海倫.米蘭女爵士(Dame Helen Mirren)評論道。「那顯示高度可依靠性。她從未偏離正軌。我認為那是發自內在的自制,而非從外強加於她身上。」
她有每日寫日記的習慣,但內容要直到她辭世後才會對歷史學家公布。「那就像是刷牙罷了,」她有次曾說,「那不真的像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日記,你知道的……或像它那般翔實。都只是記錄些瑣碎小事。」聽過她發表獨到見解和犀利個性評論的朋友們猜測,她也許有將這些觀察寫在日記裡,但她不能背叛朋友的信任,生前絕對不會公開。
為了維持女王的地位,伊莉莎白二世必須超凡絕倫。而她子民的期待不啻決定她也必須是個凡人——但又不能太過平凡。在她做為君主的整段期間內,她努力在這兩種面向中取得平衡。倘若她太過神秘疏離,她便會喪失民心;但如果她過於平凡,她又會失去特殊的神秘感。
在二○○七年白金漢宮的花園派對裡,女王詢問賓客諸如「你從多遠的地方來?」這類標準問題。一位女性在引見後對女王問,「妳是做什麼的?」幾天後,伊莉莎白二世在對一群朋友講述這段對話時,她回憶說,「我一時語塞,一點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多年來接見過那麼多人後,她是第一次被問那個問題。
在英國,權力與榮耀絕非焦孟不離。伊莉莎白二世是虛位元首,誓言服務英國,至死方休。溫斯頓.邱吉爾是女王的第一任首相,他在一九五三年曾這樣說過,「一場偉大的戰役以失敗告終:國會罷免了政府。一場偉大的戰役獲得勝利:群眾為女王歡呼。」那些握有權力的人——在所屬黨派取得議會多數後領導政府的首相們——隨著選舉的反覆無常而來來去去,女王卻永遠是國家元首。她缺乏統治的實權,但卻是某種制衡力量。由於她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沒有首相能成為第一人。「她使得專制體制、軍事政變和獨裁統治變得更為困難,」第七代索爾斯伯利侯爵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Robert Gascoyne-Cecil),保守黨政治家和前上議院院長曾說過,「因為她是虛位元首,佔據大位,這使得上述情況的發生難上加難,外加所有變動都必須遵循既定程序。」
她也盡力發揮影響的正面力量。她擁有「諮詢、褒獎和警告權」。在公共場合,她以身作則發揮影響力,為政府機關和民眾設立高標準,褒揚個人成就,並勤勉地執行義務。她曾有過十二位首相,東尼.布萊爾是第十位,他曾說她是「在不安世界中的團結象徵……為英國菁英中的菁英。」
伊莉莎白二世自從登基後,在人生中無時無刻不是女王,這也讓她面臨獨一無二的處境,影響她周遭每個人的言行舉止,包括家人。她沒有護照或駕照,沒有投票權,不能在法院出席作證。她不能改變信仰,從英國國教改而皈依羅馬天主教。她代表國家團結,必須避免和子民漸行漸遠,因此她得一絲不茍地維持中立——不只是政治,甚至在似乎無傷大雅的某些議題上亦是如此,比如最喜歡的顏色或歌曲或電視節目。但她的確偶爾會展現強烈偏好和看法。
