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返鄉下到變陌生──「今日廣州,明日香港」故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曾經同朋友討論「五獨」(疆、藏、台、港、廣),朋友話中央政府其實唔怕你港獨,最怕廣獨。當時捍衛粵語嘅廣州人話:「今日廣州,明日香港」。相信好多人包括我自己,係有呢個意識,但未有呢個準備。
我想寫一段跟母語以及大灣區,似是有關又像無甚關係的三十年「廣州」往事,所以我決定用口語表達。
話說自有記憶以嚟,每年暑假、過年,例必返廣州探親。我好佩服我阿爸阿媽,80年代拖住我兩兄妹,大袋細袋喺羅湖迫幾粒鐘過關,冬天還好,夏天真係攞命,底褲濕番出面褲,以前未禁煙,邊迫邊煲煙,我又有哮喘,試過迫到一兩次半路哮喘,返到大陸要打吊針,我抖唔到氣,其實我爸媽應該更加攰到有氣冇掟抖。
每年兩次咁大包細包返去為乜?偷次懶唔好咩?嗰時大陸剛開放改革,唔好話冰箱彩電,自己屋企唔係大富大貴,阿媽都要車衫、幫隔離屋睇仔幫補家計,車車埋埋布頭布尾多咗嘅唔好嘥,左拚右搭咁又車多幾件衫,一家四口兩個紅白藍、兩個手提袋加兩個背囊,入邊全部係我父母喺香港生活安好嘅一份心意,再拖住抱住我兩兄妹,辛苦啲拎上去。上到去爸媽同啲兄弟姊妹聚吓笑吓試吓衫,我同啲老表打打鬧鬧,所以再迫都好,佢哋會話:「行啦衰仔,好快就到。」
何謂快?羅湖過完關,你以為「和諧號」軟座70分鐘直上廣州東站?當年過完羅湖,再喺深圳火車站先精彩,10隻售票窗5000條人龍,每一個人頭本身就係一條龍,我老豆衝入去買車飛個畫面,同你睇《World War Z》冇乜分別,一個「擁」字可以形容晒買飛嘅心情同場面嘅虛冚。粗口橫飛、飛劍亂噴,視覺聽覺味覺極盡享受。車站外呢?我阿媽睇實我兩兄妹加埋行李,身邊行過嘅黃牛、盲流、流鶯、斷腳乞兒、換錢黨、文雀、白牌車、冚旗的士乜都有,奇謀妙計五萬福星,唯獨好少見到公安。

當我老豆好似搶到疫苗咁拎住四張車飛,衣衫襤褸咁同我阿媽講之前「排隊」時殺退打尖啲人嘅戰績,以為安安樂樂坐車?上到火車又係燦爛嘅,我唔敢行入車廂……地板啲垃圾兩吋厚,當時四呎左右嘅我踩落去,啲垃圾可以完全遮晒我對白飯魚,橙皮、瓜子殼呢啲都乾身嘢就算,最慘左一步滑潺潺、右一步「黐立立」,以我估計,跣嘅係飛劍、「立」嘅係汽水,點解仲要踩落去?因為仲有暈車嘅人「派Pizza」,想行去自己個位?一步一擂台。
去到個位未必代表你有得坐,總會有人拎住同你張飛一模一樣嘅人坐喺度,已經唔識分車站超賣定係假飛,總之次次新鮮,有時有心人見到一家大細會讓你,有時一人坐半段,都試過唔夠對方惡,全程立直。忍得就死忍,特別唔好諗住去廁所,尤其係開大,唔知係車廂太搖定係排放系統太澎湃,痾到周圍都係,就係唔中紅心。
由屋企出發到廣州大姨媽屋企,08出發,試過到咗食宵夜,風塵僕僕,諗起都怕。30年後,即使我唔坐高鐵,08出發,11點前應該乜都到天河,仲趕得切食個早餐。社會開放改革,城市高速發展,快咗半日時間同無限商機之外,廣州,有冇唔見咗啲咩呢?我試吓用記憶同資料整理一下。
