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奇幻十週年】約翰卡本特經典恐怖片:在驚悚場景的尾聲烙下作者印記(上)

【金馬奇幻十週年】約翰卡本特經典恐怖片:在驚悚場景的尾聲烙下作者印記(上)
《月光光心慌慌》劇照,Photo Credit:2019金馬奇幻影展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恐怖大師約翰.卡本特作品中情節環扣的合理性非常的稀弱,他反而是透過一種直接假定的生生不息的惡,要去也磨難也試煉他作品中的角色們,好激發這些試煉者與其困苦的環境共演一種以情緒作為主導的戲劇。

文:尤俊弘

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1978)的第一個鏡頭便簡單又輕巧地讓觀眾上了勾。長鏡頭:我們首先隨著攝影機迫逼一幢房子。攝影機在屋外左右試探的動作,暗示了這是一個第一人稱的主觀鏡頭。我們隨著這個攝影機主體在窗外偷窺裡面一對小情侶的調情。小情侶上樓進房間,攝影機隨後也潛入屋宅、進廚房拿起了一把刀、然後在男生離開後上樓殺掉女生。

在兇手殺人之前,他還戴上掉在地板上的小丑面具,使得第一人稱的視見更為逼仄,營造更為緊張的情緒。而後小丑面具揭下,影片出現第一個第三人稱的客觀鏡頭,觀眾才發現原來兇手不過是個七歲小男孩。

然而,影片專注事物於主客觀之間的翻轉——小男孩麥可被揭露的剎那,那受驚的表情,好像是在告訴剛剛才隨著他殺戮的觀眾我們,他也不知道為何他會犯下弒殺自己親生姊姊的恐怖行徑,他好像竟然也是個無辜的受害者一般。他的父母各自喊了聲「麥克」,沒有更多情節面上的解釋,只有一路向上朝遠方後退離去的攝影機,仍在加強整個情境的內在情緒張力。

photo_7d0fdad8efcae7d8dbf96636973e9486
Photo Credit:2019金馬奇幻影展提供
《月光光心慌慌》劇照

麥克.邁爾斯(Michael Myers)為什麼殺人?後來的續作們為了自圓其說,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設定:最著名的安排出現在《月光光心慌慌2》(Halloween II, 1981),女主角被設定為麥克的姊姊,麥克患的精神病使其執著於殺掉其親人;有的續集則乾脆將麥克的邪惡訴諸超自然的邪靈。這些設定都不免有走火入魔之嫌,更重要的是它們反其道而行地抹去了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的某種「反解謎」精神。

在《攻擊13號警局》(Assault on Precinct 13, 1976)裡,三名匪徒帶著一面白布走向警局,他們在門口停駐一會後,朝地面丟擲一瓶裝著鮮血的瓶子,將白布鋪在地板(白布上有著用鮮血寫下的難以辨識的符號),然後離去。困在警署目睹這一切的其中一個女孩說:「這是什麼意思?」她的台詞實體化觀眾心中的疑惑,她的表情演出則提示並引導了觀眾對於一切未知所應該抱有的正確情緒:恐懼。

在《戰慄黑洞》(In the Mouth of Madness, 1995)裡,男主角近乎瘋狂的剪貼各式符碼,最後在各張書封的剪貼之中,拼湊出一個不為人知的小鎮地圖。這完全不是一個解謎的情節,角色的行動與其說是解謎,不如說是創造。

面對未知,唯有急中生智的創造,而創造對於在1970年代建立起其傳統的驚悚或恐怖片類型而言,意謂著對生活場景進行廣泛的解畛域,於是如同《德州電鋸殺人狂》的電鋸,《月光光心慌慌》裡打毛線的棒針、被扭曲的衣架,皆得以成為阻擋麥克的利器。

在《攻擊13號警局》裡,匪徒掃射警局,子彈掃過之處,紙張、玻璃、各式物件無不破碎齊飛。無人空鏡頭組合中,攝影機被侷限在室內,我們看不到子彈的來源,只能看到牆上的彈痕一個增生出下一個。於是這裡給人一種奇怪的感受,好像這個環境是在自願地毀壞自己。

在此,子彈與舞蹈的物件,成為卡本特調度下,與高亢能量連動一起的情緒化物件。物件紛飛在就要被無心公事的職員們廢置的死氣沈沈的警署,好似要在退役前最後高聲一喊,澎湃地毀壞一番。重點從來不在謎團的解開,而是透過謎團,來誘出一種激昂的情緒。

卡本特作品中情節環扣的合理性非常的稀弱,他反而是透過一種直接假定的生生不息的惡,要去也磨難也試煉他作品中的角色們,好激發這些試煉者與其困苦的環境共演一種以情緒作為主導的戲劇。

真正讓我們難忘的,不是麥克.邁爾斯殺人的緣由,而是女主角躲在衣櫃一隅,拿著一把刀子那精神耗弱的模樣。我們也很難討論為什麼匪徒會源源不絕地攻擊警署,卻記得那匪徒掃射警局子彈掃過之處,紙張、玻璃、各式物件破碎齊飛的場面。卡本特對恐懼提出的乖張的解方,大概就是以另一種過亢的情緒能量,來平衡恐懼。

《戰慄黑洞》的片尾大概是整部片最有趣的設計:男主角從精神病院逃離,前往電影院觀賞由他本人主演的《戰慄黑洞》,許多影片先前出現的橋段被重新組配放映,銀幕上的他大喊著對現實的懷疑,而電影院中的他吃著爆米花,對著這些一點也不好笑的回放歡聲大笑。

卡本特精心安排了時強時弱的情緒跌宕,情緒是以一種近乎音樂性的韻律與故事在協調著。如果我們說卡本特作品的風格是音樂性的,那麽其最明顯的展現莫過於他親自為電影譜寫的主旋律配樂。無論是《攻擊13號警署》平穩的的電氣聲響,或者《月光光心慌慌》少見的5/4拍鋼琴聲,重複的幾個小節的旋律,多半在演職人員名單的時候就引導了影片的整體感受。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