伊莉莎白二世一個吸引人的特質便是直截了當。「她直言不諱。大眾喜歡並欣賞那點,」蓋伊.查特里斯(Gay Charteris)說道,她是馬汀.查特里斯(Martin Charteris,即阿米斯斐爾德查特里斯勳爵)的遺孀。馬丁曾是服務女王三十年的高級顧問,我曾訪談過他,他是和王室一家極為親近的人士之一。
想到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過去的這一七四年間的一二三年之中——英國出現兩位令人敬畏的女性君主,即維多利亞女王和伊莉莎白二世,這個事實就讓我深深著迷。她倆象徵英國的期間遠遠長於在她們之間統治的四位男性君主。而女性君主還得面臨一項特別的挑戰,換句話說,對伊莉沙白二世而言,那意味著履行人民對男女君主職責的雙重期待。
做為職業女性,伊莉莎白二世在她的世代和英國上流階層裡都是個特例。在兼顧君主、妻子和母親三個角色方面她沒有楷模可循。她工作的嚴厲要求,加上她根深蒂固的責任感,往往使她無法同時顧及母親這個角色。她在教養小孩上所採取的自由態度讓她痛苦難言,她的子女也讓她心痛不已。她偶爾會展露些許苦惱,但大部分時候她則盡力克制感情,藉由長時間蹓狗來發洩低落情緒。「蘇格蘭有種俗稱臭威利的雜草,它們紮根很深。我曾看過她走進原野裡,大片大片地拔出雜草。」女王的表妹伊莉莎白.安森夫人(Lady Elizabeth Anson)說。
菲利普親王曾說可以用四個字來定義他這位在英國歷史上服務最久的王夫的職責,那就是「輔佐女王」。他們在公共場合出現時,就像一對默契十足的皇家佳偶,使出熟練的手法,不費吹灰之力地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趣味盎然。他也會以其尖酸和往往無禮的評論,對她身為溫莎王朝女王的威儀,挫其銳氣。「菲利普親王是這世上唯一一位對待女王如平凡人的男人,」馬汀.查特里斯說,「當然,女王會叫菲利普親王閉嘴的事眾所周知。因為她是女王,那可不是她隨便能和誰說的話。」
女王生活中的各種例行事務都得在一年前籌劃,六個月前精心策劃,安排細節,但這類日常計畫既實際又讓人安心。她的一位朋友,約翰.朱利葉斯.庫伯(John Julius Cooper)是諾里奇第二代子爵,曾開玩笑地說,她對大小事泰然處之的秘訣可能在於「她永遠不必找停車位。」而她的一位私人秘書表示,「她有兩大優勢。第一,她睡得非常好,第二,她腳力強勁,能站很久都不顯疲憊……女王和犛牛一樣強壯。」她每年都在鄉間度過四個月時光,藉此尋找僻靜。每回回到桑德林漢姆宮,她的工作人員總維持宮內「像她剛離開時一般,」東尼.帕內爾說,他在那裡服務了五十年。「如果有小飾品之類的雜物留在椅子上,就會保持原狀。」
伊莉莎白二世在其經過精心安排的人生中盡力活出自我。我想瞭解,她個性和教養的哪些特質幫助她履行其獨特的角色。她是誰,她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她如何面對政治人物和國家元首,又怎麼在礦工和教授間悠游自如?她如何在住在象牙塔裡的情況下體驗世界?她如何拿捏領導能力,其方法可曾有所改變,如果有的話,又是如何改變?她如何面對錯誤和挫敗的挑戰?她的家庭是什麼模樣?她如何維持平衡,又保留基本價值?她如何在最公開的生活中保持隱私?她會讓位給長子查爾斯親王,或甚至她的孫子威廉王子嗎?而在她人生中的那些凜冬季節,她如何為君主制度帶來穩定和活力?
