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飲食與生活四大要點,降低併發症風險

糖尿病友飲食與生活四大要點,降低併發症風險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像王奶奶這種蜂窩性組織炎、糖尿病足等情況便是常見的案例。糖尿病併發症包括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等,無論哪種病變,幾乎都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導致的結果。建議糖友們平時可以多注意以下四個要點,降低併發症發生風險、提高生活品質,才能讓自己更有體力與本錢四處遊山玩水喔!

王奶奶,有十年糖尿病病史,於門診拿取口服藥進行治療,但因為年紀大時常會忘記服藥或取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最近因腳部傷口持續腫脹不癒合,疼痛難耐而到急診治療,經化驗確認為蜂窩性組織炎,局部組織已經壞死,建議進行截肢。

內科病房裡有不少代謝性疾病的嚴重案例,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後,才透過急診轉介到病房住院治療,像王奶奶這種蜂窩性組織炎、糖尿病足等情況便是常見的案例。糖尿病併發症包括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等,無論哪種病變,幾乎都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導致的結果。

建議糖友們平時可以多注意以下四個要點,降低併發症發生風險、提高生活品質,才能讓自己更有體力與本錢四處遊山玩水喔!

1. 糖尿病飲食定時定量 避免暴飲暴食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常常是「早餐沒空吃、午餐隨便吃、晚餐豐盛吃」,與「三餐定時定量」的原則大相徑庭,但定時定量卻幾乎是所有飲食治療的老生常談,如果糖友希望血糖表現穩定,就得好好重視吃進肚子的食物,以及醣類食物所造成的影響。除了一般常見的米飯、麵條、根莖類(如南瓜、蕃薯、紅豆、綠豆、薏仁)外,也要注意水果以及乳製品的醣類份量。

當吃進的醣類超過身體的負荷,就會影響到飯後血糖,甚至是下一餐或隔天的空腹血糖值。如果不清楚自己吃的量是否會超過身體負荷,可以先進行一段時間的血糖自我監測,量測同一餐的飯前與飯後兩小時血糖,並記錄當餐的飲食內容,下次回診時再將結果與紀錄交給營養師評估,營養師會依照血糖變化,建議適合的醣類份數。透過營養師的協助,糖友在控制飲食上也能更有方向!

2. 少糖少鹽用對油 減少攝取精緻糖

仔細看周遭食物,會發現精緻糖幾乎無所不在,包括碳酸飲料、濃縮果汁、糕點、餅乾、火鍋料等,超市內的包裝性食物九成以上都有額外添加糖,讓產品口味符合一般大眾喜好。

想戒糖來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建議先從少用包裝食品,多吃新鮮蔬菜開始。也可試著將餅乾、零食與飲料改成新鮮水果、無調味堅果種子(例如腰果、核桃等),讓每日油脂攝取以健康油為主。

3. 想辦法多運動 每週運動150分鐘

研究指出:適當地運動對於改善疾病有幫助,其中也包含避免糖尿病併發症。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18歲以上成年人每週必須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加上兩次以上的肌力訓練。

所謂的中等強度活動,不一定是指健身房內經由教練指導的重訓運動,舉凡日常生活中的健走、慢跑或騎腳踏車等活動都可列入其中,只要您持續活動一段時間後,達到呼吸顯得稍喘,能說話但無法唱歌的程度,活動強度便是中等強度。

建議糖友吃飽飯後,踏出家門口到附近公園快走兩圈,不僅對於控制血糖友邦駐,也能達到指引所說的運動強度與目標;如果是65歲以上的長者,即使不方便劇烈運動,也可以做瑜珈、打太極拳等,改善柔軟度、加強平衡感或肌耐力後,也能減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4. 依照醫囑服藥 按時用藥

如果您是定期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施打胰島素的糖友,按時服藥對於穩定血糖非常重要,切記不可隨意調整藥物劑量或停藥,注意藥物是餐前或餐後使用,並依照指示使用藥物。

eST8kga
Photo Credit: Health2Sync 智抗糖

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從降血糖做起

愈早將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內,愈可以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風險,透過修正飲食習慣、規律運動、按時服藥並搭配血糖監測,才能有效控制血糖。英國UKPDS研究指出:糖化血色素每減少1%,就可以減少43%周邊動脈疾病風險、37%小血管病變、16%心衰竭、14%心肌梗塞與12%中風機會,所以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就是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發生最重要的方法囉!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Stratton, I. M., Adler, A. I., Neil, H. A., Matthews, D. R., Manley, S. E., Cull, C. A., … Holman, R. R. (2000). 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UKPDS 35):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21(7258), 405–412.

本文經Health2Sync智抗糖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