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因「客人自帶蛋糕」而引起的廚房、外場風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事情是這樣的,客人自己帶了親手做的蛋糕,想要給朋友當驚喜。當然我可以理解這是他的心意。問題是這個蛋糕長的不是非常美味。甜點主廚覺得萬一別人誤會這是我們餐廳出的怎麼辦。不過露比說的也有道理,這是客人的東西,難道我們要跟他說「對不起,我覺得你的蛋糕沒有通過甜點主廚的Dress code」嗎?
大學時候的我,應該怎麼想都想不到我會變成一個餐飲人。雖然是一杯Espresso帶我進入這個圈子,但如果要我說這條路的起點,我會說是多年前我還在法式餐廳當服務生的一個故事。

嘎拉嘎拉嘎拉,高跟鞋踩在廚房地板上。我的領班露比從另一邊的門走來。通常餐期中看到皮鞋或高跟鞋出現在廚房都不是太妙的事。
「那個蛋糕可以出嗎?」露比問我
「這種東西不應該出現在我們的餐桌,我可以招待他一個蛋糕,啊這個讓他帶回家自己吃,可以嗎?萬一別桌的客人以為這是我們的甜點怎麼辦?」新來的甜點主廚指著牆上的「24」,老大不高興地用英文問我。
「這桌旁邊有其他客人嗎?」我隨口問問。
「有呀。」露比回我。
「放心,他旁邊沒人。」在四樓打滾一陣子的我馬上用英文回甜點主廚。
其實我根本不知道他旁邊有沒有人,不過這好辦,萬一旁邊有人就請同事在上菜的時候順便解釋就好,小問題。新來的甜點主廚是日本人,留著一頭捲髮,烙腮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留著鬍子的納豆。從小在美國長大。還好在這個廚房大家的英文程度都算普通,就算聽得懂我的翻譯根本離事實天差地遠,大家也很識相的不說破。
「甜點主廚覺得出這個沒問題,但是萬一旁邊的客人覺得這是我們的甜點,怎麼辦?」我問露比。
「可是這是客人對他朋友的心意呀,說不定這個蛋糕對他們很重要。」看得出來露比很堅持。
我認識露比還沒有很久,雖然這傢伙看起來是脾氣很好,很好相處,但她有自己的堅持,而且惹不起。餐廳裡就是這樣,平常一天到晚在發脾氣的人,反而不太需要害怕。有些人平常看起來是好好先生,但是緊要關頭,你最好還是聽她的話,特別是她還是你上司的時候,露比就是這種人。
「他有他的顧慮,你有你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你先下去,這裡我會處理。」我覺得先讓露比下去,反正我讓蛋糕順利送出去就好。
「好。」露比轉身離開。
事情是這樣的,客人自己帶了親手做的蛋糕,想要給朋友當驚喜。當然我可以理解這是他的心意。問題是這個蛋糕長的不是非常美味。甜點主廚覺得萬一別人誤會這是我們餐廳出的怎麼辦。老實說,那時候的我,其實覺得他的顧慮頗有道理。
「只給客人最好的」一直是我心目中的Fine Dinning在做的事。通常只要是知道客人生日,我們都會在甜點上面題字,如果客人有提前說,我們會準備一個小蛋糕給他。不過露比說的也有道理,這是客人的東西,難道我們要跟他說「對不起,我覺得你的蛋糕沒有通過甜點主廚的Dress code」嗎?
時間拉回前面一點點,我來這間法式餐廳也已經3個多月了。不久前我才剛從BCP(註)晉升到外場服務,我聽了很多關於好服務的說法,但是還是有點懵懵懂懂。
註釋:BCP是負責支援外場服務人員的職位。通常負責派麵包、做飲料、還有收東西。而通常BCP跟客人接觸的時間不多。
我工作的這間法式餐廳是全台灣最好的法式餐廳之一。餐廳共分成四樓,一樓是大廳,二樓跟三樓是客人吃飯的地方,在邊邊會有一個外場的工作室,我們都叫它Pantry。Pantry裡面有一個電梯,主要是送餐用的,四樓是廚房。
新人進來之後,需要經過幾道關卡才能服務客人。新人會先從第一個職位「跑菜員」開始。跑菜的主要任務是認菜,認識各種食材,從四樓廚房送菜下來之後,要記住這些菜是哪一樓、哪一桌的。送錯會非常麻煩。等一切上手之後,就會到最有壓力的位置之一,控菜。
控菜就是連繫廚房跟外場的一個橋樑。客人吃到最後一口的時候,外場就會打電話上來說「Last bite」,意思是吃到最後一口了。我們可以開始準備下一道了。等到外場說「Clear」的時候,代表客人吃完了,他們已經在整理桌面了,四樓的師傅就可以開始打盤了。通常在忙的時候,兩邊的口氣都不會很好。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幫他們「翻譯」。譬如說:
「二桌的菜要多久?客人都快睡著了。」外場口氣不是很好的在催菜。
「師傅,二桌的菜好了嗎?」我說。
「等一下啦!啊沒看到剛剛就在打三樓的菜,催三小?」師傅不耐煩地回應。
「快好了,剛剛在打三樓的菜。」我說。
控菜的工作。除了控制節奏之外,頭腦要清楚,記得每一桌的出餐順序,提醒師傅哪一桌有忌口,忌口什麼,又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同時要提醒跑菜的同仁,現在出的菜的桌號,下去的時候不要報錯桌號。送錯賠錢事小,重新做可能要花30分鐘,這不是開玩笑的事。餐期真的在很忙的時候,控菜也要跟著跑菜,增加效率。
一流的控菜還需要消化兩邊情緒,充當翻譯米糕。廚房跟外場就像國民黨跟民進黨相處在一塊土地上,一觸即發。現在已經夠忙了,實在沒必要再搧陰風點鬼火。最好的狀況是,我們能夠優雅的翻譯,讓自己保持在冷靜的狀況。不過現實是殘酷的,通常在打仗的情況是,我最多只能做到不引起衝突,對同事說話也不會太客氣。我在控菜的時候,脾氣差是出名的,還常惹另外兩個領班不開心。
回到現在,甜點主廚正在想辦法把客人自己手作、要送給朋友的生日蛋糕「稍作調整」,讓蛋糕看起來符合我們餐廳的風格。不得不說,這個新來的甜點主廚真的很厲害,看起來普通簡單的海綿蛋糕,還真的讓他弄的有這麼一回事。不過他還是不滿意,畢竟這東西跟他做的成品還是有一段差距。
餐期結束之後,露比跟我在後動線討論剛剛的事情。
「這個東西真的符合我們餐廳的風格嗎?」我說。
「這是客人親手做給他朋友的,搞不好對他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啊。」露比回我。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