二○○七年五月,我首次在華府見到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地點是在英國大使所住府邸的花園派對上。那天天氣溫煦,萬里無雲。七百位華盛頓市民出席那場盛會,男人穿著最帥勁的西裝,許多女士戴著帽子。
行事效率高超的軍方人員將我們排成兩列,彼此相距九公尺。在預定的時間來臨時,英國皇家旗高高舉起表示女王駕到。八十一歲的女王和她丈夫菲利普親王走出露台,經過兩位身穿猩紅色長袍、頭戴熊皮帽的擲彈兵衛隊衛兵中間。冷溪衛隊奏起〈天佑女王〉後,女王夫婦便走下一小段階梯。
我丈夫史蒂芬和我剛好是排在菲利普巡行的那一排隊伍裡,伊莉莎白二世則在另外一排。
女王消失在花園盡頭,但我們仍留在原地,最後她折回來,沿著我們這排走向宅邸。英國大使大衛.曼寧爵士(Sir David Manning)大約每隔十二個人就為女王做引見。他以手勢表示將停留在我們前面,並在女王耳邊低語。他引見我後,伊莉莎白二世伸出戴白手套的手,我則依照禮節說著,「您好,女王陛下。」再來輪到我丈夫,女王說,她知道他在為一份華盛頓報紙做編輯工作。就像她丈夫,她對媒體沒多大好感——她在六十年的治期中從未接受採訪——但她沒有表露任何感情。
她的禮貌克制並未得到良好回報,史蒂芬同時犯了兩個禮節禁忌:向女王提問,並問她在賽馬時有無下賭注。「您在邱吉爾賽馬會時有無在『街頭智慧』身上下賭注?」他問道,指的是肯塔基德比賽馬會的冠軍,女王在上個星期六首度蒞臨那場盛會。女王展露高超的外交手腕,對此問題避而不談,但卻停下腳步。史蒂芬的話一定引起了她的興趣。史蒂芬和我透過電視看了賽馬會。史蒂芬做為多年的賽馬迷,知道如何「閱讀馬賽」,一眼就能看穿跑道上的各種策略,而我往往一頭霧水。他對那場賽馬做了扼要評論,伊莉莎白二世回答說,看見冠軍馬身上覆蓋那麼多爛泥令人驚異萬分。那是在泥道上賽馬的結果,而女王習於在英國看到草皮跑道。
她顯然因討論最愛的話題之一,也就是賽馬而放鬆下來,和我丈夫來回交談幾句,回顧起比賽和其刺激萬分的最後衝刺,「街頭智慧」從第十九名一路衝到第一名。「你可以看到騎師的黃色帽子!」她興奮不已地說。史蒂芬告訴她,他的《華盛頓觀察家報》裡負責預測哪匹馬兒會勝出的記者準確預測到前三名。「那可真厲害,」女王說,語畢離開。
我沒料到她如此活潑親切,藍眼似乎道盡千言萬語,嘴角掛著燦爛的微笑。有那麼一瞬間,我瞥見常被女王莊嚴角色下所掩蓋的快活。我那時還不瞭解,我也見證到了她的自制和社交技巧。她巧妙迴避掉我丈夫詢問賭注的無禮問題,但並沒有讓他覺得不自在。她只是繞過問題,將談話導回讓彼此不尷尬的正軌。
伊莉莎白二世在整個統治時期內,都設法超然於政治之上,並在大多數情況下,遠離爭議。她雖然不是個好萊塢明星,但卻是位主要名流。長期以來,她在谷歌上是最受歡迎的皇室家族成員,針對她的搜尋次數遠大於其他成員,儘管她的孫子威廉和哈利王子(還有和威廉王子訂婚後的凱薩琳.密道頓)自從二○○四年後已經變得緊追在後,有時在谷歌趨勢分析數據裡還會超越她。美國卡通《辛普森家庭》中甚至有她的角色,由喜劇演員艾迪.伊扎德(Eddie Izzard)配音。
女王健康狀態良好,保養有術,可以繼續再有效履行職務十年甚或更久,因此大眾預測下一位繼承人查爾斯親王的統治期間不會太久。二○一二年,他母親慶祝登基六十週年鑽禧慶典時,他即將滿六十四歲。
我第二次與女王聊天的時機可能十分合適,那時是二○○九年六月,在女王於倫敦聖詹姆斯宮主持的一場接待宴會上。宴會有六百位左右的賓客,我與一個促進英美友好團體,即美國清教徒協會一起覲見女王。我那時已經著手這部傳記超過一年。我的入場卡包含一張紙條,憑此獲准可以進入猩紅色和鍍金的寶座室。上面註明我被分到「第五組」,由當時的陸軍總參謀長理查.丹奈特爵士(Sir Richard Dannatt)負責引見。
在大型接見會上,來賓往往經過事前篩選,分成小組引見予伊莉莎白二世。她將接見清教徒協會一百位左右的成員,丹奈特將軍會負責引見我們。這次,她伸出戴黑手套的手,另一隻手臂上拎著形影不離的勞納(Launer)手提包。我知道幾個月前有人就我這本書向她做過簡報,而她的新聞秘書就站在旁邊,後者也知道我會參加這場接見會。但在輪到我之前,女王已經接見了許多人。
我告訴她,我先前曾在華府見過她,如今能在英美友好的場景下再度相見,我十分開心。「妳是專程為了這次接見過來的嗎?」她問道。「不,我女兒準備在倫敦結婚,」我回答。「婚禮是什麼時候?」女王問。「七月四日,」我回答。然後我再度看見活潑調皮的眼神瞬間閃爍而逝。「噢,」她說,「那可真有點危險!」「希望我們兩國都能盡釋前嫌,」我回答。另一個微笑閃過,她再一次往前走。