八十年代,我嫲住中山四路,阿婆住中山七路,太婆住中山五路。介紹番,中山路由一路至八路,橫跨荔灣區同越秀區,充滿舊式騎樓文化。你當彌敦道咁睇,Google Map打廣州粒釘都係落喺附近,核心人流地段,以前唔算富貴,多數住落好耐,全部一口流利抑揚頓挫廣州話,暴龍哥式粗口此起彼落,食嘅係廣州酒家、荔灣艇仔粥、銀記布拉腸、細蓉等廣東美食,川菜?食得架?講普通話?你啲「Lau鬆」(即係普通話老兄咁解)去番廣州火車站吧啦(你當而家上水火車站咁睇觀感就fit晒),當時嘅外省人喺我廣州親戚眼中,係嚟做下欄工、非法勾當、搶奪資源嘅「同胞」。

八、九十年代交界,等工開嘅盲流「Lau鬆」令廣州火車站不勝負荷,為咗迎接北上嘅港澳同胞,加上全運會,廣州決定翻新天河車站,即係而家嘅廣州東站,直通車一律停天河,然後周圍大興土木,理由係舊城區太舊,難以規劃,引入外省同胞建設新廣州,又唔駛同舊城班人迫,聽落好合理。之後九十年代天河有吉之島有機鋪,斜對面有書城,後邊天河南一路又話後生仔新蒲點,附近又有fling頭場,有酒吧街有卡拉OK。外省人入嚟,川、京、湘、滬美食百花齊放。打的多數都要講普通話,仲成鳩日以為港澳同胞好易昆,劑劑兜路,俾我媽到佢自言自語講啲我聽唔明嘅方言。當時,廣州開始冇人叫佢哋「Lau鬆」。
同時間,廣州話要起地鐵,我堆親戚因為中山路要興建地鐵,拆得就拆,值得保留嘅拆得特別快。好似我太婆住嘅中山五路「大馬站」,清朝康熙年間兩廣總督興建的越秀書院連帶周圍嘅書院群,細個唔知咩特色,而家覺得好可惜,因為由90年代拆完,變咗條食街,後尾有人話想保留番書院群嘅特色,最終都係敵唔過發展商,而家起晒樓有家鄉雞,大馬站變成地鐵交匯轉車站,無限商機啦。
拆晒啲舊嘢,拓展新區域再吸納外省勞動力,我啲老表又溝吓湖南May咁,國家融合又建奇功,睇落都係愉快嘅。去到九十年代尾,呢邊掘對面拆,每次去都認唔到路,人越嚟越多,經濟起飛喇,搵錢機會多咗喇,又再多啲外省同胞睇準商機無限,進駐廣州。
2004年申辦亞運成功應該係另一個轉捩點,城市軟實力一下子爆發,由97年第一條線通車,到而家21年,多咗十幾條線,其中好幾條係因為迎接亞運而喺2010年開通,當時我喺廣州做亞運真係「what the bug」,主場館個位你同我講叫廣州市?明明係番禺嚟喎,然後為咗去籃球館睇吓易建聯有幾高,我由主場館隔離個傳媒村坐咗兩個鐘車上花都(如果搭車要4粒鐘),講緊仲要唔係廣州市嘅南北之最。點解會顛覆咗我對廣州嘅概念呢?

最新發展:
Tags:
AI驅動行銷新境界!微軟聚焦Copilot探究人工智慧創變行銷新動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銷人應該把最關鍵的時間,投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但是在過去,多數行銷工作者卻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進入AI時代,人工智慧大幅改變行銷模式,想知道如何利用生成式AI提升行銷決策與執行效率?微軟與INSIDE POSSIBLE合辦AI社群聚會「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第一手解密行銷結合AI的使用情境,讓所有行銷人智慧工作、智勝未來!
身為行銷決策者或在第一線作戰人員,是否感覺永遠被時間追著跑?總希望有三頭六臂,同時要發揮創意靈感,又要兼顧數據洞察的雙軌能力,提升自家品牌的各種行銷成效;甚至行銷部門被賦予扮演業績助攻手,創建嶄新的顧客旅程、提供個人化行銷溝通,進而幫助品牌招攬新客、喚回舊客,挖掘更多潛在商機。
然而,要達到上述情境價值,行銷部門卻總覺得使不上力!原因為何?仔細觀察現在行銷成員的工作模式,可以發現行銷成員當前遭遇到幾類困境:
- 數據分析---進入MarTech時代,行銷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彙整數據分析,並且還要進一步洞察數據來優化決策
- 創意內容製作---需要不斷產製吸引消費者的內容,而且要同時兼顧創意與成效
- 多通路行銷---通路碎片化,行銷人需整合及管理多個渠道的行銷活動以觸及更多潛在顧客
- 廣告成效優化---伴隨數位廣告成本逐年增長,以及行銷資源越來越少,必須以有限預算轉換最高投資報酬率
- 因應變化的韌性--市場及消費者需求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擬定準確的行銷決策更具挑戰
上述難題,我們為什麼可以清楚得知?這些內容,其實我們也是運用生成式AI,透過精準提問來得知相關解答。另外,為了佐證資料正確性,從這些回覆的參考資料來源,我們也從調研報告,確實找到幾項真實的數據。
像是HubSpot最新發布的《行銷狀態報告》(The State of Marketing 2023),裡面就提到,平均行銷人員每天花多6小時在手動工作,相信如果能善用數位工具,甚至是AI解決方案的行銷人員,他們的策略效率一定能贏過那些仍然沒有使用的群體。
翻轉行銷日常!微軟示範Copilot如何成為行銷人的絕佳助手
上述討論在在可以發現,現在行銷人員面臨的難題是相當多面,並且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難題也將會更為複雜。AI,正是能輔助行銷人克服難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增長行銷成效的解方之一。
根據Gartner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所有組織當中,大約會有75%的行銷職能將會結合人工智慧,過往生產型的工作,將會轉行變成更具策略性的活動。意味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這一兩年積極把人工智慧導入到內部組織的行銷流程,從策略擬定到落地執行,以更敏捷且以數據為基礎的方式,來應對未來的商業挑戰。
另一方面,進入注意力破碎加上媒體分眾化時代,根據統計現代人每日平均接觸達4,000則廣告訊息,平均注意力時間剩下8秒。對行銷人而言,根據消費者輪廓進行明確地分眾,並且因應不同分群,設計出最適合的溝通內容以達到精準行銷,這些都能開始藉由AI提供輔助。
像是Dynamics 365 Customer Insights根據顧客過往的搜尋、互動、交易等行為數據,透過AI及機器學習的運算,找出產品喜好、平均購買量、以及顧客終身價值等具有價值的見解;搭配具有相似購買模式的其它顧客經驗這類洞察資料,藉此建立起個人化的顧客旅程,在對的時間、對的通路提供預測性的產品推薦。AI能幫助品牌在不同檔期實踐精準行銷,也讓行銷人可透過分析儀表板追蹤成效,有助於行銷策略的優化。
對此,微軟攜手INSIDE將在12月15日,於台北艾麗共同舉辦INSIDE POSSIBLE AI社群聚會,以「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為主題,從數據洞察、媒體廣告創意、決策效率、乃至於AI衍生的著作權等多維度議題切入,提供行銷領域工作者,一場充滿實戰應用的知識饗宴。
本次活動議程,邀請KPMG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創新服務的林大中,帶來第一手最新2024行銷趨勢;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李致緯、安然科技執行長嚴中健,將分別從媒體廣告提案成功變現,以及行銷打造全新顧客旅程扮演業績助攻手等主題,剖析如何運用AI工具結合預測受眾輪廓、尋找潛在顧客的具體方式。
另一方面,微軟代表的相關講者,會從不同構面演繹AI的使用情境。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希望翻轉行銷長的思維,講解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AI、結合AI;台灣微軟技術專家林毓忻將說明Copilot的重點功能,重塑行銷人的過往工作模式;台灣微軟法務副總經理廖怡苓則從法律議題著手,探究創意工作使用AI生成內容需注意的規範。
不論您是企業C-level決策層或第一線作戰人員,只要渴望掌握最新MarTech行銷應用趨勢、以及希望知道怎麼運用AI,讓工作達到事半功倍,這場「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將是揮別2023、放眼2024的交會時機,最重要的一場行銷盛會。


活動資訊
名稱: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
時間:2023/12/15(五)13:30-16:00
地點:台北艾麗酒店5樓 楓柏廳(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8號)
活動名額數量有限,點此立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