相關書摘 ►《伊莉莎白女王》:黛安娜死後,伊莉莎白二世以「一位祖母」的身份發表談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伊莉莎白女王:一位現代君主的傳記》,廣場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莎莉.貝德爾.史密斯(Sally Bedell Smith)
譯者:廖素珊
「這是一本優秀而全面的新傳記,像一道光線般照亮君主人生中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紐約時報》
從她在二十五歲時登基那刻開始,
伊莉莎白二世就一直是人們無以倫比的欽佩對象,並承受難以言喻的放大鏡檢視。
在層層魅力和八卦迷霧的籠罩下,我們如何真正觸及這位世界上最聞名遐邇的君主?
透過無數訪談和從未揭露的文獻,廣受好評的傳記作家莎莉.貝德爾.史密斯拉開簾幕,鉅細靡遺地描繪這世上最令人傾倒的女性之一,並展現其神秘的公私生活兩個層面。
在《伊莉莎白女王》中,我們見到一位年輕女孩在她伯父放棄王位時,突然成為「准王儲」。我們也看見,年輕的女王在恪守盡職和作為兩位幼小子女的母親角色間,掙扎著力求平衡。我們得以窺見女王的日常生活慣例,以及與她結褵六十四年的丈夫菲利普親王之間的私人關係。而菲利普親王是女王的此生摯愛。我們還能讀到女王與她孩子間的關係起伏,她對後者災難連連的婚姻的反應,以及她如何對待孫子和朋友。
經過一絲不茍的研究而寫成的《伊莉莎白女王》讀來令人不忍釋卷,提供這位活潑、優秀和堅毅的女性之近身觀察。若不是有此書,讀著將只能從遠處仰望她。此書並打開一扇魔法般的窗戶,通往這個最後一位偉大君主的人生大戲。
伊莉莎白女王重要事件
1. 伊莉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2. 在她即位後獲得獨立國家地位有十二國:牙買加、巴貝多、巴哈馬、格瑞那達、巴布亞紐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吐瓦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群島、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及聖基茨和尼維斯。
3.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
- 其子女、孫子女和曾孫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加冕禮(1953年)
- 登基銀禧紀念(1977年)
- 金禧紀念(2002年)
- 鑽禧紀念(2012年)
- 父親的早逝,菲力浦親王之舅蒙巴頓勳爵遇刺(1979年)
- 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
- 前王儲妃戴安娜的過世(1997年)
- 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
4. 雖然國內仍存在一定共和主義,對英國王室時有批判,但伊莉莎白個人仍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講究機能與美學,LG OLEDevo系列電視令人心醉神迷的三大黑科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G OLEDevo 系列電視三大黑科技,包括雙重國際認證的護眼效果、AI 智慧優化與聲控系統,以及令人心醉神迷的超輕薄機身。講究機能與美學的你,必須認識這款電視。
現代人講究極致的娛樂體驗,尤其疫情時代讓居家時間變長,電視的地位恐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一台好的電視,能讓居家空間化身為重要的視聽娛樂中心,甚至把客廳打造成一座藝廊;凝聚家人在此齊聚享受視聽饗宴的時刻,也為整體空間做出現代科技感的華麗點綴。
韓國科技大廠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作為結合視聽享受、極致美學、智慧簡約的存在,將是此時此刻市場最需要的優質電視。不少人想為家裡添購新電視,或是為長輩汰舊換新,尋覓一台簡易好上手、又能保護視力健康的電視。那麼,LG 全新 OLEDevo 系列的三大黑科技,將是消費者不能錯過的精彩選擇。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一:雙重護眼認證的 OLED 面板
LG OLEDevo 全系列搭載 LG 獨家最新一代「OLEDevo」面板技術,運用「自體發光像素技術」的有機材料,控制每一像素的顯示品質,提供極為精準的顯色能力與絕佳的高對比度;不只視覺效果遠遠超越一般市售常見的 LCD 面板,LG OLED 面板還具備「護眼雙認證」,友善長輩與兒童,讓家人能安心追劇、減少眼睛負擔。
針對電視產品的護眼認證,主要是判斷「抗藍光」功能。藍光屬於一種「高能量光線」,若長時間大量接觸,可能會對視網膜產生影響,進而傷害視力。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安心觀賞電視,LG OLED 電視將藍光影響降至最低、僅發射出 29% 的藍光,遠低於眼睛舒適度的最低 50% 標準,護眼效果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德國萊因 TÜV 護眼認證、美國 UL 低藍光顯示認證等認可。
此外,LG OLED 藍光只有同等大小液晶螢幕的 60%,大幅降低眼睛的負擔。也就是說,LG OLED 電視讓消費者能比以往更加放心地享受大螢幕,盡情玩遊戲或看電視。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二:AI 技術讓電視更好看,也更方便看
另一個令人驚豔的黑科技,則是 LG OLEDevo 系列機種非常善用 AI 人工智慧。首先, LG OLEDevo 系列電視採用了 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能運用 AI 優化影像與聲音品質,呈現最卓越的視聽效果,包括:
- 影像強化:內建 AI 技術擁有規模超過百萬組的視覺資料點數據庫,能識別影像內容,進行降噪與圖像優化程序。全新「場景檢測」功能還能進一步分析顯示場景類型,並支援優化。
- 音效強化: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還具備超過 1,700 萬個音頻資料點作為學習基礎,能識別語音、音效與音調頻率,依照不同的風格優化聲音音效,甚至自動調整音量,確保高均值的視聽感受。
此外,LG 也導入 AI 語音辨識系統、家電物聯網技術,讓電視搖身一變成為家電物聯網系統的主控台,打造聰明駕馭的智慧居家功能,包括:
- AI 語音控制電視:聰明的 AI 語音辨識,讓長輩能聲控電視,迅速執行轉台、調整音量等功能。使用 Netflix、Disney+ 等 OTT 串流平台時,也不必費時打字搜尋,直接語音輸入就能迅速找片。
- 家用物聯網裝置:OLEDevo 系列還有物聯網功能,電視可作為儀表板來控制家電設備,串連智慧滑鼠遙控器的 AI 語音控制功能,輕鬆聲控家電。


LG OLEDevo 系列黑科技之三:零間隙壁掛超窄邊,打造藝廊等級外觀
LG OLEDevo 系列全名 LG OLEDevo G1 的「G」,隱含「Gallery」(藝廊)的精神,也充分反映外觀設計的精神。憑藉 OLED 面板獨有的極輕薄特質,再加上零間隙壁掛的超窄邊框設計,讓 LG OLEDevo G1 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作。換言之, LG OLEDevo G1 不只能提供電視娛樂,也可也作為空間佈景的一部份,增添藝術氣息與科技感。


LG OLEDevo 系列符合新世代電視主流需求,配備 4K UHD 解析,無論是 4K 藍光影音、線上串流影音平台、各大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X)等都能享受高品質視聽。
目前全系列分別有 55 吋、65 吋、77 吋三種規格,一般家庭房間建議選用55吋、客廳建議選用 65 吋;若是展示空間、會議室或喜歡劇院感受者等,可考慮更大尺寸的 77 吋。追求極致視聽、體驗智慧便利,就從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護眼電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